中央社

中央通訊社(英語:Central News Agency,縮寫:CNA),簡稱中央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6 | BBC News 中文

世界衛生大會: 《中央社》記者講述成功申請採訪證,卻遭禁止入內採訪過程細節

曾婷瑄表示,當時使用英語的聯合國工作人員,強調「WHO不再承認台灣護照」,對方又說若二人同時出示中華民國護照及「台胞證」(台灣公民入境中國大陸需要的證件),或可放行。但是,兩人身上沒有台胞證。「他聽起來很有歉意,態度也很好,強調是北京施壓。他說,若他讓我們進去,那麼他的工作將不保。」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捍衛戰士:獨行俠》睽違36年重出江湖,阿湯哥夾克背後中華民國國旗「回來了」,或許不是巧合

在經過36年後,《捍衛戰士》再度回歸,但世界局勢已從冷戰氛圍,改為美中兩強對抗。最明顯的例子,可以從2019預告片中,中華民國國旗被片商刪除,到正片的正常放映,就可看出兩強對抗局勢與美國片商態度的大轉變。

2022/05/27 | 精選書摘

《做戲的人》:向好萊塢取經打造「台灣版製作寶典」Greenlight book,讓投資方亮綠燈開拍

2014年,詹家維懷著滿腔熱血學成歸國,帶著在美國學到的好萊塢拍片邏輯與製作寶典概念,活用於台灣影視圈。但很快地,他的理想立刻被現實潑冷水,「在國外上課,發現很多軟體都很好用,回台灣想沿用,卻沒有辦法溝通。」

2022/05/27 | 精選書摘

《做戲的人》:盧貝松《露西》場景經理:外國劇組拍攝細膩,鏡頭下所有車輛都是臨演

透過一次次與國外劇組合作,對於張一德而言,他能夠透過這樣的機會,看到不同製作規模的實際樣貌與需求。「同樣的劇本,六億與六千萬的拍法都不同,我也因此能看製作層面調整,衡量什麼事情要花很多精力,提供不同的配套方案。」

2022/0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泰國變種病毒Omicron確診人數激增,官方維持入境隔離計畫

泰國早前Omicron變異株群聚感染,被認定為「超級傳播者事件」,衛生當局警告民眾做好面對COVID-19確診激增心理準備。政府也在今天宣布繼續暫停執行旅客入境免隔離計畫,未來再視情況調整。

2021/10/20 | 芬多經

【串流大人物】專訪Taiwan+執行長蔡秋安:廣邀外籍專業人士籌組「國家隊」,用影像將台灣帶到世界舞台

作為台灣第一個全英文的影音串流平台,Taiwan+承載著呈現台灣的多元聲音,與自由開放的價值這項重要使命。蔡秋安表示,很榮幸成為開創性的第一棒,也深切感受到任重道遠的壓力。「Taiwan+要把台灣的活力、自由、開放與多元價值,真實呈現給全世界,這是整個團隊的長期承諾與目標。」

2021/08/31 | TNL 編輯

「國家隊」串流平台Taiwan+開播,蔡英文:「向世界展現我們多元的面貌和成果。」

Taiwan+是台灣首次打造全英語、以影音內容為主的串流平台,號稱「新媒體影音國家隊」的Taiwan+第一年預算10億元、第二年則可望上升至16億元,而全英語設計的Taiwan+,其目標群眾自然是國外觀眾,目前內容也大都是台灣的人文、歷史、科技等節目。

2020/01/01 | 讀者投書

【懶人包】遇到困難問題答不出來怎麼辦?別擔心,讓韓國瑜來教你!

本次總統大選中系列的政見會和發表會,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人生中在遇到「被問倒」的時候,只要能掌握「普世價值法」、「沒有價值法」、「反彈回去法」、「堅守主張法」幾樣訣竅,就有機會能化險為夷。

2019/12/31 | 湯米

【插畫】造謠抹黑好骯髒

就像是演講比賽抽到自己不喜歡的題目,有人硬著頭皮講,有人顧左右而言他,也有人改對提問者發動反擊:你卡我,我就卡回去,你弄我,我就加倍奉還。

2019/12/30 | 李修慧

韓國瑜「走險棋」?政見辯論會連罵3家媒體引發熱議

2020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昨日下午舉行,「媒體提問」時間,韓國瑜分別謾罵蘋果日報、三立新聞、中央社3家媒體沒水準、沒良心、可憐,被批評「為民主選舉做了最壞示範」。

2018/09/21 | 李秉芳

文化部欲催生國家級傳媒「航空母艦」,台灣需要什麼樣的「公共媒體」?

未來的公媒平台將至少有五大媒體:除了客家台、即將開播的台語台、考慮納入的原民台,央廣和中央社的負債將由公媒基金會概括承受,公媒基金會也將積極買回華視民股,並進行組織法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