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年

中年是指是年齡已越過青壯年,但尚未開始步入老年族群的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22 | 傅瑞德

看日本麥當勞廣告有感:中老年人再就業是企業的金礦,如果失敗多半是因為過不了這兩關

在壽命和健康狀況普遍改善、人們工作年限也更長的現今,妥善運用中年人力其實是很好的短缺紓解方式、也是中年人重回職場建立信心的機會。對於投資人來說,甚至可能是風險更低的選項。然而,想返回職場的中年人也必須有讓自己重新開機的自覺。

2021/09/06 | 陳豐偉

中年階段是人生壓力最大、心理痛苦最多的時期,六個警訊檢視自己是否陷入心靈風暴

有心理痛苦的中年女性,比例還比男性高一些。這顯示多數女性在現代社會要同時顧好事業與家庭,然後還有「前更年期」與「更年期」的身心變化,更容易成為精神疾病的高風險群。

2021/09/01 | 精選書摘

蔡瀾:中年情懷11件事

和你同年紀的朋友,所講話題,離開不了介紹個神醫給你認識。

2021/02/27 | 傅紀鋼

《同學麥娜絲》:人物扁平、故事僵化,這就是黃信堯說書模式的極限

觀眾原本可以從黃信堯善於切入社會無力者的銳利細節來腦補意義。但他在畫外音講太多,弄得整部片的寓意還不如一首〈卡通手槍〉。獨門手法玩太多,把電影當成自己的玩物,於是拍失敗了。

2020/08/29 | 50+(Fifty Plus)

蔡詩萍:中年過後,女人盛開如鮮花,男人認命如盆栽

年輕時的青年才俊,為什麼老了會成為愛說教、自我重複,毫無生命力的熟男?蔡詩萍觀察,問題出在「看不到人生有別的可能性」。

2018/11/25 | 50+(Fifty Plus)

追菜價的張曼娟:生命如土石流般崩壞,學會與不可知的未來共處

對張曼娟而言,中年之後的人生之道,就像精神分析大師榮格所說的,「與其做個好人,我寧願做個完整的人。」人世間渴求的,都去追求。能承擔的,盡力付出。撫慰自己曾遭受的傷痛,有幾個愛你和你愛的人能夠珍惜。這樣的中年,再圓滿不過。

2018/03/18 | 安騏

如果想做一個喜歡的「自己」,現在就去做吧!

「做人千萬不能一開始就唱衰自己,千千萬萬個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要相信,只要方法對、途徑正確,自己也能做到。」

2018/03/18 | 安騏

如果想做一個喜歡的「自己」,現在就去做吧!

「做人千萬不能一開始就打定輸數,千千萬萬個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要相信,只要方法對、途徑正確,自己也能做到。」

2017/12/06 | 精選書摘

別變成「半徑50公分」的人,只能在網上發廢文

說自己很忙沒時間的人,其實只是嫌麻煩而想蒙混過去吧。包含我自己,大多數的經營者即便再忙還是擁有很多嗜好,他們把每一分屬於自己的時間都過得很有意義,既忙又有強烈好奇心的人最適合到處遊玩。

2017/12/05 | 精選書摘

千萬別變成「半徑50公分」的人,最後只能在社群網站上發廢文

說自己很忙沒時間的人,其實只是嫌麻煩而想蒙混過去吧。包含我自己,大多數的經營者即便再忙還是擁有很多嗜好,他們把每一分屬於自己的時間都過得很有意義,既忙又有強烈好奇心的人最適合到處遊玩。

2017/10/26 | 廣編企劃

一個人開車兜風不是不愛家,而是中年大叔快速紓壓的心靈雞湯

人生到了中年是第二個人生調整期的開始,生活中所扮演的身份,多數是照顧者的角色。轉換中沒有喘息的空間,如何自我覺察、調整,重新找回步調。

2016/12/29 | 精選書摘

帶父母前往親子旅行的訣竅:總之,就是不要把它當作旅行

這位聖人是親子旅行的專家,我問她和父母一起去旅行時有什麼訣竅,她說:「總之,就是不要把它當作旅行。」如果當作旅行,就會不斷浮現自己的欲望,「想吃那個」或「想逛這家店」。但是,如果不把它當成旅行,自己也想玩樂一番的心情很自然地就會消失,可以專心扮演陪伴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