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

中國-日本關係簡稱中日關係(日語:日中関係〔日中關係〕/にっちゅうかんけい Nitchū kankei */?),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之間的雙邊關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20 | 德國之聲

【專訪】日本數位大臣河野太郎:面對中國擴軍,鄰國有必要採取措施

作為西方重要工業國家,德國和日本都面對如何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的難題。而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還面對更直接的安全挑戰。《德國之聲》電視採訪了正在柏林訪問的日本數位大臣河野太郎。他還曾在內閣擔任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

2023/01/10 | 德國之聲

鞏固自由陣營關係與強化防衛,2023年是展現「岸田外交」的關鍵時刻

日本在進入2023年後,持續將外交與防衛強化等納入優先課題。首相岸田文雄除了將造訪歐美各國外,也將展現身為G7輪值主席的決心,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會談,更是象徵日本在東亞作為自由陣營的基石角色。

2022/12/30 | BBC News 中文

日本國防預算創新高是否引起亞太軍備競賽?如何影響中日關係?

《路透社》分析稱,三份文件都顯示,日本將突破諸多戰後禁忌,包括進一步放寬「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擴大武器對外出口、深化軍民一體化等。同時針對元宇宙、網路等新戰場,也主張自衛隊需強化「多次元作戰」的能力,以發揮戰略支援的能力。

2022/12/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昨日通過新版安保戰略等3文件強烈反對中國片面改變現狀,引發中方不滿提出交涉

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指出,台灣對日本而言,共享民主主義等基本價值觀,有緊密經濟關係及人員往來、極為重要的夥伴、珍貴的友人。對於中國擴大試圖片面改變現狀一事,日本強烈反對,強烈要求中國不要做出那樣的行為,日本冷靜且堅毅的因應此事。

2022/11/15 | nippon.com 繁體字

呼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時候效法美國制定日本版《台灣關係法》

日本與臺灣斷交,已逾半世紀。日臺斷交6年多後,美國也與臺灣斷交。美國即使藉著尼克森、季辛吉的外交推進,取得與中國接觸的先機,但日本得以比美國更早與中國建交,則是由於當時的首相田中角榮認為「不能讓美國搶先一步」,匆忙推動而成的急就章。另一方面,落後日本的數年之間,美國政府與國會對於外交與國防安全層面,進行多方考慮,慎重周到,在目前的美中與美臺關係持繼發揮作用。這個差異存在於何處?又是如何產生?日本應該從中學習什麼?

2022/10/16 | nippon.com 繁體字

野島剛:斷交50年,靠著「民意」形成的台日友好

對東亞而言,2022年是一個迎接許多歷史事件的年份。5月15日是沖繩回歸日本的50週年;1997年香港回歸後,7月1日剛好是約定「50年不變」的一半,亦即25週年;而9月29日迎來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與臺日斷交後,這兩個歷史事件的50週年。希望藉由本文思考臺(華)日斷交50年之意義。

2022/10/03 | 《思想坦克》

日中建交50周年,日本有意逐步拆解對台灣的「七二體制」安排

在日中建交50周年時刻,出現關係日台互動的「七二體制」可能會被逐步拆解,或起碼是調整。中國對日本從夥伴關係,變成威脅高於合作的存在,以及台灣在日本國家計算的比重增加等,代表了1972年當時的國際環境在現在已經出現了很本質的變化。

2022/10/01 | BBC News 中文

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專訪「鬼子專業戶」,以及在日中國人眼中的中日關係

三浦研一說過去二十多年都抱著「中日友好」的精神演出,不介意演壞人,唯獨兩個題材堅決不做:「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這兩件事太政治性,日本人只有壞蛋。最近有位導演打電話給我三、四次要我演『731部隊』,我都拒絶了。戰爭片的意義是要讓人反思歷史,如果只是增加仇恨,那有什麼意思?」

TNL+ 2022/09/29 | 許劍虹(Samuel Hui)

談中日建交50週年:台灣複雜的政治光譜,無法簡單用統一與獨立、親日與反日做二分法解讀

支持統一的未必都為日本與中共建交大肆慶祝,支持台獨也未必都為日本出賣台灣感到愁眉苦臉。有的統派對日本的出賣更加義憤填膺,有的獨派則從中日斷交中找到台灣獨立的契機。因為台灣本來就沒辦法簡單用統一與獨立或者親日與反日去做解讀。

2022/09/28 | 德國之聲

中日建交50週年:田中角榮訪華實現中日關係正常化,無疑是一場「外交豪賭」

50年前,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訪問北京,日中兩國發表《日中聯合聲明》,宣佈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田中角榮的長女田中真紀子回憶當年建交過程時說,她的父親出於安全考慮不肯帶她前往北京。但情況與田中角榮的擔憂完全相反,他在中國受到了極為熱情的款待。

2022/09/26 | 方格子vocus

習近平與普亭會面,無疑讓「上海合作組織」成了讓美國師出有名的反派角色

美國想要建立全新聯盟,需要一個動機與假想敵。過去根本不重要的上海合作組織,突然間就成了這個反派角色。習近平與普亭在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的會面,無疑形成中俄兩國將率領上海合作組織,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同盟,讓美國師出有名。

2022/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國有化」釣魚台10週年:中國持續海空侵擾,日中建交50週年緊張情勢難解

日本政府自2012年9月,完成釣魚台列嶼「國有化」後,日中關係降到冰點。隨著中國在日本沖繩周邊的空域活動頻繁,日戰機緊急升空次數是過去的4倍;此外,日中大型船數量也均成長3倍,但令日方憂慮的是中國海警船的武裝化,多艘中方海警船配有像機砲等裝備。

2022/08/10 | 德國之聲

中國軍演飛彈落入日本經濟海域,中日建交50週年前夕「氣氛非常不好」

裴洛西結束了亞洲行,而中國也在這段期間於台灣附近展開演習,引發歐美各國與日本譴責。這樣的舉動,也同時引發中國高調反擊,特別是針對日本言詞強烈。德國之聲為您採訪兩位專家,分析今後中日可能的外交動向。

2022/02/09 | 許劍虹(Samuel Hui)

日本右翼理論大師石原慎太郎逝世,但他真的「反中」「友台」嗎?

石原慎太郎的民族主義信仰確實是有目共睹,不過我們是不是可以因為他與李登輝總統友好,就認定他必然親近台灣呢?是不是因為他否定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就一定是反對中國呢?

2022/01/24 | 王克殷

日中建交50週年:四座冰山考驗岸田與習近平的智慧,「價值外交」不是雙方關係全貌

眾多跡象顯示,岸田有意施展「傾聽式」的政治手腕,「岸田-林正芳」的外交主軸,貫徹宏池會對中、對韓友好的政策傳統,並無偏離。

2021/11/10 | 霧谷晶策

日本大選後的美中韓難題:「岸田首相」能否延續「岸田外相」的外交成就?

岸田文雄一直以來相當重視美日安保下的美日關係。過去擔任外相時,持續推動美日關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是2016年時促成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訪日本廣島,慰問二戰時於廣島罹難的原子彈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