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學院及學術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於1928年在南京成立,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央行:台灣經濟面臨4大不確定性,留意中國貿易壁壘調查;學者憂「二次通膨是現在進行式」

孫明德提醒台灣跟美國不一樣,他指出,台灣不只有外部的油價壓力,還有內部需求爆發,而且利率水準遠比別人低,建議央行第4季仍應審慎觀察國內物價走勢,不能過早放棄升息選項,否則二次通膨一旦來襲,通常會比第一次更嚴重,「好比小朋友發燒,醫生開了3天藥,如果只吃一天就不吃,後面可能燒得更厲害」。

2023/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北「靜土地圖」上線:寧靜追蹤師採樣182筆巷弄資料,邀請民眾感受55分貝以下環境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詹大千指出,噪音不是不存在,而是會慢慢侵襲健康,過去自己也曾做過研究、串連健檢數據,當夜間噪音暴露高時,高血壓跟高血糖狀態也會比較盛行,靜土地圖不僅有採樣地區的聲音更有照片,因此讓大家可以用更直觀的方式,找到耳根清靜、心情放鬆的地方。

2023/06/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氫能新賽局2:國營事業帶頭,中油、台電氫能示範計畫助攻零碳未來

中油示範加氫站預計年底完工,屬於交通部氫能公車示範計畫一環,中油表示,目前全球已逾30國共建置超過800座加氫站,鄰國日本及韓國皆為領先國家,雖然台灣起步較晚,但也因國際上已大力推廣多年,技術、操作及安全法規反而是台灣推廣使用氫氣燃料重要借鏡。

2023/05/25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中樂透」會讓人更想生小孩嗎?台灣低生育率的癥結點,其實不全在錢

追根究柢,人們最擔心的是結婚生子後,可能得犧牲自己的生涯規劃。如果想提升人們的生育意願,除了改變東亞傳統的家庭觀,政府應該提出更多能幫助父母同時兼顧生養子女與個人生涯的政策。

2023/05/18 | 李芯

有團體冒名舉辦研討會稱「日本人是228事件元兇」,中研院:即時澄清,必要時採法律行動

吳思瑤發現,「中研院228研究增補小組」曾指日本人是228事件元兇、美國是幫兇;2011年稱228事件的發生主因是前台灣行政長官陳儀欺上瞞下,蔣介石沒有責任;今年的研討會提及王添灯是228事件策動者。

2023/05/18 | 李芯

中研院院長:持續發展mRNA技術,先導工廠即將啟用,可小規模製造疫苗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出,基於現實考量,中研院研發的次世代mRNA疫苗在疫情中來不及和大廠合作或競爭,「從研究到商業化之間的距離非常非常大」,因此相關研究是為了長期準備,不是為了應付疫情。

2023/05/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研院跨國研究團隊新發現62顆土星衛星,土星打敗木星成太陽系衛星之王

中研院與跨國團隊聯合研究新發現了62顆土星衛星,中研院研究人員王祥宇表示,新發現的衛星都很小,最小的直徑僅2.5公里,無法直接從望遠鏡觀測到,有時甚至會和雜訊看起來很像,因此要透過肉眼判讀,目前研究結果已報國際天文聯合會(IAU)進行認證公告。認證之後,土星將打敗木星重返「太陽系衛星最多之王」寶座。

2023/04/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首次同時拍攝黑洞吸積流及強大噴流,中研院跨國研究登《自然》期刊

中研院指出,這項研究成果讓人們對黑洞附近物理過程有更完整了解,並揭示黑洞本身的性質:「它不是很餓!」而是以低速率消耗物質,僅將一小部分物質轉化為輻射。

2023/04/27 | 精選轉載

淡水好遠?——新北、臺北和香港的距離感

大埔去油麻地是15公里,淡水去台北車站也是15公里。兩者車程都是45到50分鐘左右,差不多。但我就是覺得大埔出市區比淡水出市區舒服:從大埔出九龍可以搭長途巴士,中間行高速公路,只要不堵車的話旅程很舒服;從淡水出市區從捷運,要搭18個站,停停走走叫人崩潰。

2023/03/13 | 李芯

中研院點出高教人才斷層3大原因,教育部承諾提高加給或補助金

「玉山學者計畫」,指的是符合條件者可獲得3年、每年最多500萬元的相關補助,玉山青年學者則是每年最多150萬元,一次核定5年。但立委萬美玲認為,玉山計畫是短期補助,能受益者有限,無法解決高階教研人才薪資偏低的問題,自然也就無法補齊流失的高教人才。

2023/02/20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你不知道的「童養媳」婚姻故事:親人變夫妻!婚後不可告人的身心煎熬

跟長輩們聊聊年輕時結婚的情形,可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我自小就被你阿公家抱去養,養母把我當親生女兒疼!」、「我跟你阿嬤是從小被『送做堆』的!」在閒聊之間,台灣傳統社會複雜的童養媳婚逐漸現形。讓我們透過日治台灣戶口調查簿、田調訪談所累積的資料,深入了解童養媳婚姻故事。

2023/02/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陳建仁借調薪資惹議中研院釋疑,普發現金、口罩令鬆綁、疫後復甦成新內閣首要挑戰

對於近日媒體報導質疑陳建仁自中研院借調出任行政院院長,是不捨特聘研究員的49萬元高薪,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接受媒體聯訪時,做了相關分析。黃進興認為這是不公平的說法,也是對特聘研究員的設置不了解所致。

2022/12/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50淨零碳排,56%民眾不清楚政府減碳規劃:廖俊智建議天然氣「去碳燃氫」發電,蔡明忠期盼政府做3件事

廖俊智建議,台灣應持續推動並密切追蹤天然氣的「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展,不但能達成減少碳排、可作為穩定基載電力來源、被歸類為綠電三大效益,其副產品碳黑或碳粉,更能作為重要工業原料甚至備用能源。最後,廖俊智呼籲全民支持減碳。為達成此目標,就要先有合理的碳稅費及合理的電價,如此才有支持的力量。

2022/12/07 | 李芯

中研院「烏克蘭人獎學金計畫」招募10位烏國學者,立委質疑期滿皆未留台是「誘因不夠」

立委鄭正鈐指出,今年8月中研院接納15位烏克蘭學生到中研院實習。15名學生中,有4位成為國內大學生、7位延長實習,另外3位返回烏克蘭、1位轉赴德國,學生留台的誘因似乎不太夠。

2022/12/07 | 李芯

P3實驗室何時重啟?中研院:安全、進料、廠商問題恐延宕至明年3月才有機會修復

中研院副秘書長吳世雄指出,台灣也不過3家廠商可以修復P3實驗室,但由於現在國衛院等單位都在積極建造P3實驗室,因此廠商表示沒有餘力修復。不過,廠商也承諾明年生技園區的實驗室完成後,3月底就會協助中研院修復。

2022/12/05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北漂故事繼續上演:從「中地理論」與「共同冪次律」談大都市是怎麼形成的?

你是北漂追尋自我的林怡姍?受夠職場險惡的陳嘉玲?還是「X!台北」摔爛吉他的阿嘉?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明知台北不好混,眾人還是搶進這修羅場?或許你更該問的是:台北為何能發展成聚集各種資源的都市?

2022/11/26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如何用身體走出「部落地圖」?從感官記憶出發,尋找失落的傳統領域

廣義而言,「傳統領域」指的是原住民族生活過的土地,但對族人來說,傳統領域遠不只土地這麼簡單。然而,如今有一條路引領我們走進傳統領域的世界,那便是族人親身製作的「部落地圖」。林文玲說:「傳統領域不只指涉土地,還包括山、河、生態,甚至是部落之間結成姻親而形成的道路。」

2022/11/23 | 李芯

范雲質疑新科院士沒有中華民國國籍,中研院:由《國籍法》主管機關內政部認定

立法委員范雲指出,《中央研究院組織法》第4條規定,中研院院士是就「全國」學術界成績卓著人士選舉之。既然新加坡禁止雙重國籍,那新科院士、新加坡大學副校長何德華為新加坡人,理應沒有我國籍。中研院表示,我國《國籍法》法規複雜,個人是否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是由《國籍法》主管機關內政部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