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是一個在晚清由梁啟超首次提出的政治概念,其思想是按照中國民族主義建立國族,統合中國境內所有民族並樂見其一體化,梁啟超以「承認中國境內各歷史-文化群體之間原本存在的差異和多元現象」為前提構建本詞彙的定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5/26 | 柳金財

中共加強吸納台生赴陸讀大學,培育「中華國族認同感」瓦解台獨分離主義

基本上,無論台灣或中國大陸政府皆重視青年工作,誰能提供青年未來發展舞台及滿足其需求、關注其利益,即能取得青年的認同與支持。從政黨取得政權角度來說,贏得青年的認同,就是最有利取得執政之路的墊腳石。

2023/01/30 | 精選書摘

《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新疆政策是「種族滅絕」嗎?

本書爬梳中共在新疆的統治歷程,可謂是新疆從「解放」至今在中共治下的一部通史;在梳理歷史脈絡時,也側重新疆當地的民族幹部地位如何衰退、以及來自內地的漢人幹部的權力上升的過程。更能使讀者明白,自新疆「解放」至今的七十年間,中國共產黨曾經自詡為少數民族的「解放者」,如今卻成為拘禁並改造少數民族的政治力量。

TNL+ 2023/01/11 | 留德趣談

世人妄要將漢胡路來限——甚麼是「漢胡」?

「漢胡」是甚麼概念,外國人難以明白。他們就算讀過金庸的譯作,都會疑惑:究竟甚麼是「Han people」,而「Han people」又是否「Chinese」;香港人又是否算「Han people」呢?

2022/10/30 | BBC News 中文

把習近平與毛澤東相提並論是愚蠢的,習的目標是輝煌而神話性的中華文化:天下

在忠誠者的包圍下、在看不到接班人的情況下,習近平現在無可爭議地指揮著一個更富有、擁有更強大軍隊的國家。世界第一次不確定中國會發生什麼,而習近平已經把批評他的以及更謹慎的黨內元老一掃而光。

2021/12/12 | 精選書摘

《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5:中國的形成》:中華民國的「五族」共和,不再是過去清朝的多元共存了

本卷自十七世紀的東亞世界出發,當時多元勢力並存,直到清朝「盛世」崛起,才收拾了原本的混亂與殘局,並在十八世紀綻放多元共存的文化。直到十九世紀,清朝被西方與日本的衝擊所撼動,面臨崩解的命運,而在二十世紀的一片混沌之中,誕生了現代的「中國」。

2021/12/09 | 精選書摘

《思想史10(近代政治思想與行動專號)》:元至清的歷史,確定了「擴大的中國」性質與範圍

觀察元、明、清以來的族群政治演變,我們無法找到一條「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清晰界線;也不能在漢與非漢、過渡人群與其連結的兩側人群之間,不同的非漢群體之間找到清晰的界線。這樣的現象,與西歐的民族國家建構過程大異其趣。

2021/09/15 | 蔡又晴

美軍用百年前的《中華國恥地圖》分析中國局勢,絕對不只是「辱華」這麼簡單

這份地圖距離現在已經快要100年了,為什麼要用這樣陳舊的地圖,因為這份地圖看的不是現在的地形地貌,而是要看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勢力範圍是一種主觀的概念,也只有中國人的認知才算得準。

2021/04/29 | 精選書摘

《逆轉的東亞史(3)晉、燕、齊篇》:燕雲十六州=台灣,遼=美國,宋=中國

你可以把這個情形理解為,中國政府到了台灣以後,只能夠找到邱毅和連戰這樣的人替你做官,凡是在台灣社會中真正有影響力的人都只願意服從美國人和日本人,而不願意擁護你們中國。

2021/04/29 | 精選書摘

《逆轉的東亞史(3)晉、燕、齊篇》:齊魯相爭:濱海之國和內陸之國的衝突與融合

齊魯的合併產生了有利於魯而不利於齊的效果。這就像是英法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人如果真的征服了法國,那麼英國國王也勢必要搬到巴黎,變成法蘭西的君主,結果反而會對英格蘭本地的紳士不利,很可能會把英格蘭變成法蘭西的行省,而使後來的英格蘭無法出現。

2020/10/19 | Allen Chen

因為被國際「欺壓」,所以須偉大復興:習近平與希特勒話術的異曲同工之妙

中共和納粹都將他們擴張的野心以爭取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會持有的口吻做包裝。彷彿中華民族是不朽實體,終將會在正確的時機稱霸整個世界,好像德意志帝國是可以簡單收回故土的神秘力量,使用虛構的過去,來合理化不可避免的未來。

2020/10/18 | 余杰

習近平突然關注考古學,是為了把他自己與「中華民族」送上神壇

考古是「無字地書」,發現什麼文物並不重要,端看你如何加以闡釋。若用「習近平思想」來闡釋考古發現就是:每一項考古發現都指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習近平的恢復帝制。

2020/09/18 | 精選書摘

《大唐帝國的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繼承與「中華民族」的真相

華夏/漢族雖然是「中華民族」、「中華主義」重要的組成成分,但並非是封閉性的概念,而是明確地具有多元性的概念。以下我們就來確認「中華民族」的多元性,同時也來追蹤這種多元性的起源吧。

2020/09/18 | 精選書摘

《大唐帝國的遺產》:「漢人」概念的確立與「蕃人」、「唐人」、「華人」的出現

丙子胡亂後,朝鮮的知識分子們認為朝鮮才是文明的中華,清朝以及侵略朝鮮的清軍都是文明的破壞者、敵對的他者;對朝鮮的知識分子來說,所謂的「中華」並非只是民族觀念的問題,因為「中華就是文明」。

2020/06/15 | 精選書摘

許倬雲《西周史》增訂新版序:相對於中國後世歷史的征服王朝,西周建立的制度最為牢固

歐洲古代的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西羅馬是本部,新得領土東羅馬,另設「副王」,開府治理。不需很久,東羅馬形同獨立,羅馬帝國從此分裂。中國古代的帝國,假如不是周公採取兩都並重的安排,也有可能分成東西,很難統一於一個中央。

2020/05/26 | 精選書摘

《你不可能是漢族》:為了新疆、蒙古、西藏等大片領土,孫中山自揭「五族共和」大騙局

等到辛亥革命勝利,排滿的任務僥倖提前完成,如果僅僅以黃帝作為漢種的祖先,中華民國將失去新疆、蒙古、西藏等大片領土。如果只要求光復漢族的中國本部,以外的地盤遠遠大於本部,這是革命黨不甘心的,於是有「五族共和」論出籠打圓場。

2020/05/26 | 精選書摘

《你不可能是漢族》: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中華民族」是個黑頭套,也必須給少數民族戴上

「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是究竟僅僅屬於漢人,還是也屬於其他族群的有關他們的祖先和起源的概念?這個問題本質上不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是現實生活中的用法賦予一個概念的內涵和不同的人對它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