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選民

根據中間選民理論,社會上各種持有不同政策偏好的選民都可以依據其政治傾向在各政策座標平面(x)上定義出屬於他的一點,而聚集在中位數政策的選民集合(y)就稱為中間選民,以常態分佈統計上會是一個以此點為中間,左右漸少的鐘型分佈。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12/21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國民黨提四大公投的三個爭點,選後仍脫不下「負面黨性」魯蛇的帽子

回顧當初,江啟臣隨民團發動公投題目後,朝野防守與推動公投的過程許多政治菁英或小丑,讓「負面黨性」逐漸成為政黨選舉當中的決定性因素,而當越來越多選民開始不舒服、作噁、不解這些政治行為的目的時,這些「推動公投」的藍營政客卻很開心。

2021/12/19 | 李秉芳

全民公投作為一種「直接民主」,我們可以更好的實踐民主、決定公共事務嗎?

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李昌麟直言,台灣的公投目前仍然停在「選舉」,多數的政黨、媒體和人民都沒有搞清楚這兩者的差別為何,所以在這次公投,依然看到政黨動員而多數中間選民面對專業議題無所適從,因此對公民的教育和公投制度改革完善,都是未來非常重要任務。

2020/01/14 | 讀者投書

從一人救全黨到一人毀全黨,「韓流」從此之後就會消逝嗎?

從頭到尾藍軍戰略就只有一個——催出基本盤,導向藍綠對決,看到滿滿動員的「韓粉」就覺得只要能顧鞏固基本盤,韓國瑜就贏定了,到後來,真的只剩基本盤出來投票,中間選民全部流失,青年選民甚至達到「放給他爛」的情況。

2020/01/13 | TNL特稿

「統獨」與「藍綠」仍會是台灣政治主軸,柯文哲沒有未來可言

台灣民眾黨如果早幾年成立,也許政治板塊的位移速度可以快到遮掩柯文哲的領導問題,但他錯過了那個機會,不但他被看破手腳,民眾黨只能像雜牌軍一樣拚湊,等到藍綠對決的大潮又捲回來時,他就只能被海水淹沒。

2020/01/10 | 新公民議會

支持宋楚瑜並非沒有意義,而是給藍綠的一大警示

如果宋楚瑜可以擴大前次的得票,甚至把低迷的投票率向上拉高,就算他本人不當選,這個數字也能讓藍綠兩黨知道,台灣有幾百萬個不屑政黨對罵互嗆的選民,他們若在四年八年後修正自己,就有可能爭取到這一百萬張珍貴選票。

2019/12/02 | 菜市場政治學

你想像中的台灣政治「兩極化」,可能和現實有些不一樣

台灣政治有兩極化,但不是傳統定義的「雙峰分布」兩極化,而是從泛綠移動到無黨派加入與離開泛藍,在過去二十年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2019/08/19 | 菜市場政治學

當兩黨都想爭取中間選民,第三黨跑進來會發生什麼事?

中間選民定理,就是指在一個維度、兩個候選人、大家照距離來投票時,候選人站在最中間那位的位置就會贏了,但當第三個候選人出現,在賽局裡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2019/07/30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就算你相信「統獨是假議題」,終究得回答「台灣未來該走向哪裡?」

也許相信這一切都是虛假,真的可以讓人得到一時安寧,但是我們終究無法逃避;不是去相信這是誰的陰謀,不是憤怒於被政治人物操控,不是關乎他人,而是你自己的決定。

2019/07/05 | 讀者投書

候選人若不制止狂熱鐵粉散播假新聞,最後反噬的將是自己

千萬不要誤以為在網路上拼命散播假新聞,就是在網路宣傳上佔了上風。支持者不斷地散播假新聞的做法,可能會引發反感,反而讓候選人失去廣大的中間選民的支持。

2019/01/04 | 林冠任

民進黨最該擔心的是,當選民覺得「藍綠本質都一樣」

民進黨正面臨「信任崩壞」的危機,許多中間選民越發覺得在清廉上「藍綠都一樣」,統獨上獨派認為民進黨不夠獨、統派認為兩套標準,支持維持現狀的又無法被現有論述說服,信任感一崩潰,那是講什麼都成謊言了。

2018/08/08 | 昉間留言 (趙一昉)

我們應該在網路世界的千言萬語中,留下什麼足跡?

我們每天在網路上發言,試著影響別人的想法,但我們是否找對了溝通對象?誰是可以影響的人?在倡議的過程裡,會不會反而平白的消耗了自己?

2018/06/18 | 羊正鈺

【圖表】最新民調:民進黨支持度和國民黨「一樣高」了

在過去兩年中,兩大黨認同者最高曾佔台灣成年人口的70.5%,最低則是49.4%,直到目前也只佔52.7%,整體來看呈現出規模不小的「政黨解組」(partisan de-alignment)現象。

2018/06/17 | 羊正鈺

【圖表】最新民調:民進黨支持度和國民黨「一樣高」了

在過去兩年中,兩大黨認同者最高曾佔成年人口的70.5%,最低則是49.4%,直到目前也只佔52.7%,整體來看呈現出規模不小的「政黨解組」(partisan de-alignment)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