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1/12/29 | 沈怡昕

【串流哈燒片】Netflix《千萬別抬頭》:亞當麥凱回歸「鬧劇式」喜劇,講白了要說的是「人類自取滅亡」

亞當麥凱在《大賣空》與《為副不仁》利用幻燈片式的檔案影像、字卡、旁白,用大量的資訊轟炸觀眾,癱瘓你的理性,而《千萬別抬頭》除了「不會有超級英雄拯救世界」之外,在「彗星撞地球」的設定上,就與其他災難從天而降的電影一樣,享有設定上的「弱點」,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2021/12/08 | 丁肇九

【串流哈燒片】Apple TV+《泰德拉索》打破艾美獎紀錄,但隨便一位大叔就能當英超教練嗎?

打破艾美獎紀錄的《泰德拉索》的足球劇情,其實存在一些英國人看了可能會不以為然的細節。不是,我說的不是那奇怪的越位規則,而是像,一位美式足球教練,真能買一張機票就飛去英超執教嗎?

2021/11/24 | 讀者投書

【串流大平台】從策略與商業模式談Disney+的發展與挑戰,能否超越Netflix霸主地位?

這場影音串流之戰,最終是否將成為內容與價格之爭?而Disney+做為後進者,發展上又將有哪些可能的挑戰?本文將從策略與商業模式角度,談談Disney+與Netflix的不同,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與樣貌。

2021/11/17 | 放映週報

【串流大人物】犯罪懸疑動作劇集《逆局》主創團隊:架空城市讓創意自由,顛覆觀眾對類型劇的既定想像

《逆局》始終不離對商業類型的敏銳把控,也處處可見主創團隊回歸角色的人本思索。本期《放映週報》邀請《逆局》監製楊以苹、製作人陳亮材和雙導演莊絢維、陳冠仲齊聚一堂,與我們一同分享這齣年度期待之作的創作始末。

2021/11/10 | 賈小米

【串流大平台】「教父級藝術電影串流平台」MUBI:線上永遠只有30部電影可觀賞,在這時代該如何生存?

從一個獨特小眾的藝術電影串流平台,MUBI在短短幾年內躍升為影壇最引人注目的藝術電影發行商,在疫情後人們擔憂藝術電影市場將消逝的時刻,看到MUBI依舊屹立甚至更加茁壯,仍不免讓人抱持著希望。

2021/10/27 | 方格子vocus

【串流哈燒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影集版補足電影版的缺陷,不只是炒冷飯賺流量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並沒有盡善盡美,但它懂得調整結構,進而捕捉到現代觀眾喜愛的氛圍,煽情卻又不會太潑辣,做為娛樂性作品,確實達到放鬆的效果。

2021/10/20 | 芬多經

【串流大人物】專訪Taiwan+執行長蔡秋安:廣邀外籍專業人士籌組「國家隊」,用影像將台灣帶到世界舞台

作為台灣第一個全英文的影音串流平台,Taiwan+承載著呈現台灣的多元聲音,與自由開放的價值這項重要使命。蔡秋安表示,很榮幸成為開創性的第一棒,也深切感受到任重道遠的壓力。「Taiwan+要把台灣的活力、自由、開放與多元價值,真實呈現給全世界,這是整個團隊的長期承諾與目標。」

2021/10/06 | 餵電影 WEi MOViE

【串流推片單】《2049》等三部風格迥異話題台劇,迎戰美劇《安眠書店》、《繼承之戰》第三季

從今年金鐘獎來看,台劇不論是由OTT原創、預訂或買斷發行版權,均顯示出串流當今在劇集領地的絕對優勢,已無可逆。延續這股氣勢,今年10月份的串流推片單專欄,除了介紹兩部觀影基本盤強大的美劇,也要看看三部來勢洶洶的台劇,如何在多元主題與類型之中各自發光。

2021/09/22 | 賈小米

【串流大平台】當Netflix等平台競逐流行新片時,The Criterion Channel提供重度影迷值得深掘的電影寶庫

在Netflix、Hulu等串流平台在這幾年不是將重心放在獨家內容,就是放在正流行、具話題的新片上時,「標準頻道」這種講求獨特性的串流平台就更顯難能可貴,證明在這些流行領域之外,有更多更廣的電影疆土值得被觀眾探索。

2021/09/15 | 方格子vocus

【串流哈燒片】《俗女養成記2》:看著嘉玲和母親流下心疼彼此的淚水,讓人怎能不哭?

《俗女養成記2》從播出首集便在醞釀,角色們的心理和情感變化,其實都在看似不經意的情節裡,逐漸堆疊。到了第六集,算是所有堆疊的爆發。尤其從一開始的幾個鏡頭切換,畫面裡都是形單影隻的人,就已經暗示了劇情的走向。

2021/09/08 | 芬多經

【串流哈燒片】Netflix《紙房子》 第五季:缺少最初兩季的鬥智感,但為了結局反轉仍值得追看下去

從Netflix接手後,《紙房子》的製作費已經是原來的2.5倍,整體來說,第五季表現的算是中規中矩,拍攝規模確實大幅提升,格局越做越大,劇情節奏很快,鬥武器與動作場面變多了,槍戰戲很精彩, 打戲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過,這季卻缺少了最初兩季的鬥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