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指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間,臺灣各地爆發激烈的官民衝突,民眾要求政治改革,最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軍隊武力鎮壓。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08 | 精選書摘

【小說】《安雅之地》導讀:這本特殊類型的「記憶話語」小說,反射了台灣當下關鍵轉折的時代

曹欽榮:我很推薦大家來讀這本意味深遠「看待過去」的小說,它組織了「不確定」過去的種種說法,將台灣北部海域地理和歷史的流動「事件」、「記憶」擴展開來,內容設定的人物、情節、曲折線索,構成新的「歷史小說」故事,令人讚賞。

2023/08/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經新聞》連載「台灣草蝦之父」廖一久傳記《我的履歷書》,述說台灣近代史動盪

廖一久出生於日本,4歲隨雙親返台,在台中豐原長大,母親和祖母分別來自日本東京都和石川縣,他可說是「四分之三的日本人」,並在東京大學留學,取得農學博士學位,1968年返台於水產試驗所服務,一年內就領先全球成功研發出草蝦人工繁殖技術。他在2019年獲頒日本經濟新聞社主辦的「日經亞洲獎」。

2023/06/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阿根廷台裔導演許煌《月影歸途》記錄亞裔移民,尋根台灣追溯二二八、白色恐怖歷史

許煌在阿根廷出生成長,如今在阿根廷工作,他不曾懷疑過自己是台裔移民第二代,雖然曾在成長過程中懷疑自己到底是阿根廷人還是台灣人,2012年去台灣時初期也曾覺得自己不屬於台灣,但隨著手中的相機、影像帶著他漸漸在台灣找到歸屬感,架構起「我就是我」獨特的認同感,持續在台灣、阿根廷兩個社會文化截然不同的國家中,找到相通的串聯。

TNL+ 2023/04/18 | 劉庭妤

【閱讀博物館】參觀鄭南榕紀念館,在自焚現場外頭擺上你的香菸,為了不遺忘

鄭南榕紀念館是目前台灣小型藝文場館中,少數仍保留災難現場的紀念館,自焚現場外頭,擺著幾盒香菸,時常有參與民眾掏出自己的香菸,擺在此處,這是館舍與參觀者之間的默契。「香菸」是一個值得令人深思的物件,鄭南榕身前菸不離手,當參與者拿出自己的香菸擺在此處,彷彿意味著與鄭南榕致敬。

2023/04/08 | 精選書摘

《呂赫若小說全集》:父親走過他的「才子」人生,卻留給家屬寒冷又黑暗「冬夜」般的生活

在青年小說家呂赫若如熾閃的曳光彈匆匆劃過台灣的戰爭年代前後或者焰紅或者慘灰天際的短暫人生中,雖然僅為汲養他的土地留下三十餘篇故事,然而他所創造出來的傳說,既迷人,又動人,又惱人,竟遠遠超過同輩的作家;字裡行間處處盡是騷亂社會中底層人們艱困的生活實相、渴望為知識份子與土地尋找出路的善念,更鍛鑄著充滿詩般美感與情思的動盪歷史記憶。

2023/04/0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基隆十足「悲情城市」形象,不是遊憩之地,但這幾年我卻開始流連忘返

《悲情城市》帶動九份的觀光熱潮,至今不衰,但場景相對重要的基隆卻未因此得利。或許一些傳說與象徵也可讓基隆成為有故事的地方,就像古蹟,可能只是一棟普通房子,卻因為歷史,因為故事,而變成視覺焦點和關注對象。

2023/03/21 | 方格子vocus

韓國也有二二八公園?昔日深藍、今日深紅,大邱成為全韓國學生運動的起點

這件事的意義是:全南韓學生運動的出發點,也是屏除北韓以外,韓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學生運動。之後雖一直處於軍人執政和獨裁體制下,最終在1987年成立總統直選制。

2023/03/21 | 讀者投書

不忠黨卻忠台:1945-1947,桃園神社被台灣刻意遺忘的歷史

看到蠻多人打桃園神社的風向,已經完全把忠烈祠與國民黨劃上等號。或許在台灣其他忠烈祠的歷史脈絡來看,這直觀的想法是正確的,但這放在桃園神社卻是錯誤的。相反的或許可以說桃園忠烈祠,是全台忠烈祠當中真正「忠」台的起源。

2023/03/20 | TNL 編輯

228事件率民軍對抗威權政府,二七部隊長鍾逸人103歲過世,遺言:年輕人要繼續為台灣打拚

鍾逸人生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政府在過去很沒道理,完全用「中國的那一套」管理台灣,抹煞地方文化與語言,讓在地台灣人無法接受,因此發生228事件。台灣目前相當自由,遙遙領先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台灣人一定要惜福,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

2023/02/28 | TNL 編輯

蔣萬安出席二二八紀念活動:民眾抗議「殺人兇手」導致致詞中斷,本土社團呼籲不要變成祖先共犯

蔣萬安今天下午出席「台北市228事件76周年紀念會」,在活動開始後,仍有個別民眾在周邊喊著要求蔣萬安下跪道歉,被現場工作人員請走。沒想到在蔣萬安致詞到一半時,又有民眾抗議導致致詞中斷,大批民眾高喊「殺人兇手」,甚至有一名男子衝到台前靠近蔣萬安。

2023/02/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東228事件:76年前卑南族頭目馬智禮安排公務員躲山區,免去一場嚴重衝突

228事件爆發,台東青年包圍縣長公館、車站等地,衝突一觸即發,馬智禮安排縣長謝真和200多名政府官員,避難初鹿山區加以保護。事件過後,馬智禮又陪著當時的國防部長白崇禧,全省來回奔波7次,化解原住民和國民政府軍間的猜忌。

TNL+ 2023/02/28 | 傅紀鋼

《悲情城市》4K修復版(下):為什麼我們等不到第二部二二八電影?

《悲情城市》上映過了33年,除了大中國視角的侯孝賢之外,卻沒有以台灣主體性討論二二八的電影,最關鍵的重要因素,在於現在許多台灣人把中華民國跟台灣視為一體,無視國際看法,自以為是獨立國家。讓台灣人對於228的理解還停留在馬英九宣傳的,二二八是「官逼民反」,而非台灣人追求主體認同。

2023/02/28 | 方格子vocus

台灣人在1947年已經用鮮血證明:用放下武器的方式追求和平是完全不可行的

我們讀完《辛酸六十年》之後,應該要做的是:老老實實的準備好自己手上的武器,即使備而不用,也要讓準備武統台灣的中國共產黨知難而退。台灣人在1947年已經用鮮血證明:用放下武器的方式追求和平是完全不可行的。

TNL+ 2023/02/27 | 傅紀鋼

《悲情城市》4K修復版(上):侯孝賢的電影語言與詮釋二二八的視角

由侯孝賢所執導的電影《悲情城市》,在33年後以4K修復的面貌重新登上院線大螢幕。其中「根本不移動」的框架式鏡頭,創造了侯式電影美學,也奠定他在台灣電影圈的歷史地位;但他在二二八事件的詮釋視角背後呈現出的意識形態,值得再細緻討論。

2023/02/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民黨談228:蔣萬安稱坦然面對,朱立倫讚蔣是黨內最重視轉型正義的中生代

蔣萬安今天出席台北市動物園照護紅毛猩猩寶寶活動,接受媒體聯訪時被問及228紀念活動,屆時致詞時是否會釋出特別善意,讓家屬求得和解。蔣萬安回應,希望坦然面對,也感謝文化局之前安排他與受難者家屬會面、傾聽家屬們的想法。

2023/02/25 | 李芯

二二八連假首日現返鄉車潮:哪些路段實施高乘載?不想塞車可以走哪條?

高公局中午提醒,下午重點擁塞路段,將出現在國1南向楊梅到新竹、彰化系統到埔鹽系統、北向圓山到大華系統;國3南向土城到關西;國5南向南港系統到頭城等路段。

TNL+ 2023/02/25 | 風恂

從本島人思維到有尊嚴的台灣人,這是《悲情城市》帶給我們最重要的省思

不論是生長在電影故事年代的老年人,還是身處在現下時代的年輕人,都無法迴避台灣(人)在國際上生存的困難與尷尬。然而在不同立場的媒體或政治人物的對立語言中,似乎我們只能從依附在中國、日本、美國之間做選擇,難道我們就不能當個有尊嚴的自己?

2023/02/24 | 李芯

政治檔案九成資訊被遮蔽,范雲提2訴求籲「揭露威權打手」

鄭南榕家屬鄭竹梅指出,他是當事人家屬第二代,對於父母輩、甚至祖父母輩的過去,「我們應該要有『知』的權利」。而鄭竹梅目前收到的檔案,會遭情治單位以國家安全等理由遮掩,因此他呼籲加速通過《政治檔案條例》的修法,「這並不是為了帶來仇恨,而是帶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