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至1945年爆發的全球軍事衝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3 | 李拓梓

秋田兩三事:意外好吃的稻庭烏龍麵,還有「被日本拋棄」的藤田嗣治

夏天的秋田,能夠做什麼呢?天氣暑熱,前一日的弘前城公園已經令人筋疲力盡,聽聞秋田有一縣立美術館,建築師為安藤忠雄,鎮館之寶是藤田嗣治的大壁畫《秋田的行事》,當期特展則是小孩也會覺得有趣的北齋漫畫,遂決定前往一遊......

TNL+ 2023/09/11 | 許劍虹(Samuel Hui)

中共與俄羅斯聲稱要捍衛「戰後國際秩序」真是笑話,因為這兩個國家二戰時都不存在

習近平掌權與普亭回鍋後,「守護二戰成果和國際秩序」已逐漸成為中共和俄羅斯針對當前國際秩序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的口號。何以帶來世界和平的「二戰成果」,如今會變成北京和莫斯科挑戰當前國際秩序的藉口?

2023/09/06 | 精選書摘

余杰《中國如何攻打臺灣》:連麥帥都建議不打——美軍為什麼會放棄攻打台灣這一戰略要地?

儘管國際社會和臺灣內部對中國是否真會攻臺有諸多討論,但余杰認為,更恰當的問題是:中國會以何種方式武統?武力封鎖、先攻外島、直占本島,哪種路徑「最可行」?臺灣一旦遭受攻擊,又該如何防守?他長期研究歷史的背景及三地生活經驗,最能完整詮釋這場中、美、臺不斷角力的「新三國」。

2023/08/30 | 精選書摘

《黑土埋輪:改變烏俄國運之戰》:烏克蘭意為「邊界上的人」,是未被蒙古帝國佔領的土地

十三世紀時基輔羅斯為蒙古金帳汗國(Golden Horde)所滅,分裂成烏、俄、白三大斯拉夫文化分支,而烏克蘭首次作為地名出現,則是源於基輔羅斯滅亡後未被蒙古佔領的加利西亞公國(Galicia)與沃倫公國(Volhynia)人。烏克蘭意為「邊界上的人」,偏安一隅的公國吸引了一眾逃避蒙古西征的斯拉夫人與後來不願成為農奴的農民聚居,他們自稱為「哥薩克」(Cossacks),在突厥語中意即「自由人」,這就是烏克蘭民族的起源。

2023/08/17 | 德國之聲

日本戰敗投降78週年,閣員參拜靖國神社再度挑動中國敏感神經

在日本紀念二戰投降78週年之際,日本社會試圖反思戰爭暴行的歷史,但對在戰爭中陣亡將士的紀念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傳統。日本政界高層人物參拜靖國神社就經常引起爭議。

2023/08/17 | 《思想坦克》

與其要求美國道歉,更應該向廣島長崎人民道歉的恐怕是裕仁天皇

「冷戰」一詞始於歐威爾的文章,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立僵局,雙方都有摧毀世界的的能力。對於20世紀冷戰的起始,不同的歷史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如果認為核對抗是冷戰至少是前期的主軸的話,那麼1945年8月6日作為冷戰的起始可能更有理。

2023/08/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廣島原爆78週年:廣島市長籲實現無核武世界,2名小學生用流利英文導覽原爆遺址「願不再發生戰爭」

8月6日,是原子彈爆炸紀念日。在紀念會上,廣島市長敦促執政者拋棄核威懾論,並呼籲大家應正視核威懾論的失敗。而針對北韓和中國持續增加核武,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則表示,北韓和中國的領導人應去廣島和長崎看看,並從人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2023/08/01 | 精選書摘

《評說蔣介石》:在史迪威將軍的日記裡,「花生米」幾成為蔣介石委員長之代號

美蔣摩擦最嚴重、最戲劇化的莫如史迪威事件。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羅斯福電告蔣介石籌組中國戰場,並以蔣為該戰場的最高統帥。蔣於1942年元月2日去電接受,並請推薦一位高級將領為其參謀長,於是來了史迪威(Joseph Stilwell)將軍。

2023/07/14 | 精選書摘

《民族重建》:烏克蘭人和波蘭人的敵人都是共產蘇聯和納粹德國,卻在戰爭中相互敵對

面對複雜難解的黑暗過去,東歐人如何能在血色大地與帝國廢墟上,找到克服歷史宿怨與和解的可能性,打造出擺脫民族主義幽靈的獨特國家?本書挖掘了多國檔案,加上來自各方的日記、書信與回憶錄等多語言史料,細緻還原東歐四個民族追求新生的旅程。

2023/06/24 | 精選書摘

【小說】劉以鬯《酒徒》選摘: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現實像膠水般粘在記憶中

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分成四十三章節,最長的約一萬字,最短的僅有十二字。作者描述這是「寫一個因處於苦悶時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識分子怎樣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繼續生存」的故事,背景是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的香港。

TNL+ 2023/05/29 | 許劍虹(Samuel Hui)

前立委帥化民狂言「殲-35比F-35B厲害」,恐怕是想效法跟希特勒合作的貝當元帥

不過可惜的是,有一點這些台灣退役將領不如貝當。那就是希特勒還需要一個凡爾賽戰役的英雄,來維持對法國南部非佔領區的統治,而中共在佔領台灣之後很可能不需要由外省籍的台灣退役將領來扮演貝當的角色。

2023/05/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92歲廣島原爆倖存者,難忘少年屍體堆積如山如同人間煉獄

日本這個月19至21日將在廣島舉辦G7領袖高峰會。廣島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故鄉,就在俄羅斯持續侵略烏克蘭,揚言動用核武之際,岸田譴責俄羅斯的暴舉,認為這次的G7廣島峰會別具意義,希望在日本的主導下達成裁軍及核武不擴散,以實現零核武世界。

TNL+ 2023/05/18 | 許劍虹(Samuel Hui)

澤倫斯基將二戰「勝利日」改為「歐洲日」,跳脫共產主義、納粹主義二選一的悲情歷史

烏克蘭反對慶祝「勝利日」的原因,並非是徹底否定蘇聯時代反抗納粹侵略的歷史,而是反對「勝利日」被俄羅斯一個國家綁架,成為了所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向俄羅斯表忠心的日子。所以選擇與美英一起在5月8日紀念歐戰勝利,更符合普世價值。

2023/05/13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黑人遊民遭白人勒頸致死、韓國男童剃度出家三週

美國公共衛生命令《第42條法案》結束,移民將能再次提出庇護申請,美墨邊境也迎來成千上萬的移民潮。部份共和黨人士預測,未來3個月將有超過100萬人抵達邊境。4歲的厄瓜多女童賈尼娜是尋求庇護的民眾之一。賈尼娜的父親表示,他們花了六個星期從厄瓜多來到美墨邊境。途中,他們在墨西哥與其他100多名移民一起被綁架,被墨西哥政府營救之後才得以平安來到邊境。

2023/05/12 | 讀者投書

我是波蘭人?東歐人?還是世界人?波蘭歷史留給新世代的身分認同課題

烏俄戰爭爆發後,出現大量難民湧入波蘭,波蘭也因強力支持烏克蘭的態度受到國際注目與讚揚。波蘭與臺灣在歷史上都是被列強欺侮的國家,並在艱難的處境中發展出各自堅韌的獨特性。台灣與波蘭,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的回答,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