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學生運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7 | 精選書摘

《從列女傳到婦女史》:五四時代婦女群體被置於時代座標上,面目模糊地「從黑暗走向光明」

在「新時代」選擇「舊體例」來寫作婦女史,《清史稿》實難以擺脫中國千年來的敘史模式,但若細讀文本與長時段比較,在「列女傳」這樣的女性生命史合集中,我們仍可發現清代與民初史家,相對於明清多數學者對貞節烈女的關注,轉而對婦女在家庭倫理角色的重視。

2022/05/17 | 藍妮蒨

中國北大校方無預警建牆隔離:學生深夜示威拆除「柏林牆」,輿論與「六四事件」做連結

5月15日北京大學萬柳校區學生因不滿校方差別化防疫封鎖政策,晚間展開大規模抗議拆除金屬「柏林牆」,並向校方要求與教職員工「同住同權」,許多專家將此事件與「五四運動」做比較,更為即將到來的6月4日產生不少聯想。

2022/05/06 | 精選轉載

103年前的「五四運動」,就是深受日本「脫亞入歐」影響的「去中國化」運動

由於,台灣近年來所謂的「去中國化」問題,老共和統派都很不高興。所以,我才要寫這篇文章,好讓大家知道,「去中國化」的問題,103年前的「五四運動」就已提出。中共更是最積極的實踐者。

2022/04/15 | TNL特稿

【書評】《深叩孔孟》:以「儒家精神」檢視西方公民哲學已無法承擔的當代社會問題

黃俊傑老師在《深叩孔孟》一書展現他縱橫古今、學貫中西的學術深度,信手拈來地在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乃至當代的哲學與社會思想間對話,從中為讀者爬梳孔孟原有的思想。

2021/11/12 | 許劍虹(Samuel Hui)

華盛頓會議100週年(下):為何孫中山反對美國主導的《九國公約》?

《九國公約》可能是繼徐樹錚遠征外蒙古以來,北洋政府在外交領域上取得的最重大勝利。然而對於這個符合中華民族主義的公約,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卻持反對的立場。

2021/11/11 | 許劍虹(Samuel Hui)

華盛頓會議100週年(上):這場會議為中華民國與美國的百年結盟拉開序幕

整體而言,不只是引起五四運動的主權爭議和平落幕,華盛頓會議還為中華民國和美國的結盟拉開序幕。不過華盛頓會議的召開,其實壓制日本的動機超過扶持中國。

2021/10/07 | 讀者投書

仲維光:我為什麼說余英時先生有學識沒有學術(四)

可以說余英時先生一生的工作雖然基本上陷於中學,但是這個中學卻不是中國文化意義上的中學,不是錢穆、陳寅恪方向上的中學,而是他們最貶斥拒絕的馮友蘭、胡適式的,即「格義」意義上的中學。

2021/01/16 | 風恂

小說與電影文本下的「鄉愿」中國:當「噤聲」成為自我保全的社會共識

如果一個作者、兩個作者、更多作者,他們文學筆下所建構的中國社會是如此令人感到無助、失落、離亂、甚至到最後可能行屍走肉或無感時,很好奇作者自身是處在一個怎樣真實的中國社會,才會寫出這些令人沉重到無法呼吸的感觸,光想像就覺得可怕。

2020/09/22 | 精選書摘

史景遷《世紀中國》:袁世凱死後,孫中山成為共產國際鼓動社會主義革命的盟友

共產國際的代表和蘇聯派來的其他交涉人員,終於在1922年和孫中山取得接觸,他們很明智地沒有要孫接受共產黨領導。相反地,共產國際代表遵循列寧及其顧問制定的各種路線,提議建立某種聯盟關係,並由孫氏來領導。

2020/03/26 | 精選書摘

《思想史9:五四百年專號》:蔣介石認為五四運動所主張的民主與科學「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口號」

蔣檢討失去大陸的各種原因,指出奸匪教師與職業學生煽動、破壞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他說五四的民主與科學與反傳統的觀念「結果適以促成我們被打出大陸」。

2019/07/23 | 精選書摘

胡適〈容忍與自由〉:思想言論壓迫,都由於深信自己不會錯

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我現在常常想,我們還得戒律自己: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2019/07/22 | 精選書摘

胡適〈寫在孔子誕辰紀念之後〉:抬出孔聖人,培養「國民精神上之人格、民族的自信」?

可憐的沒有信心的老革命黨呵!你們要革命,現在革命做到了這二十年的空前大進步,你們反不認得它了。這二十年的一點進步不是孔夫子之賜,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結果,是大家接受了一個新世界的新文明的結果。

2019/07/22 | 精選書摘

胡適〈容忍與自由〉: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我曾說過,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我現在常常想,我們還得戒律自己: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2019/06/06 | 精選書摘

《杜威的三十二堂課》導讀:五四中國眼中的杜威,和杜威眼中的中國

如同胡適所言,「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是杜威為了配合當時中國社會所需,首次嘗試以實用主義的角度論述杜威自己的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教育哲學」系列演講則是回顧性的,內容涵蓋杜威先前教育論著的重點精華。

2019/06/05 | 精選書摘

《杜威夫婦的遠東家書》導讀:紀念一位哲人的文化行旅

杜威對於人事物的見解會隨著事實與經驗的改變不斷調整,大至他對五四運動的評價,小至他對中國民族性的看法。我相信藉由杜威的哲學高度,讀者所看到的世界應該會比一般的旅遊札記更多出了一份知性的饗宴。

2019/05/27 | 精選書摘

唐德剛《五四新文化》:中共的作家們,太相信毛澤東的老師胡適之了

如果我們把一些智力上能夠接受這些寶貴文化遺產的學齡兒童們的黃金時代,給「喔喔喔」或「叮噹叮」,叮噹去了,豈不是太可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