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1/20 | 德國之聲

面對治安與種族歧視的惡化,美國亞裔擁槍率增加43%

新冠疫情爆發後以來,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大增。在美國司法系統無法有效阻止犯罪率增加的情況下,居住在當地的亞裔族群轉向另一個能自衛的方法:槍枝。

2023/11/16 | 精選書摘

《縫補的正義》:「羅伯茲法院」保守派占穩定優勢,美國司法越來越無法維持最初的妥協傳統

由於英美法體系龐雜,華文資料較難取得,目前市面上的相關書籍均為國外英美法學者的經典大部頭譯作,論述深刻繁複,對初學者或想理解普及法學知識的人們來說,門檻實在過高。本書即是為了突破這樣的困境而寫就,由年輕一代的本土普及法學歷史知識作家執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整理出250年間美國法律史的重大變遷。

TNL+ 2023/09/28 | 留德趣談

白人之下所有人之上?居外港人種族觀

別忘記自己在歐美都是亞裔,當地人看你也與其他亞裔分別不大,不要總以為香港華人是所有亞裔中最高級,是白人之下所有人之上,事實上很多當地人連香港在哪都不知曉。

TNL+ 2023/09/09 | TNL國際編譯

COVID-19遠距教學害美國大學生數學能力變更糟,校方祭出補救課程、落實分班測驗

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數學系教授巴布科克(Jessica Babcock)表示,自己在去年改中級代數課程考卷時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時考卷中有題題目要求學生進行「-6減8」的計算,「我改了一大堆的考卷,沒有任何一張考卷是正確的,而且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樣。」

2023/07/11 | 精選轉載

美大學收生考慮種族違憲?關於Affirmative Action的一點思考

如果整個大學校園都沒有非裔學生,但美國社會明明有很多非裔人口,那麼這些所謂「名校」訓練出來的所謂「精英」,在整個大學生活中都沒有非裔同學,畢業時對非裔社群的經歷一無所知,你說這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2023/07/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媒報導台裔第二代接手經營「大華超市」,成海外華人心靈寄託

活魚魚缸是亞洲超市的標配,對於從有菜市場文化的國家移民來美國的亞洲家庭而言,這才是新鮮的保證。陳怡年說,「魚的種類有好幾百種,但重要的是搞清楚那些能供應活魚,還有大家想看到的是什麼」。

TNL+ 2023/07/06 | 李少民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種族配額」招生標準:20年未見正面效果,反而加劇了種族成見的固化

美國的大學完全可以用父母背景、逆境成長、以及家庭收入等指標,幫助在學習和經濟上落後的種族如非裔和墨西哥裔得到更多的機會,完全可以不強調種族而照顧到這些弱勢群體。但是美國的一些政客就是要大力打種族牌,把一切問題都說在種族上,同時告訴其他族群,你們的一切失敗,都是由於白人種族歧視造成的,故意加劇種族矛盾。在這個意義上,我是支持美國最高法院這次判決的。

2023/07/04 | 賴明君

哈佛大學「傳承錄取」制度:有利校友、捐款者子女,遭質疑歧視非白人學生

哈佛大學的「傳承錄取制度」,會優先錄取校友、捐款者的子女或親屬。而有將近7成的「傳承錄取制度」申請者為白人,這些學生被哈佛錄取的機率是不適用此制度的學生的6到7倍。因此此政策被視為有利於富有白人學生,擠壓到非裔、拉丁裔與亞裔學生的入學機會。

TNL+ 2023/07/03 | 黎蝸藤

高等教育並非「基本人權」,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種族平權招生」並不違反自由進步觀念

正如判詞所言,高等教育平權要達到的目標是不明確的。你要指望高等教育要令黑人上大學的比例,達到亞裔人上大學的比例才算達到目標,這根本不現實,也不公平。這兩個種族,在對待教育的態度上,從文化上的思維就差距巨大。

2023/07/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最高法院判平權招生違憲:專家憂衝擊企業多元文化,亞裔看法兩樣情

學者擔憂平權措施遭推翻的連鎖反應很快就會發酵,大學畢業生的多元族裔代表不足,公司政策恐怕也會遭遇挑戰,引爆文化戰爭。不過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超過3/4的亞裔受訪者認為「族裔」不應作為入學評判因素。

2023/06/29 | 王祖鵬

奧斯卡公布新會員邀請名單:張震、古天樂、陳哲藝等華語工作者入列,會員多元性有多重要?

主辦奧斯卡金像獎的美國影藝學院 ,於今日公布新邀請的398位新會員名單,其中包含張震、古天樂、陳哲藝等華語電影工作者,此外,備受矚目的邀請者,也有關繼威、泰勒絲、石黑一雄、安藤櫻等人,而其中40%是女性,34%來自少數族裔,52%來自美國以外的51個國家或地區,到底為什麼,近年奧斯卡需要廣邀美國以外的藝文工作者?

2023/05/12 | 讀者投書

【美劇】Netflix《怒嗆人生》:冤冤相報的「憤怒」,在發現「你和我是如此相像」後而救贖

影集《怒嗆人生》與電影《媽的多重宇宙》一樣,取材自美國亞裔移民的生活,不過它卻摒除了電影絢爛奇幻的視覺特效與設定,改以寫實路線透過「憤怒」穿針引線,一步步揭露男主角丹尼與女主角艾美內心的匱乏與空洞。但是,劇中角色如何解放自我,在盛怒中獲得救贖呢?

TNL+ 2023/04/29 | 傅紀鋼

【美劇】Netflix《怒嗆人生》:全劇充滿政治正確、說教感重,編導根本沒有拍藝術片的才能

近期被奉為神作的Netflix劇集《怒嗆人生》,描述兩位亞裔美國人因為一場車禍路怒,產生的各種人性與內心探索。但樣板的角色設計,以及平淡的情節設計,加上120分鐘能交代的劇情卻花了10集共330多分鐘,讓人覺得那些衝突遠比不上《寄生上流》的直接明瞭。

2023/03/17 | 吳象元

1985年以《殺戮戰場》獲頒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吳漢潤醫師曾靠著吃老鼠逃離紅色高棉

198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吳漢潤,是紅色高棉政權下的倖存者,原是婦產科醫生的他,是靠著吃老鼠和白蟻逃離柬埔寨並順利移民美國。赴美後他從保全做起,在一場婚禮上被導演相中出演《殺戮戰場》,獲獎無數後他積極對家鄉柬埔寨提供人道援助,卻在1996年被三名幫派份子搶劫並槍殺,被射殺的原因如今仍是眾說紛紜。

2023/03/13 | 王祖鵬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關繼威:我的旅程始於一艘難民船,最終登上好萊塢的最大舞台,這就是美國夢

關繼威憑藉《媽的多重宇宙》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步上頒獎台領獎時,群坐在杜比戲院的一眾好萊塢影星,全數起立致敬,所有人都知道,關繼威的這幾小步,是耗費數10年,乃至於幾乎不可能的機會,才有可能踏出。而關繼威則幾乎淚灑現場,表示:「這樣的故事只發生在電影,不敢相信會發生在我身上。這就是美國夢。」

TNL+ 2023/03/10 | TNL特稿

2023奧斯卡現象(一):《媽的多重宇宙》掀起亞裔熱潮,能推倒影藝學院的膚色高牆嗎?

即便奧斯卡女主角獎仍屬未定之數,但至少《媽的多重宇宙》的楊紫瓊,已突破亞洲演員在奧斯卡主角獎項目的既定成見,幾乎要成就首位奧斯卡亞洲影后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要討論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首先,要來談談為什麼第95屆奧斯卡會掀起一股亞洲熱?至於2000年李安《臥虎藏龍》締造的武俠旋風,又如何影響這波熱潮呢?

2023/03/02 | 梁敏萱

【藝文圖表】2023奧斯卡獎看點不只楊紫瓊,五大獎亞裔入圍者也創新高

2023年奧斯卡金像獎將登場,綜觀本次入圍名單,不僅楊紫瓊成為史上首位最佳女主角亞裔入圍者,本屆五大獎項的亞裔入圍者比例更創下歷年來新高,成為本次奧斯卡獎的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