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
泰瑞伊格頓《論悲劇》:簡言之,悲劇是一種政治的順勢療法
當代文學、文化評論界最具國際聲譽的學者泰瑞・伊格頓,帶你探索從古希臘到現代悲劇的演變及其意義。伊格頓認為,悲劇沒有死亡,還說:「悲劇是用來衡量我們人類最終價值的尺度。」
2021/01/27 |
《肉食星球》:班雅明會怎麼看機械複製時代的培養肉?
本書作者花費了五年的時間研究培養肉這個現象,在本書中,他既不擁戴支持,也不嚴厲批評,而是以一種中立客觀的角度,引領我們看到培養肉的爭議事實上遠超越了食物議題本身,甚至也與食慾、成長以及資本主義有關。
2020/11/29 |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好奇心或許殺了薛丁格的貓,但很可能救你的命
我們不鼓勵好奇心,也是因為好奇代表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提出一個問題或進行一次思想實驗,意味著我們並不知道正確答案,而那是很少數的人才願意承認的一件事。
2020/04/20 |
《善經濟》:為什麼給予、布施的喜悅不會「邊際效應遞減」?
從這隻無形的手,到政府有形的手,無不都是在進行利益與資本的公平分配,以節制無止盡的個人慾望擴張。而這隻無形的手,從善經濟的角度言之,不是政府的手,不是無產階級、不是專業官僚,更不是慾望的心,而是每一個人內在自發的慈悲心與本自具足的善心。
2019/10/15 |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蘇格拉底的問答、柏拉圖的譬喻、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
三段論可能導致各式各樣的錯誤推理,但只要按部就班遵循規則,都可以找出漏洞來。由此可知,為什麼大家會說是希臘人教會我們如何理性思考。
2019/06/28 |
《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家們【之一】》:主張以「歸納法」作為科學研究基礎的培根
培根從未像哥白尼一樣發表過關於天體的新知識,也沒有像克卜勒和伽利略那樣發現有意義的法則。儘管如此,他能夠在科學史上留名,是因為他向知識世界提出新的科學方法——那就是實驗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