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人工生殖

人工生殖是指用有機體可用的自然手段之外的方法創造新的生命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1 | 賴詩涵

政府該補助凍卵嗎?凍卵機構無法可管,婦團呼籲修法保障女性生育自由

日前凍卵醫療業者呼籲透過一年一次的AMH檢測作為評估生育力和凍卵的依據,也有議員提案提供凍卵補助。但台灣凍卵的使用率其實不到10%、活產率僅有2.6%,凍卵機構及凍卵的處置也沒有法源列管,在這樣的狀況下,凍卵或許對女性的生育自由及少子化沒有幫助。

2023/05/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單身凍卵」像買生育保險,使用率估計僅約1成,催生效果有待法規解套

盧柏嘉說,政府應該理解女生凍卵背後真正原因,有非常多女性想孕、不想婚,法規盡快跟上、配合,才能從實務面改善生育環境。「我們實驗室冷凍庫裡一堆等待著受精的卵子」,盧柏嘉說;台灣未婚人士因醫療或非醫療因素都可以凍卵,只是人工生殖是已婚人士專屬,單身、有伴侶的不婚女性、或同性伴侶,都不在適用範圍。

2022/10/21 | 梁敏萱

生育自主|同志|生養孩子的法律,同志被排除也被困住

2019同婚專法通過,同志權益看似更進一步,但卻有更多的同志家庭仍在等待家庭的圓滿。現有法規不止排除同志透過人工生殖生養下一代,想要領養小孩的同志更要面臨結婚或收養二選一的殘酷抉擇。同志成家到底有多難?

2022/08/19 | 大象醫生

人工生殖大魔王「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該注意哪些症狀?什麼情況需要住院治療?

近年來,台灣各大生殖中心隨著老年化、不孕比例上升而風生水起,各式網紅、醫師鋪天蓋地的宣傳凍卵、取卵與植入胚胎等各方面訊息,但對於介紹其必要風險的部分,著墨甚少。 於是乎,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OHSS。

2022/06/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同志收養面臨「小孩、配偶二選一」困境,法律的模糊連收出養機構都無所適從

對喵喵圍圍、怡如怡伶來說,個案的勝利不代表所有想收養小孩的同志伴侶的勝利。圍圍希望:「如果可以,我們不想當第一,更不希望自己是唯一。」

2022/06/04 | 洪心容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求子記:五個月又三週後,浮現淡淡的第二條人生線

以我自己的臨床經驗為基礎,我認為無論是瘦多囊、胖多囊,其本身都一定存在著中醫學理論裡的「偏性體質」。所以,解方是什麼?我認為是在我點出你的體質、問題之後,除了配合處方的調理療程,你更願意破釜沉舟地去改變現有的生活、飲食型態。

2022/03/28 |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幾歲算是「高齡產婦」?降低併發症機率與懷孕風險的三大注意事項

「我是高齡孕婦嗎?」、「高齡產婦是幾歲?」不少人內心有這樣的疑問,相信大家都知道高齡產婦危險性大,應該沒有人樂意自己身在這樣的風險之中,到底何謂高齡產婦?高齡產婦年齡確切是幾歲?

2021/06/08 | 茂盛醫院 - 李俊逸醫師

精蟲活動力、質量較差,如何提升人工生殖成功率?

想進行人工受孕,必須符合特定條件,例如女方輸卵管必須通暢、男方精蟲數量及活動力需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能達到一定的人工授精成功率。然而,現代生活壓力繁忙,許多男性飽受精蟲數量及活動力不足的困擾,該如何解決?本篇文章提供6種養精妙方,有效提高人工生殖的成功率。

2021/04/27 | TNL 編輯

用「國家力量」幫助願意生的父母,行政院擬擴大補助不孕症治療、增加產檢次數

衛福部在2015年推出「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補助」,主要針對中地收入戶的家庭,每年最高可補助10萬元,本來預期1年增加4000名新生兒,實施5年來只多了7000名新生兒。

2021/01/06 |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不孕症的求子選項: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有什麼不同?費用相差多少?

想進行人工生殖療程,除了要符合目前人工生殖法規範之外,在完成不孕症評估,得到各項檢查結果後,也需要好好思考,依據自己目前的情況,應該要考慮什麼樣的人工生殖療程、應該做什麼樣的人工生殖療程。

2021/01/02 |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不孕症夫妻想求子別灰心,「人工生殖」有機會提供協助

「醫生我想生小孩......」患者說著說著就哭了,那種心碎與絕望其實醫師都可以感受得到。針對不孕婦女,人工生殖的方式或許可以提供妳幫助。

2019/12/28 | 李秉芳

【第三勢力投票指南】綠黨 鄧惠文:要推「性別平權」每個黨都說贊成,做不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2020年總統立委選舉,除了國民兩大黨之外,還有17個「第三勢力」小黨,數量之多讓人眼花撩亂,我們採訪了17黨的不分區第一名候選人,也就是如果該黨「政黨票」超過5%門檻,保證會代表進入立法院的立委,透過他們的關鍵問答,幫助選民投出神聖的一票。

2019/09/29 | 讀者投書

同志伴侶欣喜可以結婚之餘,在收養程序可能遇到哪些難題與風險?

現在我們看到的多數是反對同婚的一方宣稱同婚通過對社會造成巨大衝擊,卻沒發現其實對同性婚姻家庭來說,目前的法律規範對其的權益保障仍然不足,在未來修法遙遙無期的狀況下,等於是將孩子們暴露於風險之中而無法得到完整的保障。

2019/09/28 | 潘柏翰

馬克宏爭議改革:法議會初步通過女同性伴侶適用「人工生殖」

生物倫理法修正草案是總統馬克宏任內最重要的社會權利改革,也是最具爭議的草案之一,其中又以擴大醫學人工生殖(PMA)適用對象範圍最受矚目。草案目前已初步獲得過半數支持,「為眾人而行」(Manif Pour Tous)等保守團體則是規劃於10月6日發起反對「無父親的人工生殖」大遊行。

2019/08/12 | 問8

求子路上好心酸!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是什麼?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是一種在數天內往往可以自行痊癒的病變,但少數個案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尤其是在有成功受孕時。OHSS臨床症狀的表現可分輕度、中度與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