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 精選書摘 吳思華《尋找創新典範3.0》:自行車業創新轉型——捷安特的人文創新H-EHA模式 「創新3.0」是以人文精神為軸心的創新生態系統思維,旨在回應智能科技、新世代與新價值系統的環境發展。作者提出四項主張做為「人文創新」思考探究的基本取向:人文、生態、樞紐和星群。 尋找創新典範3.0 人文創新H-EHA模式 More... 吳思華 政大商學院 策略九說 人文創新 創新3.0 自行車 捷安特 巨大機械 YouBike 專業代工 自有品牌 OEM ODM OBM A-Team Giant Momentum 莫曼頓 Liv 人文 生態 樞紐 星群 微笑單車 2022/11/22 | 廣編企劃 Sponsored 感受大高雄的新藝術生活方式:「世界百大名畫大展」,義享時尚廣場開展中 豐富又多元的文化以及藝術活動,用親民、高娛樂性的呈現方式,義享時尚廣場的每一步,都是為了實踐「時尚、生活、人文、藝術」的精神,希望藝術不僅僅侷限在美術館中,而是能用更自然的方式走入你我的生活裡。 義享時尚廣場 高雄 More... 藝術 世界百大名畫展 展覽 人文 時尚 2022/04/09 | 方格子vocus 臺北城南X新竹東門城:從綠意開始的城市對話 你所身處的城市,是否也有一棟又一棟精彩無比的老建築?在年輪裡刻下一輪又一輪印象深刻城市記憶的大樹?和煦的春日,一起走出戶外,發現「城南有意思」吧! 城市 台北 More... 新竹 古蹟 歷史 人文 2021/12/27 | 醫學有故事 【專訪】外科醫師傅志遠:在刀尖與筆尖之間,拚到最後一刻,是對生命的最大敬意 「外科醫師與病患之間,彷彿有一條剪不斷的線,直到他痊癒出院,或者死亡」。 外傷急症外科 傅志遠 More... 醫師 人文 寫作 觀察 2021/12/26 | 漫遊藝術史 【展覽】邊緣發聲的遊牧藝術雙年展:「歐洲宣言展Manifesta」為何與眾不同? 歐洲宣言展抗衡以創意城市為意圖所建構的主流雙年展,其目標以在地社群與藝文團體的互動為主,許多駐地創作,讓參觀者不知不覺進入了雙年展環境,在俯拾皆是的批判藝術品前駐足思考。 雙年展 遊牧藝術雙年展 More... 歐洲宣言展MANIFESTA MANIFESTA 藝術 人文 歷史 自然 移民 難民 歐洲 城市 帕勒摩 2021/11/16 | 醫學有故事 【專訪】魏崢,心臟醫學界永遠的明星 :做過六百例換心手術,有希望就會竭盡全力 「每一個患者到我這裡,都是一次託付,甚至生死交關,我一定要用盡全力醫治,才不辜負他們。」 醫學 人文 More... 心臟外科 魏崢 心臟移植 2021/10/06 | 方格子vocus 對學生而言「升學=會考」,其餘的社團參與、服務學習多半是師長們安排下的產物 當我們期待高中的課程更加個人化、專門化,以符合大學端需求時,大學課程整合化的風潮又是方興未艾。 教育是條漫漫長路,這一波接受新課綱的高中生進到大學、出社會後,會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呢?對於學習的觀察與反思仍值得持續下去。 教育 新課綱 More... 高中生 大學生 學習 課程 人文 教育部 學生 2021/03/10 | 陳偉傑 Hector Chan 人文價值與繪畫趣味——聽《對談:楊東龍創作四十年》有感 或許正因為既有「始於生活,終於人文」的入世聯繫,又能看到繪畫世界的別有洞天,楊東龍的作品才能引發「放在white cube還是日常」的討論吧。 楊東龍 繪畫 More... 香港 藝術 人文 hkop white cube 畫廊 白立方畫廊 艺鵠 刺點畫廊 港人 香港人 艺鵠 Art and Culture Outreach 就是繪畫 刺點畫廊 日課 MCCM Creations 沉默鋼琴 2021/02/26 | 精選書摘 《科學的人文》:你一個中國人,憑什麼來批評我們美國人的經濟? 追求理性跟感性的人文, 為何需要科學?人文科學的探索需要科學知識與格物致知的方法。 陳敏 物理學 More... 人文 金融 股市 美國夢 孔子 世界大同 股票 投資 理財 科學的人文 經濟 政治 2021/01/30 | 精選書摘 《單車環台縱走大旅行》:車友規劃行程須知,台灣單車旅行五大關鍵經驗談 隨著台灣自行車發展多年,作者騎訪山林得到無數感動,也透過分享獲得國內外車友認同,經過多年探索,作者歸納出3條路線來作為這個自行車島的主幹,藉由圖文、影像,以單車的特有視角,和讀者一起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單車環台縱走大旅行 經典路線 More... 行程規劃 環島自行車道 陳忠利 單車旅行 天氣 人文 山系 交通 資源 2020/12/01 | 漫遊藝術史 為何製作地誌景觀圖(下):是豐富的資料庫,也離不開紀錄與觀賞的動機 地誌景觀圖除了有軍事和私人地產紀錄兩個明確的用途之外,大部分地誌景觀圖的生產,總離不開紀錄和觀賞的動機。 地誌景觀圖 藝術 More... 創作 紀實 美術 藝文 繪畫 視覺產品 藝術產品 繪畫師 建築 人文 地理 景觀 水文 2020/12/01 | 漫遊藝術史 為何製作地誌景觀圖(上):揭露某段藝術史中的地理、水文、街景、建築等資訊 地誌景觀圖能不能稱得上是「藝術品」?這並非本文討論範圍,但它們的確是重要的「視覺產品」,對於研究人員及一般讀者來說,饒富趣味。 地誌景觀圖 藝術 More... 創作 紀實 美術 藝文 繪畫 視覺產品 藝術產品 繪畫師 建築 人文 地理 景觀 水文 2020/11/02 | 讀者投書 龍應台「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但她可能搞不清楚自己在說甚麼 對於台灣人而言,或任何我所認同的社群而言,那組密碼是甚麼? 族群認同 文學 More... 龍應台 阿蘭達蒂.羅伊 微物之神 防彈少年 切格瓦拉 寂靜的春天 人文 歷史 西雅圖酋長的演說 土地 2020/10/15 | TNL特稿 柯金源《神殿》座談側記:不是我在搶救森林,是森林一直在搶救我們 如果說《海》實踐了老子「常無,欲以觀其妙」的無為哲思;則《神殿》便是「常有,欲以觀其徼。」的為所應為了。 柯金源 神殿 More... 紀錄片行動列車 自然 陳玉峰 神木 環境生態 水土 人文 2020/04/25 | 精選書摘 向陽讀吳懷晨詩集《渴飲光流》(下):一群真理盜火者的愛與命運 在武漢肺炎疫情不斷升高的寒冷天氣中,讀吳懷晨這本詩集《渴飲光流》,更有末世之感。這是一本為政治受難者、為資本主義社會勞動階級發聲的詩集,那些在巨大邪靈逼視、掌控下,無辜的、反抗的、不從的乃至不幸的被害者的憂傷的心靈,都在這本意象豐饒、語言繁複,但主調清晰的詩集中呈現。 吳懷晨 渴飲光流 More... 向陽 詩人 詩集 浪人吟 哲學 人文 武漢肺炎 末世 COVID-19 2020/04/25 | 精選書摘 向陽讀吳懷晨詩集《渴飲光流》(上):遙向台灣政治先行者致敬的詩篇 《渴飲光流》,作為吳懷晨的第二本詩集,選擇的主題大步跨入一段幽暗的時間長廊,他以白色恐怖統治下受傷的生命、不屈的靈魂為對象,勾描令人驚心動魄的史事,批判不義與強權對人的存在與尊嚴的踐踏,交織在神話、魔幻和現實的多重映照之中,展現了意象繽紛而又色調清晰、音聲雜揉而又主調突出的史詩格局。 吳懷晨 渴飲光流 More... 向陽 詩人 詩集 浪人吟 哲學 人文 白色恐怖 綠島監獄 2020/03/23 | 精選書摘 《兩種文化》導讀:所謂的科學、人文跨領域素養,早在60年前史諾就說過了 人類學家米德(M. Mead)說︰「過去是不停地透過現在而形塑出來的。」《兩種文化》這本書以及它所引起的諸多文化與教育問題面向,也只有在當代背景的映照下,才更能顯出它的意義和價值。 兩種文化 科學 More... 人文 跨領域知識 文藝復興人 C. P. Snow 史諾 張譽騰 瑞德講座 知識份子 科學革命 通識教育 博雅教育 2019/09/15 | 羊正鈺(小羊) 【專訪】成大首位「女校長」蘇慧貞,她把成大變「人文」了 除了畢業證書上的那個名字,「校長」對你來說代表什麼?一個大學校長的職責又是什麼? 蘇慧貞 踏溯台南 More... 人文 台南 台南市 理工 性別 科學家 工程師 歷史系 反送中 登革熱 成大 成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