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18/08/25 | 精選書摘

身在為「雲雀」設計的社會,「貓頭鷹」就像左撇子的處境

我們的企業、政府、教育文化在設定上,針對的是百分之七十五或百分之八十雲雀型或屬於第三種鳥類的人。貓頭鷹就像左撇子,處在慣用右手的世界裡──被迫使用為其他人設計的剪刀、書桌和捕手手套。

2018/07/24 | 周雪君

你的基因如何,你的教育水平也必如何?

科學家透過一個龐大的基因研究計劃,識別出超過1200個跟教育水平相關的基因差異,不過,團隊強調,分析技術未成熟,樣本亦不夠完善,不能用作分析個人或教育政策參考。

2018/07/23 | 周雪君

棉花糖實驗:新一代孩子愈來愈有耐性?

有分析指出,新一代孩子在棉花糖實驗中願意等待的時間比以前長,那是否意味現在的孩子更聰明更有耐性?

2018/07/08 | 書傳媒

愛搖滾樂的都是運動健將?音樂悄悄透露你的特質

《好音樂的科學II》中提到,音樂心理學家們發現,若想將幾大人格特質對應到音樂品味上的話,將各類型音樂分成少數幾組會是可行的做法。

2018/07/08 | 書傳媒

熱愛搖滾樂的人都是運動健將?你喜愛的音樂悄悄透露你的特質

《好音樂的科學II》中提到,音樂心理學家們發現,若想將幾大人格特質對應到音樂品味上的話,將各類型音樂分成少數幾組會是可行的做法。

2018/06/24 | 《科學月刊》

為何玩線上遊戲時,特別容易情緒失控?

「沮喪」是導致遊戲後敵意或生氣的重要因素之一。往遊戲目標前進途中遇到的阻礙越多,沮喪程度越高,也越容易引起負面情緒。

2018/06/24 | 《科學月刊》

為何玩線上遊戲時,特別容易情緒失控?

「沮喪」是導致遊戲後敵意或生氣的重要因素之一。往遊戲目標前進途中遇到的阻礙越多,沮喪程度越高,也越容易引起負面情緒。

2018/06/01 | 精選書摘

「高敏感」等於內向害羞嗎?敏感對生存至關重要

本書的重點在於透過「高敏感族」的角度來檢視「性格」。從「敏感」切入的原因有三:敏感是最基本的人格特質、敏感對感情的影響、敏感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接下來將進一步了解這三項大膽的主張。

2018/05/31 | 精選書摘

「高敏感」等於內向害羞嗎?其實敏感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

本書的重點在於透過「高敏感族」的角度來檢視「性格」。從「敏感」切入的原因有三:敏感是最基本的人格特質、敏感對感情的影響、敏感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接下來將進一步了解這三項大膽的主張。

2017/12/04 | 侯智薰

寄出履歷前,5個務必檢查的重點

其實我一直認為履歷沒這麼難寫,只是我們太少去與自己對話,把自己過去那些別人沒經過的曾經好好整理梳理分享出來。我上述所有的技巧,都是屬於「工具」,但如果你沒有先把內容梳理出來的話,有了工具依然毫無幫助。

2017/12/04 | 侯智薰

在你寄出履歷前,五個務必檢查的重點

其實我一直認為履歷沒這麼難寫,只是我們太少去與自己對話,把自己過去那些別人沒經過的曾經好好整理梳理分享出來。我上述所有的技巧,都是屬於「工具」,但如果你沒有先把內容梳理出來的話,有了工具依然毫無幫助。

2017/06/20 | 精選書摘

自戀狂、反社會、邊緣人:八種具「逃避型依戀」特徵的人格類型

無論自閉症譜系障礙是否來自遺傳,當事者都還是可能培養出安全穩定的依戀形式,並不一定會形成逃避型依戀形式。雖然無法視遺傳因素為無物,但在孩子形成依戀形式時,遺傳的影響還是比較小,反而是出生後的體驗影響最大。

2017/06/20 | 精選書摘

自戀狂、反社會、邊緣人:八種具「逃避型依戀」特徵的人格類型

無論自閉症譜系障礙是否來自遺傳,當事者都還是可能培養出安全穩定的依戀形式,並不一定會形成逃避型依戀形式。雖然無法視遺傳因素為無物,但在孩子形成依戀形式時,遺傳的影響還是比較小,反而是出生後的體驗影響最大。

2017/04/12 | TIME

【TIME】近墨者黑:懶惰有可能會傳染嗎?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個人特質也可能跟他周圍的人所擁有的性格有關,其他人的行為可能影響著一個人的特質,如懶惰、沒耐心、謹慎,甚至可能在你尚未意識到時便受到影響。

2017/04/12 | TIME

近墨者黑:懶惰有可能會傳染嗎?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個人特質也可能跟他周圍的人所擁有的性格有關,其他人的行為可能影響著一個人的特質,如懶惰、沒耐心、謹慎,甚至可能在你尚未意識到時便受到影響。

2017/04/04 | 精選書摘

小野洋子與約翰連儂:演技型人格×依賴型人格,巧妙的情感牽絆關係

如果說「愛情有什麼道理」,依附關係與人格理論或許是心理學能夠提供的一種答案。在愛裡,我們都病了。但沒關係,我們都還有救。

2017/04/04 | 精選書摘

小野洋子與約翰藍儂:演技型人格X依賴型人格,巧妙的情感牽絆關係

如果說「愛情有什麼道理」,依附關係與人格理論或許是心理學能夠提供的一種答案。在愛裡,我們都病了。但沒關係,我們都還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