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三招克服「旁觀者效應」,促使我們在旁人沒動靜時挺身而出
即使事故至關危急,我們處在人群中仍傾向不作為,這與人類另一個更普遍的天性有關:行動(或是不行動)如果會顯得較不起眼,我們就會減少出力。當我們的努力會與旁人結合,我們就會降低自身貢獻,這種傾向叫做「社會閒賦」(social loafing)。
2020/05/21 |
《眼神的觸動》:如果你想在好萊塢藉著說故事生存下去,你必須學會「提案的藝術」
共通性的主題能增加觀眾與故事產生連結及共鳴的機會;因此,這就是加強觀眾情緒狀態,創造卓越作品的核心要素。這就是那些傑出電影的關鍵,而當這種現象發生時,自然也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
2020/02/04 |
《第三支柱》:科技可以讓實體社區更強大?至少還得加註兩項警語
總而言之,科技之害可能被誇大。儘管科技帶來更多娛樂選擇,並不表示會消滅社區參與。目前仍無有力證據顯示資通訊科技會阻礙社區參與。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必須小心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