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
《全球最強團隊都在用的「心理安全感」溝通用語55》:心理安全感並不是單純地指團隊成員的感情好
本書由「專研心理安全感溝通用語」的ZENTech資深顧問「原田將嗣」所撰,並請日本「心理安全感」倡議代表人物與暢銷書作家「石井遼介」監修,細心整理出滿足「敢言、互助、挑戰、鼓勵創新」四大要素,立刻就能在團隊中實行的55句「心理安全感溝通用語」。
2023/05/10 |
人前人後不同就是「虛偽」?這個推論及結果很有可議之處
以前的我,覺得做人要內外一致,不然就被我標識為「虛偽」。可是越長越大,越覺得這個推論很有可議之處,例如一位女性生男友的氣,因為他約會遲到了,於是說了「你很討厭,我要跟你分手」,表面(人前)是因男友遲到生氣,氣到要分手,但實則在告訴男友(人後),「趕快道歉安撫,因為已經氣到要到分手了」。
2023/04/04 |
《做個有溫度的人》:聽到的笑話不好笑,周圍氣溫似乎也驟降——這是心理作用嗎?
賣房子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實體店內溫度升高時,消費者是否更願意購買?研究發現,涼爽的天氣使人們更有可能購買房屋;實驗也發現在購物時,若提高參與者的溫度觀感,會導致更多購買和更高的評價。
2023/03/27 |
《人脈風格》:大多數人變成的不是「朋友」,而是「深入及認真的點頭之交」
缺乏親密感是使兩年來你每天見到的同事比較像是點頭之交,而不是朋友的原因——你根本對他們所知不多,你也沒有跟他們吐露多少心事。這也是你的臉書「朋友」算不上是你的朋友的原因。我們在社群媒體呈現的形象以及媒介的淺薄,幾乎不可能將重複的互動轉變為強勁關係。
2023/03/27 |
《人脈風格》:一句惡意評論,便足以毀掉整個工作團隊的心理安全感
你提出一個新主意,有人回「老實說,那根本不管用。」你可能會在開完會後很久一直想著這件事,在腦海中重演這段對話,說著你希望當時有說的話,或者想著其中一名團隊成員真是個混蛋。下次你或許會再三猶豫要不要提出建議,其他團隊成員也會這樣。團隊的心理安全感已遭受重創。
2023/02/16 |
《安靜的孩子比你想的更優秀》:內向的人在網路上會比較活潑嗎?我們會在社群媒體上努力表現得比較外向嗎?
同為內向者的蘇珊・坎恩曾經告訴我們:不必為了迎合世俗標準,勉強自己變成一個外向的人;只要認清自己的特質,找到合適的舞台,內向者其實比外向者更具潛力。現在,她從學校生活、課外活動、興趣嗜好、家庭時光四大面向,為內向的青少年提供具體實用的訣竅,讓他們找到最自在的生存之道。
2023/02/07 |
《與其做一個好人,不如做一個完整的人》:如果別人身上有令你討厭的特質,那是因為你也有相同的特質
等了幾分鐘,漢克依然不見人影,於是我們決定開始上課。就在這時,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學員看著我說:「不知妳有沒有注意到,漢克每一次回來都遲到。每次都要等他,我個人覺得真是夠了。」剎那間,我們都瞭解了,漢克此刻對我們所做的,就跟他女友對他所做的沒什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