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什葉派

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ة‎,羅馬化:Shīʿah,/ˈʃiːə/;來自阿拉伯語شيعة علي‎(Shīʻatu ʻAlī,Shia-ne-Ali)的縮寫,原意為阿里的追隨者)又稱十葉派、阿里派、世襲派,是伊斯蘭教第二大教派,與遜尼派並稱為伊斯蘭教兩大主要教派。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4 | 精選書摘

《行走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駐伊朗大使館外的「反美骷髏女神」,已成為德黑蘭必到的旅遊打卡點

擔任駐中東記者的五年時光裡,我走過久經戰火無情蹂躪的國家,訪問被死亡陰影糾纏籠罩的無辜人民。曾被伊斯蘭國綁架的亞茲迪少女,在講述自身遭遇時仍心有餘悸;住在危樓裡的黎巴嫩老太太,緩緩道出記憶深處的戰爭經歷;而那名被炮彈擊中的敘利亞女孩,儘管可能再也無法用自己的雙腳行走,卻仍笑得堅強燦爛,更勝驕陽。

2023/11/24 | BBC News 中文

哈瑪斯領導人辛瓦失蹤了:以殘忍和暴力著稱的「汗尤尼斯屠夫」,是個怎麼樣的人?

辛瓦也與伊朗關係密切。一個什葉派國家和一個遜尼派阿拉伯組織之間的伙伴關係並不明顯,但雙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結束以色列國,並從以色列的佔領中「解放」耶路撒冷。他們已開始攜手合作。伊朗為哈瑪斯提供資金、訓練和武器,幫助其增強軍事能力,並積累了數千枚火箭彈,用於襲擊以色列城鎮。

TNL+ 2023/11/09 | 許劍虹(Samuel Hui)

同是穆斯林、反美、手法激進,哈瑪斯與蓋達、伊斯蘭國這兩個恐怖組織有什麼異同?

讀者們無論是支持以色列還是巴勒斯坦,首先都還是要先將這幾支穆斯林武裝團體的來龍去脈搞明白,才能更堅定自己的立場。對於支持巴勒斯坦卻反對全球穆斯林革命的讀者,相信瞭解到哈瑪斯與伊斯蘭國之間的差異會是一種解脫。若知道哈瑪斯背後有伊朗以及真主黨的支持,則同樣能強化以色列支持者的正當性,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吧!

2023/10/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新社》分析一覽:真主黨背景及實力、與以色列開戰風險,和未來可能動向

以色列除了在加薩地區和巴勒斯坦極端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作戰之外,現在也正與黎巴嫩什葉派真主黨隔著邊界交火,而衝突越演越烈、火力越來越猛。但真主黨真的是在尋求與以色列爆發公開衝突嗎?真主黨實力為何,又何以支持哈瑪斯呢?最重要的是,真主黨接下來還會有更近一步的作為嗎?

2023/07/29 | TNL 編輯

【國際新聞圖輯】希臘大火疏散2萬人史上最大規模、王毅出訪土耳其遇維族人抗議

在「人體彩繪日」這天,超過50名民眾「穿上」畫家的繪畫,在被畫家彩繪之後裸體站到街上,成為街頭藝術品。活動組織者戈盧布(Andy Golub)表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模特兒,都在這個活動裡感受到了自由。」戈盧布表示,今年將會是最後一次人體彩繪日,他會在明年春天舉辦新的活動。

2023/05/17 | 張博丞

國際特赦組織報告:2022年全球死刑執行數創5年新高,中東北非佔九成、中國估每年處死逾千人

全球有112個國家廢除死刑,俄羅斯、韓國、寮國等國雖然在法律上保有死刑,但已長達10年沒有處決任何人。國際特赦組織發布的調查報告不包括中國,因為中國將死刑數據列為國家機密,但該組織估計中國每年都會處死超過1000人。

2023/03/22 | 德國之聲

伊拉克戰爭20週年:為了除掉海珊,值得發動這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嗎?

20年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進伊拉克。這場在當時得到美國民意支持的戰爭推翻了獨裁者海珊,但是卻並沒有找到作為開戰藉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給這個國家帶來民主和穩定。《德國之聲》為您摘編了美、英和阿拉伯媒體對這場戰爭的回顧和總結。

2023/03/21 | BBC News 中文

伊拉克戰爭20週年:美國及其盟友為何入侵伊拉克?

據估計,2003年至2011年間,伊拉克有46.1萬人死於與戰爭有關的原因,戰爭耗資3兆美元。「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很多信譽,」英國智庫「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總幹事說。「二十年後,仍然可以聽到人們說:我們為什麼要相信美國的情報?」

2023/03/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拉克戰爭20週年:海珊垮台掀混亂時代序幕,人民深陷痛苦地獄無終點

小布希及美國承諾實現繁榮的民主及經濟,然而,說好的民主未降臨,反而是更多的暴力事件隨之而來。蓋達組織開始了毀滅性的叛亂,投擲炸彈及斬首民眾。不久後,伊拉克捲入宗教派系內戰,當時可見屍體於河中漂浮。艾默及其他數百萬人再次生活於恐懼中。

2023/03/14 | BBC News 中文

中東版「冷戰」畫下休止符?中國斡旋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斷交七年後恢復邦交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兩個中東大國彼此相鄰,長年競爭地區的主導地位。這種對抗關係更因宗教差異而擴大。兩國分別信奉伊斯蘭教的兩大分支——伊朗大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沙烏地阿拉伯則代表著遜尼派穆斯林的領導力量,中東地區各國也因應這種教派差異而逐漸形成兩個陣營。

2023/03/08 | 德國之聲

伊朗女學生大規模神秘中毒事件,全國遍布攝影機卻找不到兇手?

幾個月以來,伊朗各地已經有1000多名女學生遭到毒氣襲擊。儘管該國安裝了密集的監控攝影網路,但是伊朗當局仍然表示,無法查清這一系列襲擊事件的背後主使是誰。

2023/03/06 | 張博丞

伊朗52女校超過千名學生疑似遭下毒,家長上街抗議,總統萊希歸咎於「敵國」作亂

韋瑟利(Simon Wessely)表示,由於病例範圍廣,散佈在全國各地、主要只有年輕女性受影響,以及大多數患者都很快康復等事實,他認定這些病例是因為社會性疾病,而非中毒所致。他指出,許多病患的症狀,包括頭暈、臉色蒼白,除了可能來自感染、中毒,也可能是因為「焦慮」所致。

TNL+ 2023/02/24 | 李少民

北京大學頒給伊朗總統名譽教授頭銜,沒有選舉權的中國網友其實沒什麼資格憤怒

北京大學給伊朗總統名譽教授,北大校友覺得這是對北大的侮辱。其實伊朗的政治自由度比中國高,伊朗人至少可以直接投票選總統,也可以拒不投票表示抗議,這些權利中國人都沒有。

2022/10/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米尼逝世第40天:什葉派聖地遭攻擊至少15死,伊朗各地大學生無視鎮壓再掀抗議潮

伊朗庫德族女子艾米尼疑因未戴好頭巾遭羈押後身亡,在全國掀起示威潮。在艾米尼喪命40天的悼念活動前夕,伊朗學生25日無視血腥鎮壓,在多所大學抗議,加劇緊張局勢。

2022/10/12 | 方格子vocus

俄羅斯慘敗後的局勢對伊朗非常不利,全國性示威會再次演變成革命嗎?

伊朗社會的菁英與知識份子可能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要再奉行過去的路線,繼續與美國對抗,還是應該趁機尋求改變的機會。這種國際情勢的轉變,會不會讓這次伊朗的全國性大規模示威,演變成另一場革命,頗值得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