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也稱回教或天方教,阿拉伯語:الإسلام, al-’islām‎;發音:[alʔɪsˈlaːm] ()),是以《古蘭經》為基礎,聖訓為輔助的一神教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以色列可能和沙烏地達成建交架構協議,巴勒斯坦領袖:若無「兩國方案」中東無和平可言

阿巴斯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那些人認為中東能在巴勒斯坦人民未享有完整、正當國家權利的情況下實現和平,他們都錯了。」《法新社》報導,這位87歲的領袖發出了談判的新呼籲,也敦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就巴勒斯坦建國一事召開國際會議。

2023/09/19 | 德國之聲

艾米尼之死一週年,抗議浪潮給伊朗帶來了哪些變化?

一年前,22歲的伊朗女孩艾米尼在被警察拘留期間喪生。她的死亡在伊朗引發了一場抗議浪潮,示威活動給伊朗帶來了一些變化。

2023/09/14 | 讀者投書

美國撤軍阿富汗兩週年(下):阿富汗沒有歷經毀滅式崩盤,代表塔利班執政比預期好?

美國憑著強大軍力連根剷除塔利班,卻在過程中影響到當地人民,反恐力道越大,連帶讓不相干的人民越畏懼、厭惡,畢竟塔利班雖嚴格,卻不會像美國為了反恐而展開無數次掃蕩與空襲,造成許多民房毀壞與無辜百姓死亡。

2023/09/14 | 讀者投書

美國撤軍阿富汗兩週年(上):塔利班能迅速重整旗鼓,美國責無旁貸

美國進駐阿富汗期間,阿富汗廉政程度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排名時常座落全球170至180名之間,而此區間的國家大多是嚴重開發落後、內戰頻傳的國家,例如北韓、葉門、南蘇丹、索馬利亞、委內瑞拉等國。

2023/09/13 | 人權觀察

「麵包、工作、自由」:阿富汗女性反抗塔利班兩週年,甘冒生命危險繼續奮鬥下去

對於阿富汗女性的認知,不是美國2001年入侵阿富汗以後被西方拯救的對象,就是塔利班2021年掌政以來的犧牲者。抗議塔利班的女性教導我們的重要一課,就是在前述二元認知之間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抵抗空間——存在於日常生活、柴米油鹽之中——絕非只有逆來順受。

TNL+ 2023/09/13 | 謝宇棻

用笑容粉飾阿薩德暴政,敘利亞第一夫人是「東方黛安娜」還是「地獄化妝師」?

在23年前成為敘利亞第一夫人的艾斯瑪,身材高挑纖細、會說4種語言、在社交場合長袖善舞,一度營造出「東方黛安娜」及「沙漠玫瑰」等正面人設;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卻成了西方媒體口中的「敘利亞的瑪麗・安東妮」、「地獄第一夫人」。儘管敘利亞各種官方社群帳號,仍持續展示艾斯瑪迷人的微笑及倩影,她與丈夫似乎成為西方世界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2023/09/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魯西迪的一生未來應該會拍成傳記電影,而且非常適合拍成驚悚片

《勝利之城》問世以來頗受好評,不少人認為它會是魯西迪又一部傳世之作。很可能是又一部,但應該不會是最後一部。魯西迪受訪時並不避諱自己身心遭到的重創:失去一隻眼睛讓他打字與閱讀(現在得靠iPad)分外辛苦,左手尺神經斷裂還在復原,晚上常會做噩夢,也難逃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然而在停筆一段時間之後,他已經回到書桌前方。

2023/08/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校園禁穿罩袍輿論延燒,各界憂新文化宗教戰爭再起

開學前夕,法國新任教育部長艾塔爾昨晚在引頸期盼的記者會上宣布課後輔導、對抗校園騷擾等新措施,然其中穆斯林女性長罩袍的校園禁令卻引發熱議。原因是其違反了法國在教育機構嚴格執行的世俗主義規範。艾塔爾說,在課堂中不應靠外觀辨別出學生的宗教信仰。

2023/08/18 | 賴明君

塔利班勸善懲惡部:女性的臉在公共場合被看見,就會喪失價值

勸善懲惡部發言人阿基夫向《美聯社》表示,在塔利班政府的執政下,男性不再像上屆政府那樣,盯著女性看,或是騷擾女性。對於塔利班的頭巾禁令是否符合伊斯蘭律法,阿基夫表示,「政府所有的法令都是出自於伊斯蘭律法,是1400年前就制定好,並且延續到今日的規定,而塔利班並沒有增加任何內容。」

2023/08/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藉由「政黨外交」培養政治夥伴,向中東輸出治理模式與意識形態

《南華早報》訪問不具名的中國教授說,中國的政黨外交意在防範可能被西方國家利用的權力真空,因為阿拉伯世界雖然不乏挺社會主義的政黨,但許多國家當中,保守且具伊斯蘭色彩政黨才深具影響力。

2023/08/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尼日政變:西非經濟共同體與奈及利亞宗教代表團出面調停,力拚恢復人文統治

一個奈及利亞的穆斯林代表團12日在尼日首都尼阿美展開會商,該宗教代表團領導人巴拉勞(Abdullahi Bala Lau)表示,政變領袖蒂亞尼(Abdourahamane Tiani)「說他們敞開大門,願意探索透過外交與和平手段解決這個問題。」

2023/08/08 | 德國之聲

丹麥、瑞典接連發生焚燒《古蘭經》事件,是言論自由還是惡意侮辱?

近年來,丹麥、瑞典等歐洲國家發生過多起公開場合焚燒古蘭經事件,引發全球穆斯林的強烈反應。焚燒古蘭經的動機是什麼?這樣的行為是否踰越了言論自由的邊界?

2023/08/03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印尼穆斯林傳教士促進婦女權利卻遭控褻瀆,人權團體譴責《褻瀆法》限制言論自由

印尼一名穆斯林傳教士及伊斯蘭學校校長Panji Gumilang因允許男女一同祈禱、女性佈道而引發爭議,Panji也被指控褻瀆伊斯蘭教後遭逮捕,但他否認這些指控,並回應女性應享有平等權利;人權團體則譴責該國《褻瀆法》限制言論自由。

2023/07/29 | TNL 編輯

【國際新聞圖輯】希臘大火疏散2萬人史上最大規模、王毅出訪土耳其遇維族人抗議

在「人體彩繪日」這天,超過50名民眾「穿上」畫家的繪畫,在被畫家彩繪之後裸體站到街上,成為街頭藝術品。活動組織者戈盧布(Andy Golub)表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模特兒,都在這個活動裡感受到了自由。」戈盧布表示,今年將會是最後一次人體彩繪日,他會在明年春天舉辦新的活動。

2023/07/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瑞典、丹麥《古蘭經》損毀事件延燒,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等同對穆斯林發動「戰爭」

針對瑞典和丹麥境內反伊斯蘭抗議期間發生焚燒或損毀《古蘭經》的行為,2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有數千名民眾走上街頭表示抗議。巴格達的示威是由伊拉克執政黨和武裝團體所號召,相關團體中有許多與伊朗關係密切。

2023/07/11 | 張博丞

中國於25國設置「魯班工坊」大外宣,印尼穆斯林:中共沒有壓迫維吾爾族

「魯班工坊」幫助各國降低了青年失業率。波諾羅戈縣約有3600名學生完成了魯班工坊計劃。接受過培訓的人中,約有72%的人在畢業後找到了工作。帕里雅迪表示:「我無法確定中國是否真的有迫害維吾爾族,我只知道他們歡迎我們,讓我們依據自己的信仰祈禱。」許多從印尼被派遣到中國的留學生,回國後都發表文章,質疑維吾爾族受迫害的真實性,選擇採納中國立場。

2023/07/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焚燒《古蘭經》事件掀波:瑞典譴責「恐伊斯蘭」行徑是挑釁,伊朗延遲派任駐瑞典大使

瑞典6月28日發生抗議者焚燒《古蘭經》的事件後,由57個國家組成的「伊斯蘭合作組織」2日表示,有必要採取共同措施來防止褻瀆《古蘭經》的行為,同時也應運用國際法來阻止宗教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