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伊波拉

伊波拉出血熱(又名:伊波拉病毒病;通稱:伊波拉;英語: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一種由伊波拉病毒引起,多出現於靈長動物身上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因在伊波拉河附近發現,因此得名。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2/10/18 | TNL國際編譯

伊波拉疫情再起:烏干達2城鎮全區封鎖至少3週,蘇丹病毒株致死率超過41%目前仍無疫苗

全球現今確實有伊波拉病毒疫苗,但僅適用於對抗「薩伊伊波拉病毒株」(Zaire ebolavirus),然而,目前在烏干達爆發的病毒株為「蘇丹伊波拉病毒」(Sudan ebolavirus),「蘇丹」的致死率雖略低,約在41%至100%區間,但相較於多數疾病,其高致死率仍足以讓外界堪憂。

2021/03/28 | 精選書摘

《最致命的敵人》:流感疫苗還值不值得我們每年去挨一針呢?

本書初版寫於二○一七年,可說是最接近本次人類存亡危機的警示預言之作,二○二○年三月底添加的新版序言也直接談及COVID-19的威脅。它豐富的故事與完整的說明及建議,不只幫我們重新複習疫情爆發以來陸陸續續學得的傳染病知識,也讓我們建立更整體的認識並指出未來的行動方向。

2020/07/17 | 環境資訊中心

人類砍伐森林,導致了哪些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外溢?

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熱帶森林砍伐是為了生產四種商品:牛肉、大豆、棕櫚油和木材,但隨著森林破碎劣化,在破碎森林中掙扎求生的動物與入侵的人類接觸機會增加,新的動物也有機會移入,直接導致了許多疾病的散播。

2020/02/09 | 《科學人》粉絲團

2014年西非嚴重的伊波拉病毒感染,推動了治療方法急速發展

一個社區要贏得勝利,必須在疾病擴散以前,先隔離最初幾名病患;人類要贏得這場與病毒的戰爭,必須在病毒於全球各地取得立足地之前,先發展出有效的療法和疫苗。

2019/08/15 | 李秉芳

伊波拉疫情可望有解,WHO公布新藥存活率達九成

與這些藥物的存在同樣重要的是它們的使用和有效性的問題。在科學上的「正確」只是一個開始。確保藥物能順利運送到最需要藥物的地方,就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2018/12/16 | 周雪君

6日大女嬰感染伊波拉奇蹟康復

剛果一名女嬰出生6天就出現感染伊波拉的症狀,隨即送院,成為當地最年幼的伊波拉病人。她的奇蹟存活令當地醫護人員感到鼓舞。

2018/05/29 | TIME

WHO:剛果伊波拉疫情仍不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WHO表示,目前仍不需對國際旅遊祭出限制。但剛果(姆班達卡)機場內的疫情篩檢已經展開,而WHO也呼籲周邊的國家提高警覺並最好準備。

2018/05/29 | TIME

WHO:剛果伊波拉疫情仍不構成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WHO表示,目前仍不需對國際旅遊祭出限制。但剛果(姆班達卡)機場內的疫情篩檢已經展開,而WHO也呼籲周邊的國家提高警覺並最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