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作家

作家,也稱為文學家(英語:Writer),一般是指使用不同寫作風格和技巧的書面文字來交流思想的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作家李琴峰、陳思宏赴美駐村,反思英語霸權:愛荷華大學IWP已失去冷戰時期的意義

作家李琴峰坦言,IWP是「美國主場」,徵選要求包括精通英語,某種程度上輕忽非英語系國家的作家。她的英語不差,但不常使用,活動前要花3至4倍的時間準備;一名中國作家在活動中請陳思宏口譯,多名西語系國家作家同感吃力,甚至有烏克蘭作家因溝通障礙而憂鬱一段時間。

TNL+ 2023/09/09 | 李修慧

【知性散文特快車】張惠菁的讀書札記,教你怎麼「從閱讀開始發展思想」

在「知性散文特快車」共6文章中,我們談過無數技巧,包括「剪裁」、「敘事中隱含批判」,但是剪裁前得先有素材、隱含批判前得先有批判,該怎麼擁有主見、提出個人判斷,似乎是個難以教會的技巧。但張惠菁誠實、坦然的閱讀札記,展示了「從閱讀開始發展思想」的過程。

2023/09/04 | 精選書摘

《非虛構寫作指南》:寫自己的家族史時,千萬別當一個「作家」

「我老爸以前常說當年來美國的事情,那究竟是什麼樣的故事?」「我母親小時候在中西部長大的那個農場,到底是在哪裡啊?」如何替你的生命和生養你的家庭留下某種紀錄。這樣的紀錄可以有許多種形式。

TNL+ 2023/07/23 | 傅紀鋼

周書靜炫富「王子症」三不政策,文中瀰漫當不起「真正有錢人」的酸味

前些日子作家周書靜在臉書發文,以自身的三個例子:不吃小吃、請人洗頭、不吃路邊攤,表示如果有更高的要求,請花更多的錢來換取相對應的生活品質,並澄清自己並非上流社會有錢人,僅小康而已。貼文引起網友罵戰,有網友留言質疑,這樣的貼文正所謂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

2023/07/14 | 方格子vocus

一個昆德拉,各自表述——作家之死,映照法國知識界的分裂與辯論

法國知識界,不管是文壇和政壇,也在昆德拉一部部作品與高低轉折命運中,常常做出可能是南轅北轍、甚至完全相反的詮釋,如極左或極右派,都可在其同一部作品引經據典,論述出其暗藏的左派還是右派的矛盾內涵。這樣左右交鋒的碰撞現象,見證了法國左、右對抗的知識界,如何各取所需,成為「一個昆德拉,各自表述」的文壇分裂狀態。

2023/07/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米蘭昆德拉擅以諷刺筆法寫人類處境黑暗,作品抗拒「媚俗」充滿哲學辯證,90年代文青必讀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反覆辯證「媚俗」一詞,至今這個詞幾乎被用濫了,但昆德拉當初的用意正是要告訴世人,所有媚俗的事只會掩蓋事實的真相。德文中的Kitsch原指俗氣、蹩腳、次等的藝術品,透過中國作家韓少功翻譯成「媚俗」,幾乎影響了後來的台灣及華文世界,而昆德拉在小說中嘲諷廣告、政治人物的媚俗表現,成為作品中的鮮明印記。

2023/06/14 | 王祖鵬

文壇重量級作家戈馬克麥卡錫逝世享壽89歲,《長路》、《險路勿近》為其代表作品

美國知名作家戈馬克麥卡錫天生的低調個性,讓他極少公開亮相、迴避宣傳,過著隱居生活,始終不是最多人討論的作家,儘管如此,戈馬克麥卡錫也早已是當代文壇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有「海明威與福克納的接班人」的美譽。而其文學作品也被多次改編成電影,最知名的為柯恩兄弟的《險路勿近》。

2023/06/12 | 歪脑|WHYNOT

【專訪】作家陳冠中:香港、台北、北京的跨域生活經驗,造就了他筆下的世界

俄烏戰爭、中美政治的對立、中國不會再走向開放、台灣面對的藍綠之爭等議題,陳冠中預示,即將會有一場「完美的風暴」又把世界捲進漩渦之中。他提出,科技進步快速、生態危機愈來愈嚴重、資本的後遺症等三個因素,正是這場風暴形成的養分。在抵抗這些壓力的過程中,國家傾向保護自己,而大國之間的角力等等,一切都與地緣政治有關。

2023/05/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川普遭陪審團認定性侵作家卡洛爾,判賠500萬美元,選戰是否受挫待觀察

川普自此案上(4)月25日開審以來一直沒有出庭。他在自創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直斥這項判決「非常糟糕」,並表示「我完全不知道這個女人是誰」。川普的發言人史帝芬.張(Steven Cheung)表示,川普將上訴,此案只要還在上訴,川普就不用支付這筆賠償金。

2023/02/26 | 精選轉載

創作者會被AI取代嗎?會取代你工作的不是AI,而是比你會用AI的人

如果你覺得現階段的ChatGPT就能把你幹掉,那你真的應該被淘汰,因為你充其量只是一個「資料搜集員」,用不著AI,客製化一點的爬蟲就把你弄死了。至於真正的創作者,我認為現階段的AI還威脅不到,但我們還是得未雨綢繆,看看該怎麼做才能長期跟AI競爭。

TNL+ 2023/02/23 | TNL國際編譯

童書《巧克力冒險工廠》冒犯性用語遭出版社修改,蘇納克、魯西迪抨擊「荒謬的審查制度」

光是海雀出版社就對達爾作品中的語句及人物描述,進行超過百次的調整,以《巧克力冒險工廠》為例,當中的角色格盧普(Augustus Gloop)不再被稱作「胖子」,而是改用「巨大」來形容該角色。另以「小人物」一詞代替「小男人」,來描述身形矮小的奧柏倫柏人(Oompa Loompas),這也意味出版社用中性的說法來淡化性別。

TNL+ 2023/02/16 | 傅紀鋼

吳淡如「電腦繪圖」爭議:倚老賣老而非以理服人,更深層則是AI興起引發的生存焦慮

知名作家吳淡如日前因為AI繪圖的用詞不精準,而引發網友熱議,強硬的回應更是讓整個事件不斷延燒。綜觀整起事件,值得討論的有兩個層面:一來是大眾想像中的作家該是甚麼樣子?再者,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對AI作畫如此焦慮?

2023/02/06 | 精選轉載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背後:真正大器晚成的人不是李安,而是班方登

2006年班方登出版了小說《與切格瓦拉的短暫相遇》,暢銷,深獲好評,爬出了谷底,然而這一年他已經48歲;1954年生的李安,取得紐約大學電影碩士後也失業六年,直到1991年的《推手》、1993年的《囍宴》,才漸漸站穩腳步。這兩位大器晚成的人,背後都有一個愛的故事。

2023/01/10 | 方格子vocus

寶島鄉土小說名家「洪醒夫斯基」,殞落的文壇流星

意外發生前兩個月的演講,對象是大學生。洪醒夫老師當時還特別強調,從事文學工作者,埋首10年、20年,有時不但沒有結果,反倒有喪身辱命的可能性存在。是孤寂先知?還是了然於心?吾人只知曉,「洪醒夫斯基」,他是殞落的文壇流星。

2022/12/11 | 精選書摘

愛特伍《與死者協商》:祕密在於,決定作品是否有意義的不是作家自己,而是讀者

愛特伍對她自己的寫作經歷進行了坦誠的評價,《與死者協商》是前所未有的對作家世界的寶貴內幕觀點。愛特伍旁徵博引,談及許多健在和過世的作家,也談及她自己在加拿大和國際文壇的寫作經驗軼事。輕快語調之下,是她嚴肅看待寫作之目的與樂趣的態度,以及對西方文學之傳統及迷思的深刻了解。

2022/12/1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文字大嬸」周慕姿:字典的字這麼多又這麼小,超好看又划算啊!

文字大嬸魂如影隨形,周慕姿甚至一度告訴友人,《字典》、《六法全書》等文字極其緊密的書籍,才是最划算的選擇。如今回想,周慕姿自嘲極其駑鈍,「像別人懂得品茶,我只會說哎呀喝水就好!」從小養成的文字大嬸,曾以圖書館管理員、書店店員為志業,期待遍覽群書,「但我現在知道,不必做這些工作也能讀很多書喔!

2022/11/1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子彈是餘生》作者寺尾哲也:任職FAAMG公司,不夠格者攀附不牢,頃刻間墜入深淵

「我後來發現,這群在FAAMG公司的人分成兩種,一是純粹的任性與天才——他們天生擅長、喜歡寫程式,也很幸運,他們喜歡的、一輩子在做的,是受社會認可又能賺錢的事。」另一種人,寺尾哲也則認為是擅長扭曲自己以迎合社會期待。

2022/10/0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少女的祈禱》作者陳雪:我沒有童年,幾乎不曾像一個孩子活過

二十多歲是陳雪最敏感脆弱、自我萌芽的年紀,過往來不及排解的痛苦與創傷傾瀉而出,許多被壓抑的感受幾乎吞噬自己,讓她一度擔心,熬不過記憶反撲的時刻。當時,作家三毛自殺,想寫作的心願,讓陳雪意識到,自我了斷絕非選項之一,「如果我死了,連一本書都還沒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