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作曲

音樂創作可以指一首原創樂曲、樂曲的結構或創作新音樂作品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表演藝術先鋒」許博允逝世享壽80歲,一生為台灣音樂、前衛表演藝術開疆闢土

許博允勇於衝鋒闖蕩,為台灣表演藝術爭取許多創作自由,即使在80年代面臨國際現實的挑戰,許博允也要把世界帶進台灣、把台灣帶向世界。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鄭雅麗表示,「如果不狂,如果不是他的衝撞,台灣的文化風景不會那麼精采。」

2023/03/18 | 音音有代誌

貝多芬生前從未公開發表的〈給愛麗絲〉,究竟是寫給誰的告白曲?

對台灣人來說,聽到〈給愛麗絲〉就意味著打包垃圾下樓的時刻到了。不過,雖然〈給愛麗絲〉在世界各地都擁有不小人氣,但貝多芬在生前卻從未公開發表過這首曲子。因此,〈給愛麗絲〉究竟是為誰而寫,一直是讓大家好奇不已、爭論不休的謎團⋯⋯

2023/02/19 | 音音有代誌

音樂術語大補帖(下):Rit.、Rall.以及Riten.這三個和「慢」有關的術語有何不同?

希望本文可以給大家一些對於音樂術語新的看法,同時也希望大家在嘗試忠實解讀樂譜的同時,不要被樂譜所侷限住,因為很有可能作曲家想要的聲音,並沒有被忠實反映在樂譜上面,抑或是被作曲家自己曲解了自己留下的那些記號。

2023/02/19 | 音音有代誌

音樂術語大補帖(上):為什麼要用義大利文?速度快慢的「板」又是什麼意思?

想弄懂音樂術語,就先知道音樂術語是怎麼來的吧。由於文藝復興運動,義大利是15到17世紀的歐洲文化藝術中心,各國的音樂家都會前往義大利學習,因此在往後的作品上留下了以義大利文書寫的各式術語,爾後,慢慢有作曲家開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寫下術語,但直到今日,許多作曲家仍依照慣例繼續使用義大利文術語寫作。

2023/02/05 | 方格子vocus

坂本龍一新專輯《12》:大師生命終章的日記與風鈴,無為的樂音就像隨意的風

「教授」坂本龍一於71歲生日的1月17日當天發表了睽違6年的新專輯《12》,此刻樂迷們想必和我一樣百感交集,卻也好奇這張現代音樂大師生命終章的作品,將給予什麼啟示?而去年12月11日,他透過事前錄製在線上舉辦了「恐怕是最後一次」的演奏會,《12》也可能是他最後一張full album,不過,無論如何,他都必定會繼續記錄「日記」吧。

2022/07/12 | 王祖鵬

《007》系列作曲家蒙蒂諾曼逝世,享壽94歲留下經典主題曲

蒙蒂諾曼在音樂上的才華毋庸置疑,尤其是音樂劇的表現,曾獲東尼獎提名,也創作無數,如今大師離去,徒留樂迷與影迷的不捨。

2022/05/08 | every little d

007的性感、神秘都在那幾個音符中:讓作曲家與編曲家爭執不下的〈詹姆士龐德主題曲〉

多年後,〈詹姆士龐德主題曲〉不僅從未過時,更持續存在及影響續作的配樂及主題歌曲調性,它的地位就和那句簽名標語「龐德,詹姆士龐德」一樣無可取代。然而作曲家與編曲家的功勞誰大,卻也引發爭議,究竟哪位配樂家最配戴上這頂桂冠呢?

2020/08/04 | 精選轉載

歌曲一定要「文以載道」,歌手一定要「政治正確」?周杰倫並沒有欠我們什麼

周杰倫當下的人生過得很幸福開心簡單又爽,所以他寫簡單、讓自己爽的歌,我覺得很順應自然,音樂本來就是用來表達情感的。

2020/04/13 | 精選書摘

《大指揮家與古典音樂》:我們這些藝術家,根本完全不曉得自己在幹嘛

儘管外在聲望讓我們聚焦在大師藝術的某些特質上,但真正偉大的指揮大師,總帶有一種壓倒性的聲音。若將指揮和不同樂團的錄音相互比較,你就能聽見那些個人特質,不論是由哪個充滿獨特性格的樂團所演奏。

2020/04/13 | 精選書摘

《大指揮家與古典音樂》:指揮可以變成愛因斯坦,透過演奏證明時間和空間是同樣的東西

樂團、聲樂家、作曲家與指揮在後台的關係究竟如何?為什麼現代的交響樂已經演進到沒有指揮已經無法高品質公演的地步?而在詮釋無形的藝術形態這一個領域,我們又該如何定義偉大,在一個沒有絕對「贏家」、也沒有辦法將演出或音樂本身量化的時候?

2020/04/03 | Ricardo

《我的學生都是配樂大師》:靈光消逝後,迎向現代電影配樂前的最後一道璀璨晚霞

馬里歐.卡斯特爾諾–特德斯科這位備受推崇的古典樂作曲家和作曲指導老師享年81歲。只是很難想像的是,在他逝世後,相對於其它古典作曲家,他不那麼被世人熟悉的五十年後的今日,居然有一部以他為故事主體並帶點半傳記色彩的電影《我的學生都是配樂大師》問世。

2019/03/15 | 精選書摘

《終點往往在他方》:傳奇音樂家皮耶布列茲的作曲創作思考

對我來說,作曲是抽象的,但終究是為了聆聽。音樂需要讓人聽見。但是我們聽見的究竟是什麼?有時我會這麼問自己。如果遇到一首我知道、但很久沒有聽的古典作品,有時候我會失去判斷力。說得更具體一點,我會自言自語:「看,接著應該會朝那個方向發展;竟然錯了,它往另一個方向去!」

2017/10/23 | MÜST 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

徐佳瑩〈尋人啟事〉:不管聽者是什麼心靈狀態,都能在這首歌裡對號入座

〈尋人啟事〉是徐佳瑩首度在個人專輯中演唱非自己譜寫的曲,不難想像她對這旋律的喜愛;這也是歌者徐佳瑩自我突破的一首歌,不同於〈身騎白馬〉、〈沙洲〉等副歌曲式高昂激越,〈尋人啟事〉以低音和口氣為主的唱法,是首從頭到尾都很「低調」而深邃的曲子;搭配HUSH耐人尋味的歌詞,不管是什麼心靈狀態,聽者都能在這首歌自由對號入座。

2017/06/15 | 維京人酒吧 Viking Bar

人工智慧不只圍棋能下贏人類,現在它也能夠創作樂曲了

DeepBach是由索尼電腦科學實驗室(Sony CSL)開發。透過深度學習技術學習古典音樂大師巴哈的聖詩歌作品,DeepBach可以模仿巴哈的作曲風格,並創作自己的旋律。

2017/06/15 | 維京人酒吧 Viking Bar

人工智慧不只圍棋能下贏人類,現在它也能夠創作樂曲了

DeepBach是由索尼電腦科學實驗室(Sony CSL)開發。透過深度學習技術學習古典音樂大師巴哈的聖詩歌作品,DeepBach可以模仿巴哈的作曲風格,並創作自己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