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

俄烏戰爭(烏克蘭語:російсько-українська війна;俄語:российско-украинская война)是2014年2月20日起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一場曠日持久的混合戰爭,前期以低強度戰爭方式進行,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丁以「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為戰爭藉口動員俄軍侵略烏克蘭,衝突正式白熱化為全面戰爭,發展為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軍事對抗,並被普遍視為侵略。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9 | 德國之聲

北約史上最大規模軍演將登場,德國中將:我們要保衛每一公分的領土

美國和德國官員表示,演習將「絕對令人印象深刻」,並表明北約領土是一條政治「紅線」。 這場以德國為主、北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空軍演習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看點?

2023/06/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羅斯逐漸從「特別軍事行動」改稱「戰爭」,北約東翼允提升與烏克蘭政治關係

入侵烏克蘭後不久,一系列廣泛的法律實際禁止俄羅斯媒體將這場衝突稱為戰爭。俄國媒體被勒令不能使用「戰爭」這個詞,不遵守就會面臨關閉的命運。但根據克里姆林宮提供的文字紀錄,為回應俄羅斯所稱烏克蘭對莫斯科發動的大規模無人機攻擊,普亭於上週談到烏克蘭時,使用了4次「戰爭」這個詞。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學者:馬克宏反對北約東進不是「怕得罪中國」,台海有事必挺身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表示:「如今中國已進入北約分析框架之下。而法國的立場是,視中國為北大西洋的挑戰,特別是在網路、太空、影響力干涉等跨國領域;但以地域軍事而言,法國認為應由歐盟出面處理,而非北約」。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水壩遭炸毀潰堤重大影響一次看:聯合國警告人道後果,艾爾多安向俄烏提議設國際委員會調查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表示,儘管卡科夫卡水庫外洩的衝擊規模仍在評估中,但「預料會對區域人道情況帶來嚴厲且長期的後果」,例如「洪水和快速流動水勢會把地雷和爆裂軍械帶到原本評估為安全的新地區,使得更多人落入險境」。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反對北約設東京辦事處,馬克宏:應聚焦北大西洋,中國:不歡迎把觸角伸向亞洲

馬克宏上週在一場會議中說,北約不應擴大到北大西洋之外地區,還說「如果我們推動擴張北約影響力和地理範圍,我們將鑄下大錯」。馬克宏兩個月前造訪中國時表示,歐洲應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之中,惹火了美國和其他盟邦。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水壩遭炸毀急撤上萬人,德總理指俄是幕後黑手;烏國際法院控俄行恐怖主義,炸水壩是最新例

奧地利陸軍上校賴斯納(Markus Reisner)分析,卡科夫卡水壩被破壞只有3種可能情境,分別是俄軍蓄意炸毀、烏軍攻擊或長期破損後潰決,目前看來俄軍炸毀的可能性最高;從這兩天烏軍兩棲部隊成功登陸的消息研判,俄軍顯然藉此阻撓烏軍的反攻行動。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反攻登場?俄方稱烏軍在前線多處發起攻擊,瓦格納首腦指基輔收復部分失土

獨立的美國軍事分析家們同意俄方稱烏軍反攻已開始的說法,表示他們相信烏軍展開的是初期的試探性攻擊,想找出俄軍防線的弱點。紐時指出關於前線作戰動態的各種通報很難確認,也不清楚哪些是主攻、哪些是佯攻或牽制,但不斷對俄羅斯防線做試探性攻擊一直是美方訓練烏克蘭採取的傳統戰術。

2023/06/05 | 精選書摘

《烏克蘭戰場》:我曾經前往無數戰場採訪,但這次布查的慘狀讓我完全說不出話

這是作者宮嶋茂樹,在烏克蘭戰場直擊到的最真實狀況。這是他第一次體驗入侵者對著他的採訪目標實施攻擊,他也很可能會被這樣的砲火給轟擊,但他依然選擇履行身為戰地攝影的使命——站在第一線,做最真實的報導,並且拍出獲得「第42回日本雜誌寫真記者會賞」的優秀作品。

2023/06/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東巴赫姆特戰事放緩,俄軍損失慘重;烏軍徹夜砲擊俄羅斯邊境,數千人撤離

莫斯科於2022年2月在烏克蘭發動戰爭的實際情況已經愈來愈多地被帶到俄羅斯,烏克蘭不僅加劇對邊境地區的砲擊,而且還深入俄羅斯境內發動空襲,包括本週稍早空襲莫斯科。烏克蘭否認上週攻擊莫斯科,也否認其軍隊參與入侵貝爾哥羅德州。烏克蘭說,這些行動是由俄羅斯志願軍戰士所發動。

TNL+ 2023/06/05 | 黎蝸藤

台灣反戰四學者的「軍工複合體理論」,簡言之就是「世界有什麼問題,怪美國就對了」

美國人對少數利益集團控制國家是非常警覺的。艾森豪提出「軍工複合體」的演說,正是告誡不要讓軍工複合體操控美國。不但「軍工複合體」被警惕,其他種種複合體也都被警惕。這種警惕和隨之而來的制衡,也正是美國避免被單一或少數利益集團操控的關鍵。

2023/06/05 | BBC News 中文

北約「東進」設立東京聯絡處,俄烏戰爭催生亞洲「小北約」?

北約與日本的互動,在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之後,越來越頻繁。去年6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西班牙舉行的北約峰會,11月,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禦中心。今年1月底,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飛抵東京,拜會岸田文雄。上周,日本《共同社》披露,岸田凖備參加7月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領導人峰會。

2023/06/03 | 德國之聲

開發商製作「俄烏戰爭」為背景的電腦遊戲,是否違背倫理問題?

遊戲劇情是玩家扮演一名烏克蘭士兵,控制一架無人機轟炸俄羅斯戰爭設備和戰鬥機,最後恢復無線電通訊。遊戲的第一個版本是英語和烏克蘭語雙語,時長90分鐘。玩家扮演的烏克蘭士兵向標有字母「V」和「Z」的俄羅斯坦克,以及標註出的「俄羅斯佔領軍」投擲炸彈。

2023/06/03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中國神舟16號載人升空、美國變裝皇后上街爭取跨性別權益

中國近年在太空產業的進展不斷,除了自力打造「天宮」太空站,還透過2019年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讓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將太空船放置在月球背面的國家,2021年中國也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至火星。中國在發展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處處受阻的局勢下,正試圖藉由太空計畫增加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並展開「魅力攻勢」。

2023/06/02 | 德國之聲

從國際法來看,烏克蘭有權攻擊俄羅斯本土嗎?

俄羅斯新近更經常出現本土目標受到攻擊的事件。烏克蘭否認為之負責。那麼,從國際法來看,烏克蘭是否有權限對俄境內的目標發動攻擊呢?

2023/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猶豫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恐危及其他國家;美再軍援逾90億防空系統和彈藥

澤倫斯基提到:「最近有位中國記者問我:『為何要加入北約?』答案非常簡單:當缺乏安全保證,就保證一定會有戰爭。」他說:「我們需要公正的和平。這正是為何每個與俄羅斯接壤的歐洲國家,以及每個不想遭到俄國撕裂的歐洲國家,都應該是歐盟和北約的正式成員。」

2023/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太戰略新軸線:參與四方對話與美聯合軍演,印度低調不刺激中國

2020年6月印度與中國關係因邊界流血衝突陷入緊張,長年依賴的安全夥伴俄羅斯又深陷俄烏戰爭的泥淖,甚至可能淪為中國小弟,外界認為印度開始與美國越走越近,包括參與諸多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事演習,以及與美國共同研發國防設備。

2023/06/01 | 方格子vocus

俄烏戰爭爆發後日漸出頭的總理米舒斯京,能否成為普亭接班人?

即便米舒斯京在「特別軍事行動」後未如梅德維傑夫般持續展演「民族主義」強硬姿態,但儘管一度謠傳將遭普亭撤換,其依舊穩居總理之位,不僅陪同普亭會晤訪俄的習近平、向下議院報告2023年預算案與稅制,更擔任戰時經濟下的協調委員會主席,協助軍隊與企業進行動員對接,二把手姿態隱約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