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

保育運動(英語:Conservation movement),亦稱之為自然保育,是指尋求管理與保護自然資源(包括動物、真菌、植物,以及他們未來的棲息地)的政治、環境和社會運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7 | 環境資訊中心

全台首起石虎貓殺:遊蕩犬貓造成石虎死傷情況,可能被嚴重低估

南投縣政府5月11日晚間6點30分接獲民眾通報,在南投市發現小石虎等待救援,縣府人員抵達後,起初小石虎仍有活動能力,且在救援過程中還有移動情形。不料,一隻遊蕩貓忽然靠近,接著小石虎就再也沒有動靜。縣府人員於晚間9點21分完成救援,但小石虎已終止呼吸。

2023/05/06 | 環境資訊中心

SpaceX「星艦」爆炸殘骸四散、發射台震出大坑,環團怒告NASA要求下令禁飛

爆炸產生的大塊混凝土和金屬飛到數公里外,引發1.4公頃的草地火災,而相隔近10公里遠的伊莎貝爾港市也受到波及,該市幾乎所有地方都覆蓋一層相當厚的沙粒。經事後確認,灰塵來自SpaceX發射台附近的沙土,因火箭升空而飄向空中。

2023/04/08 | 環境資訊中心

狒狒之死開槍疑雲:立委聲援獵人,批六福村、桃園市府、新竹縣府「甩鍋」

全台僅台北巿立動物園、六福村與高雄壽山動物園有飼養狒狒,整起事件也凸顯出園區管理疏失的問題,除了立委聲援獵人譴責遊樂園,林務局也表示將修《野保法》,提高保育類動物逸失罰金。

TNL+ 2023/03/12 | 野人

在中國高鐵上流著淚咳了四小時後,我對燒雜草深痛惡絕——直到我變成農民

日前傳出農民焚燒雜草導致兩隻石虎被燒死的事件後,作為鄉下小孩+三十歲自耕農,我知道一些清理雜草的方式,也請教了各路好朋友有沒有比「燒掉」更好的處理雜草方式,但答案都不盡完美,因此最終我請教了ChatGPT......

TNL+ 2023/03/07 | TNL國際編譯

協商近20年,聯合國達成《公海條約》共識,2030年以前30%公海領域劃設海洋保護區

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二的海洋面積被認定屬公海範圍,然而當前公海僅有約1.2%的區域受國際社會保護、更只有0.8%的公海被劃設為「高度保護」區域,等同幾乎所有生存於公海的海洋生物皆面臨氣候變遷、過度捕撈、棲地破壞、環境污染與貨輪撞擊等威脅。

2022/12/07 | BBC News 中文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和剛結束的COP27有何區別?為什麼在加拿大舉行,主席國卻是中國?

這將是中國首次主導有關環境的聯合國重大政府間談判,中國政府是否能夠以主席國的地位創造性地將其他國家團結在一起,共同達成一項野心勃勃的協議,值得關注。

2022/11/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蘇花改生態永續監測逾10年:記錄到珍稀物種環頸雉、黃喉貂等20萬筆生物資料,路殺遠低於一般道路

特生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止,共發現13類物種,共逾20萬筆生物資料。當中台灣珍稀保育類或特有物種包含台灣野山羊、林鵰、環頸雉等動物,叢花百日青等植物,當地新紀錄種有黃喉貂、玄彩蝠、台北樹蛙等。

2022/09/15 | Y.t.Chan

志記鎅木廠是寶,但被當做草

搞文化藝術真的有走精面、即食的良方?看看數碼港、科學園以至郵輪碼頭,為何最終事與願違?

2022/08/20 | BBC News 中文

盜獵犯罪變得更加高端,印度保護區管理員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保護野生動物?

在2018年的調查中,AI借助相機拍攝的圖片識別被拍攝的動物,如果用人工,這是個非常繁重的工作。印度國家老虎保護局現在希望把AI運用提升到新水平。一個正在研發的新系統能夠告訴保護區管理員,在他們涵蓋的複雜、廣大的地區最佳的巡邏路線。

2022/08/02 | 精選轉載

舉手之勞救救抱卵母蟹:那些黑黑黃黃的,是無數等待出生的小小蟹蚤,不是蟹黃!

從8月1日開始,大家若到餐廳或市場遇到螃蟹時,請多看牠們一眼,見到抱卵的,可以直接向在地派出所、檢察官或漁業主管機關提出檢舉。保護抱卵母蟹,讓海洋生生不息,請大家一起來。

2022/07/18 | TNL 編輯

小琉球國旅亂象:綠蠵龜上岸產卵撞上獨木舟,硨磲貝遭遊客亂挖丟棄

「硨磲貝」正式成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前夕又遭濫挖,小琉球在地民眾早已對類似事件忍無可忍。暑假旺季,小琉球湧入大量觀光人潮,在未做好環境教育與相關管制措施的情況下,在地生態環境屢遭破壞,長遠來看也將影響到其觀光價值。

2022/07/15 | 環境資訊中心

曾經瀕危不滿百隻,西班牙大山貓「伊比利猞猁」保育20年恢復生機

保護伊比利猞猁沒有特效藥。解決之道,結合各種經驗證有效的或是創新的保育方法,2020年春天,瓜迪亞納谷國家公園境內誕生了50隻猞猁寶寶,比過去5年野放回葡萄牙的人工飼育猞猁數量還多。

2022/07/04 | BBC News 中文

烏干達山地大猩猩自然保護區探秘:我們願意投入多少能源和資源,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是,我們願意投入多少能源和資源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姆雷瑪女士發出了一個嚴厲的信息:生物多樣性危機必須在本世紀內解決,這是科學家的警告。

2022/06/13 | TNL 編輯

台東縣立體育館優化工程移巢惹議,野灣動物醫院一次收144隻失親小雨燕

臉書粉絲團獸醫小珈與野生動物朋友們表示,由於小雨燕的習性特殊,若不是特殊設計的鳥窩,以及經過預先設計好的方式移巢,基本上幼鳥只能慢慢在這個「新家」裡等待死亡。不幸中的大幸是在各方人士的熱心奔走下,這批小雨燕順利被救援到了東部的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將會以人工的方式餵養長大。

2022/06/09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團珊瑚礁體檢12年結果公布:小琉球的珊瑚已過生態韌性臨界點,自然恢復的機會非常低

「就像高爾夫球掉進洞裡,要自己爬上來是不可能的。」小琉球珊瑚已經過了生態韌性恢復的臨界點,要自然恢復的機會非常低,必須透過人為協助,從遊憩人口的總量管制、禁漁、污染處理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方法。

TNL+ 2022/05/15 | 野人

【野人山海經】我在墾丁國家公園當生態解說志工的日子:原來工作內容不包含和妹子在海邊打沙灘排球

我在墾丁走跳多年,我變了很多,墾丁也變了很多,但那股分享寶物的熱情不曾改變,然而,夢幻泡泡終究會破,隨著深入在地,我們也逐漸明白一些事:像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自然生態再重要,終究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

2022/05/13 | 環境資訊中心

世界銀行首發「犀牛債券」:用南非黑犀牛的保育成效,決定投資收益

五年後,如果南非的黑犀牛族群數量增加,投資者可獲得介於3.7%到9.2%間的獲利,如果族群數量大小維持不變,則只能拿回本金。投資人若要獲取最高獲益,黑犀牛族群的年增長率必須超過4%。

2022/04/09 | 環境資訊中心

雨林變草原:若失去亞馬遜,高達900億噸二氧化碳將進入大氣

過去的半個世紀間,有大約17%的亞馬遜森林被砍伐,儘管巴西的森林濫伐速度已放緩了幾年,但最近又開始回升。有些研究認為本世紀末前,濫伐、乾旱和其他因素可能導致亞馬遜地區大量森林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