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信仰(英語:faith,源自拉丁語 fides 和古法語 feid),是對人事物或概念的堅定信念或信任。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1/06 | 《思想坦克》

中二補選打鐵趁熱,宮廟財務必須公開,《宗教團體法》請儘速完成立法

期盼立法委員能夠儘速完成《宗教團體法》的立法程序,否則未來數以萬計的廟宇與宗教團體,不僅因為立委延宕立法,而使得宗教組織的行政作業持續亂無章法,更可能會使得資源濫用的情形重蹈覆轍。

2021/11/18 | CCC創作集

《百花百色》漫畫幕後:「栽花換斗」、能夠轉換胎兒性別的臨水夫人信仰

關於臨水夫人的傳說故事與職能和事蹟,就相關地方志,諸如《福建省志》、《閩都別記》以及民間信仰傳說與文獻資料記載,其神職是負責管理並接掌象徵新生命誕生的「百花橋」,橋上的每個花苞都代表著每一位即將誕生的嬰兒。

2021/11/18 | seayu

《永恆族》的神話彩蛋與人物原型:潛藏在電影中的多神信仰,埋藏了哪些歷史訊息?

《永恆族》中的角色雖然大部份有其神話人物原型,但卻並非那麼顯然而見。因此,這篇文章便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電影參考過的神話人物,以及電影埋藏了一些歷史訊息。

2021/11/07 | TNL國際編譯

墨西哥「亡靈節」疫情肆虐後首次回歸,骷髏大遊行靈感來自《007:惡魔四伏》

參加亡靈節慶祝活動的外國遊客和墨西哥人,湧向墨西哥市中心,受到為逝者精心準備的祭品的吸引。包括居民和遊客在內的數千人,沿著穿越首都的遊行路線夾道圍觀,一睹遊行風采。

2021/06/23 | 賴珩佳

雅加達確診病例暴增單日5000例以上,是否行之已久的社會文化使印尼疫情惡化?

在印尼新年間,政府宣導警察將會取締不必要的區域流動,但思鄉情切的遊子塞點紅包給警察,大家皆大歡喜的事時也是所在多有。在印尼官方與民間,不成文的「付費即可便宜行事」的習慣,實是讓少數人的蠅頭小利,造成國家重大災難。

2021/05/28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專訪】《開水喇嘛》導演盧彥中:漢地佛教修「因」、西藏修「果」,所以信眾問的是「死後去哪裡」

2019年的作品《開水喇嘛》入選同年馬賽國際影展,以及2020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導演盧彥中講述了不同宗教的觀念差異,以及他對事物的看法產生的反思,乃至徹悟。

2021/04/18 | 精選書摘

《眺望時間的盡頭》:宗教素質能保障他的遺傳世系,從而得以自我永久存續

葛林以高度清晰的文字,溫柔熨貼地梳理古往今來哲人、詩人、科學家,針對每一個過程想要理解的嘗試,書中含括各種理論和視角,揉捏成宇宙科學大歷史的高明書寫。從粒子到行星,從意識到創造力,從物質到意義,葛林讓我們所有人都能掌握並品賞我們在宇宙中轉瞬即逝,卻也精緻之極的須臾時光。

2021/04/06 | 余杰

「美國病」的根源是「嬌縱心態」,雷根之後的30年被左派領上了一條不歸路

中國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中指出,中國人都是「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的巨嬰,中國人都在找媽媽——不單中國人如此,美國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2021/03/26 | 精選書摘

《只願在有你的光景裡慢慢老去》:日子是禮物、是祝福、是百轉千迴以後的決定

我覺得人,應該不是為了長久的幸福活著的,是為了那短暫的、曾感動過的時光而活著的,儘管只是片刻的歡愉,但只要曾在心裡許過永恆,它就會歷久不衰地住進人的心裡頭。

2021/02/03 | 林艾德

當聯合報記者問國台辦「什麼時候要制裁台獨?」

台灣也有一群人希望台灣的經濟被中國打垮,希望中共制裁台獨份子,甚至希望台灣疫情爆發,藉此證明本土政權沒有治理台灣的能力、證明台灣人沒有中國不行。他們每個願望,代表的都是成千上萬家庭的破碎,但他們寧願保全自己的面子。

2021/01/15 | 讀者投書

台灣「無肉經濟」新食尚:蔬食熱是一時風潮,或真的有益環保?

無肉新食尚仍在起飛階段,尚未有足夠的時間觀察其是否為一時風潮?有沒有隨潮流減退而退燒?(意即葷轉素的人有沒有持續堅持吃素?)

2021/01/11 | 英語島

21世紀的美國隱居者:拒絕汽車、網路、電力的阿米什人

實際走訪阿米什小鎮後,我看到婦女在微風綠草中晾衣服,看到阿米什人手工攪的奶油、自家燻的培根,一群身著長裙的女孩在雜貨店裡為了某事停不住的咯咯笑,他們的日子並不比外在世界來得不充實。

2020/12/19 | 精選書摘

匈牙利經典小說《門》:她不需要牧師,也用不上教會,戰爭時她已經看夠上帝的傑作

匈牙利國寶級作家瑪格達薩柏,遲到三十年的偉大經典。2020年,中文世界的讀者們終於即將親睹《門》跨越時間和語言的魅力風采。

2020/11/29 | 謝宇棻

阿拉伯世界的「少數民族」基督徒,在阿聯感受到政府由上而下的兼容並蓄

基督教傳教士兼醫生將現代化醫療帶到阿聯,在這樣的歷史淵源下,加上領導者對兼容並蓄的承諾,造就阿聯在宗教上的多元樣貌,也讓伊斯蘭與其他宗教和平共存在這個海灣小國;這樣的經驗,或許值得不少面臨宗教衝突的國家參考。

2020/11/20 | 讀者投書

深夜與穆斯林好友對談:被問到「哪個宗教比較好」時,氣氛瞬間凝結

穆斯林相信阿拉創造這個世界,而我卻相信是由意識創造了這個世界,大概就是演繹法跟歸納法的差別吧。因此在世界觀的討論中,很遺憾地沒有共識。

2020/07/24 | 精選書摘

《Moon月亮》:月亮在整個人類歷史中如何擄獲人心?

月亮和其他天體不同,它是創造無數神話與類比的泉源。它好比天空中的鏡子,圍繞著其神祕特質的象徵意義,只有它的競爭對手與合作夥伴太陽才能相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