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信仰(英語:faith,源自拉丁語 fides 和古法語 feid),是對人事物或概念的堅定信念或信任。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9/03/28 | 戲言

哲學家雅各比的五十道陰影(一)

雅各比在生時的影響力不亞於康德之餘,更不是默默無聞。而且,他的影響力不止於哲學,甚至乎在政治上,也見其足跡。將雅各比當成康德,不知道是對康德不敬,抑或是侮辱雅各比。

2019/03/24 | 精選書摘

《神的歷史》:「神」的概念如何在未來存續?

邏輯論證者愛爾說:「有神論是如此令人困惑,而『神』的意義在語句中是如此的不連貫,無法被證明為真或偽,以至要論及相信或不相信,信仰或不信仰的問題,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

2019/03/05 | 翰林小書僮

《還願》何老師那種「宗教神棍」,為何至今依然存在?

追求終極幸福感的道路上,最簡單便捷的方式是什麼?答案呼之欲出:無條件的跟隨一個所謂宗教上的「大師」、「上人」。畢竟這些都是號稱所謂的「得道之人」,他們宣稱已經脫離了人生的苦難、證得大道,而就像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一個熟門熟路的人帶路總是能夠少走很多彎路的。於是乎,這些大師就因應而生了。

2018/12/23 | 精選書摘

《群眾運動聖經》:任何有效的主義必須是「違反天性、違反常識、違反歡樂的」

但凡「忠實信徒」都具有「閉眼摀耳」的能力,對「不值得看或聽」的事不屑一顧,而他們所以能夠無比堅定不移,力量亦是源自於此。

2018/09/02 | 子迂的蠹酸齋

有品有閒系列文(二十):有錢有閒的人才有資格迷信

我們因為害怕死亡的未知而創造了宗教來解釋了世間萬物,到最後宗教為了說服信眾和穩定民心,也用了我們對於未知的宗教神秘性來營造屬於自己的說服力,而這種神祕性就是將宗教的有閒程度提高到常人沒有接觸過的經驗。

2018/08/30 | 王陽翎

【一時】哈拉瑞:我21歲才承認是同性戀者、別再死抱宗教和國族主義

這個時代,複雜曖昧,全球知名的歷史學家兼思想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新著《21世紀的21堂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筆鋒既狠且猛,當中的重點與得失是什麼?給我們有怎樣的啟示?就此作者加以剖析。

2018/08/29 | 王陽翎

【一時】哈拉瑞:我21歲才承認是同性戀者、別再死抱宗教和國族主義

這個時代,複雜曖昧,全球知名的歷史學家兼思想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新著《21世紀的21堂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筆鋒既狠且猛,當中的重點與得失是什麼?給我們有怎樣的啟示?就此作者加以剖析。

2018/08/18 | 精選書摘

邪靈或詛咒能夠存在、影響你,原因就是你的「信仰」

於信奉科學或具有強烈好奇心的人而言,聰明的做法,應該是謹慎保持開放的心胸。如果良好的研究與求知行為,意味著樂於承認錯誤,而且不斷尋找新的證據來挑戰現有的認知,那麼,睿智的思想家,怎麼可能會選定任何一種立場呢?

2018/08/17 | 精選書摘

邪靈或詛咒能夠存在並且影響你,原因就是你的「信仰」

於信奉科學或具有強烈好奇心的人而言,聰明的做法,應該是謹慎保持開放的心胸。如果良好的研究與求知行為,意味著樂於承認錯誤,而且不斷尋找新的證據來挑戰現有的認知,那麼,睿智的思想家,怎麼可能會選定任何一種立場呢?

2018/07/20 | 廣編企劃

專訪《與信仰對話》紀錄片團隊李崗、王盈舜:用真誠開啟公民社會的溝通可能

台灣現在估計有20餘種宗教,宗教多元指數為全球第二。台灣這塊土地,如何乘載這麼多種的文化與信仰?透過訪問紀錄片《與信仰對話》的創作團隊,監製李崗與王盈舜導演,希望可以從台灣宗教多元共處的特色出發,讓我們看見信仰者是如何依循著生命座標向前,更加進一步地相互對話、調和。

2018/07/07 | 精選書摘

《作家的航空母艦》:一艘快樂的船,並不代表船上所有的人都快樂

「所以,你要陪我一起去見精神科醫師嗎?」我起身告辭時這麼對主教說。我不是心理有問題,也不是在說俏皮話:我是真的和醫師有約,只是不知道怎麼去。這是一艘快樂的船並不代表船上所有的人都快樂;我希望能看看維持航艦順利運作的輔導/紀律安全網的另一股線縷。

2018/07/07 | Jian

嗜菸酒的木雕是天使還是魔鬼?瓜地馬拉高地「瑪西蒙」信仰

當我們用既有的宗教觀或文化觀去評論時,也要記得別落入殖民者的優位主義中。也許現在看來不倫不類的特殊現象,是一個正在演化階段的未來主流文化,而現下任何的價值觀判斷,將時間軸拉長時回頭看,也有可能變成缺乏資訊下的短見。

2018/06/26 | 芭樂人類學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破損的背兒帶:談博物館收藏與物件性質的轉變

我們已經知道,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背兒帶不僅是實用的器物或是藝術及技藝的卓越表現,更是信仰觀念的具體表徵,是連結祖先與神靈的媒介,是活生生具有生命的物件。若背兒帶是當地族群信仰觀念的具體表徵,接下來我們必須更進一步思考:一旦背兒帶離開原有的社會脈絡成為博物館的收藏,對其意義與性質產生怎樣的轉變?

2018/06/25 | 王陽翎

英國講師談足球起源:中國古代蹴鞠「並不特別神聖」

多年來有指中國古代蹴鞠「毫無疑問」是人類足球運動最早的起源地,甚至是國際共識,實情此說是否真的稱得上「毫無疑問」?作者就此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2018/06/23 | 王陽翎

英國講師談足球起源:中國古代蹴鞠「並不特別神聖」

多年來有指中國古代蹴鞠「毫無疑問」是人類足球運動最早的起源地,甚至是國際共識,實情此說是否真的稱得上「毫無疑問」?作者就此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2018/03/23 | 精選書摘

宗教不只是「自我欺騙的秘方」,也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

宗教似乎不太可能從創立之初到最新宗派的種種都是為了自我欺騙,但即便只是理論上有此可能,都透露出宗教已被自我欺騙的力量感染的程度。多數宗教就算隨便看上一眼,也能看出其中荒誕無稽遠多於天啟真理。底下是西方宗教(以及某些東方宗教)的幾個關鍵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