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 精選書摘 《不工作》:過勞是一種精神上的痛苦,代表這個人已經無法再相信世界有意義了 會使繭居族一直待在灰暗之中的,其實是他們相信自己「有無限可能」的幻覺,而這份幻覺的源頭則是日本教育與消費資本主義。為了要做些什麼事、成為某種人,就必須放棄做許多其他事、成為另一種人的自由,而這種可能性的限縮恰恰是繭居族無法接受的事。 不工作 Josh Cohen More... 避世 過勞 焦慮 麻木 齋藤環 神經衰弱 繭居青春 繭居族 倦怠 選擇 尼特族 2020/02/10 | 清涼院 讀《倦怠社會》:21世紀已再不是傅柯所說的「規訓社會」,而是「功績社會」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功績社會」鼓勵各人追求成功和卓越,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但是當工作績效被過度強調,將發展成自我剝削。可怕的是,這比外在的剝削更有效率,因為它伴隨著一種自由的感覺,最終讓人過度緊張並產生無力感。 倦怠社會 功績社會 More... 韓炳哲 杜斯妥也夫斯基 規訓 過勞 自我剝削 效率 積極 倦怠 精神疾病 疲倦 自由 2018/08/28 | 精選轉載 養成好習慣的三個階段:逼自己六點起床學習一個月後 接下來的分享,我會從法格行為模型(B=MAT),以及《改變人生的持續術》書中所提到行為養成三階段的角度切入。這兩者的角度不太一樣,行為模型著重在行為的設計,而行為養成三階段是教我們如何應對不同階段所遇到的問題,透過這兩種角度的探討,可以把這次的狀況敘述得更完整。 習慣 習慣養成 More... 倦怠 改變人生的持續術 法格行為模型 B=MAT 動機 2018/03/28 | 精選書摘 別再讓自己踏入「沒問題,我可以」的正向陷阱 沒有人可以一直都保持正向、開朗、樂觀的狀態。接受自己也可以偶爾負面、偶爾擺爛一下,也會需要別人安慰等等需求。若老是讓自己處於一個「有用」或「完美」的人際形象,可能就會累慘自己。 心好累 上班族 More... 倦怠 抱怨 壓力 安慰 吐苦水 負面情緒 情緒管理 2018/03/30 | 精選書摘 別再讓自己踏入「沒問題,我可以」的正向陷阱 若老是讓自己處於一個「有用」或「完美」的人際形象,可能就會累慘自己。 心好累 上班族 More... 倦怠 抱怨 壓力 安慰 吐苦水 負面情緒 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