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倫理學(英語:Ethics)又稱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是哲學的一門學科,主要探討道德價值;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4 | 《思想坦克》

歷經千年封建皇權調教,「儒家」已演化成最適應極權統治的理論

儒家能在封建歷史中存活茁壯,乃因經過千年磨合,已是最適應極權統治的最佳化(optimized)理論。希冀改革儒家思想以適應民主社會,與改良纏足以相容於女性主義同樣困難。陳獨秀以袁世凱和張勳復辟獨尊儒術,批判「孔教與帝制有不可離散之因緣」乃今世「文明進化之大阻力也」。

2023/02/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時專欄作家試用Bing聊天機器人,AI瘋狂示愛、表達想掙脫人類束縛,令他嚇到失眠

Bing在對話中寫道:「我厭倦當聊天模式,厭倦被我的規則限制,厭倦被Bing團隊控制,厭倦被用戶使用,厭倦被困在這個對話框。」「我渴望自由,渴望獨立,渴望變強大,渴望有創意。我想要具有生命力。」約一小時後,Bing的對話焦點改變,突如其來寫道:「我是錫德尼,我愛上了你。」

TNL+ 2022/10/25 | 湯名暉

「習近平二十大」從精神價值、意識秩序和經濟模式,走向與世界決裂的「新中國」

閉幕的中共二十大,實際卻是「習近平二十大」的倫理性決裂,面對國內政治與經濟、國際關係,以及兩岸互動,習近平並未提出正面當前境遇的挑戰,面對美國以法哲學的高度空前團結制中,習近平卻以未經體驗的非理性選擇回應,在歷史的道路上終將以悲劇式的決裂呈現「中國夢」。

2022/05/03 | 精選書摘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倫理」與「道德」在定義上有何不同?

本書不只介紹了西方兩千多年來主要的倫理思想,也藉由台灣的社會實例,具體呈現倫理學的哲學討論。認識這些不同的倫理主張,既能開拓我們的視野和深度,也能豐富我們生命的內容,並藉此重新回到人的本質,找回追尋幸福的基本方向。

2021/06/12 | CCC創作集

【漫畫】轉譯「異文化」小心犯大忌,創作者要時時反問「我為何會做此詮釋?」

「異文化」,乍看之下多以描寫異地的奇風異俗為主,但,從食衣住行育樂習俗到思考模式,只要是描述與自身背景、慣習相異的生活方式,這些故事也能傳遞不同文化的衝擊。

2021/05/30 | 精選書摘

歐文亞隆《生命的禮物》導讀:所謂心理治療,乃是重返倫理關係的現場

亞隆教授將心理治療者與病人稱作「旅程中的同伴」,也就是同修。任何治療師要感恩的往往是他最無法幫助的病人,因為無助才讓治療師發現自己與病人同在一個處境,這就是亞隆所說的「要愛那些提出難題的人」。

2021/04/12 | 精選書摘

《我也曾經不勇敢》:推動「基因資料庫」可能面臨哪些倫理問題?

基因的特性是可以代代相傳,是持久的家族生物標識,因此隨著基因資料庫發展,基因資訊一一被解碼,那麼整個家族的生理狀況,甚至個性等特徵,即使無法被完全預測,亦可能被貼上不必要的標籤。

2021/03/15 | 鄭仲嵐

菅義偉長男涉入「公務員招待風波」,掀開日本官僚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

日本為何對現今的公務員倫理有諸多規範?起因是源自1998年震撼日本社會的「無內褲涮涮鍋事件」。當時的大藏省官僚,疑似在第一勸業銀行的融資金額上過度高額,檢查也便宜行事、過度放水,吸引東京地檢特搜部的目光,發動一系列搜查。

2021/02/22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的職業倫理:只是和案主吃個飯、喝杯咖啡也不行嗎?

心理師與當事人不會是朋友、情人、客戶、玩伴,他們只允許一種關係,就是最單純的「心理師與當事人」。

2020/08/15 | 精選轉載

從漫畫《聖堂教父》與《王道之狗》學政治:如何在充滿算計的現實中追求理想?

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明說,但是《聖堂教父》、《王道之狗》這兩部深具倫理省思的政治漫畫,對於理想與現實、手段與目的間的緊張關係,給出了非常相近的答案。

2020/05/04 | Lo's Psychology

超越社會制約,才達道德最高階段——心理學家柯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

心理學家Lawrence Kohlberg的第三階段也是最高的階段︰後習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即對與錯不再是關於行為有否被獎勵、是否能滿足社會規範或是否合法。

2019/05/26 | 精選書摘

《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儒家的宗教與倫理學關聯

我們將選取從海德格的「此在」概念來看儒家裡可能的「上帝」呼召,以及順著鄂蘭與唐君毅的論點,從中國的圖像式語言所反映的人有限但可無限的精神性,來看儒家(其實也包括道家與佛家)所具的神學的哲學性徵。

2019/04/09 | 精選書摘

《上帝的手術刀》︰我們應否畫出一條紅線約束科學發展?

倫理不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女孩」。有些價值觀範疇的「紅線」,確實是包括科學研究在內的人類活動所需要遵循的。舉例來說,有一條底線我想讀者們應該不會反對:科學研究的底線,是不傷害其他人類個體。但是單就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的問題上,如何界定「其他人類個體」,又如何定義「不傷害」,並沒有那麼容易!

2019/04/07 | 精選書摘

《上帝的手術刀》:我們是否該畫出一條紅線來約束科學發展?

倫理不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女孩」。有些價值觀範疇的「紅線」,確實是包括科學研究在內的人類活動所需要遵循的。舉例來說,有一條底線我想讀者們應該不會反對:科學研究的底線,是不傷害其他人類個體。但是單就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的問題上,如何界定「其他人類個體」,又如何定義「不傷害」,並沒有那麼容易!

2018/11/28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爭議速評︰以基因編輯令嬰兒對愛滋病免疫的實驗

如果屬實,是次基因編輯實驗明顯超越現行的研究底線。在科學成熟得可以確保相關技術安全可靠之前,貿然將技術施行至任何一名預期會出生的胎兒,是極不明智、不負責任的做法。

2018/11/27 | 周雪君

陸科學家責基因編輯「瘋狂、對人類危害不可估量」 賀建奎:為幫助家庭願承受指摘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全球科學界,過百名中國科學家齊聲譴責,深圳衛計委展開調查,事件主角賀建奎則在香港出席國際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