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

假新聞(英語:Fake news)為以不實資訊誤導大眾,以帶來政治、經濟、市場、或心理得到成就感和利益的新聞或宣傳,包括通過傳統新聞媒體(印刷和廣播)或在線社群媒體傳播的故意錯誤資訊或惡作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川普被捕假照片、與拜登互罵深偽錄音⋯⋯有心人士利用AI製造政治假象,美2024年選戰掀隱憂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資訊學院教授法瑞德(Hany Farid)告訴《法新社》,「讓人關切的地方在於,當操縱媒體變得輕而易舉,否定事實也就沒有那麼困難了」。「例如說,如果一位總統候選人做了某些不得體或於法不容的陳述,他/她大可以聲稱紀錄是假造的。這種情況尤其危險。」

2023/05/26 | Factcheck Lab 事實查核實驗室

無面罩太空人「月球合照」實為德國樂隊MV畫面

有Facebook用戶發佈兩張無面罩太空人相片,帖文提及「60年代美國」,有留言諷刺及質疑美國登月造假。經逆向搜尋圖片,第一張相片實為德國樂隊「Rammstein」歌曲〈Amerika〉音樂錄像的畫面。

2023/05/03 | 張博丞

國際特赦組織使用AI生成照片引發熱議,以保障民眾人身安全為由是否合理?

針對為何使用AI生成圖像,國際特赦組織表示:這是為了保護參與示威的抗議者,不被國家識別和追蹤。一名抗議者也出面表示,隱藏抗議者的身份有助於保護他們,並降低他們被跨大指控而入獄的風險。

2023/04/19 | 賴明君

(更新)福斯新聞誹謗投票公司達成和解,7億8750萬美元和解金創美國媒體史上紀錄

多明尼恩投票系統公司控告福斯新聞,認為他們的主持人在節目上發表虛假的言論,誤導觀眾相信該投票系統公司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透過操縱投票機器,讓拜登的得票數超越川普,並贏得總統大位。

TNL+ 2023/04/07 | TNL國際編譯

生成式AI假訊息氾濫:ChatGPT編造「不存在的報導」,稱美國法律系教授對學生性騷擾

除了上述事件,不少學者對近期ChatGPT所引起的爭議表示關切,也擔心這類聊天機器人所生成的內容會影響學術精準度。克勞福德認為,這些被捏造出來的故事都是ChatGPT生成的「幻象」(hallucitations)。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川普被捕、普亭入獄?專家警告:AI生成圖像恐助長假新聞氾濫

推特上有個被人廣傳的推文串,是總部設在荷蘭的事實查核團體「冒險者」(Bellingcat)創辦人希金斯(Eliot Higgins)運用最新生成圖樣工具變出的許多富戲劇張力川普被捕假圖。內容是一隊制服員警抓捕這位共和黨籍億萬富豪美國前總統,毫不客氣地在人行道上拉扯,已經被轉推或按讚好幾萬次。

2023/03/05 | 《思想坦克》

一邊唸佛一邊造謠:中國直營網軍用佛法包裝假新聞,污衊蔡總統不遺餘力

一個全新的中國網軍正式現身,同時經營臉書與YouTube、內容有一半在宣揚佛法的美好與社會向善,但到最近則開始宣傳跟台灣政治有關的假新聞,尤其是針對蔡英文總統個人隱私的謠言、以及各種靈媒說台灣要被毀滅的恫嚇。

2023/02/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假新聞瘋傳陸網警方闢謠:聊天機器人編造,外媒專欄作家認為中國未來恐湧現山寨ChatGPT

中國網上日前瘋傳一則新聞,杭州限行令即將取消,後來被警方查出原來是聊天機器人編造的假新聞。此外,一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發現,中國疑似出現山寨版ChatGPT,系統的回答相當「尊重國情」,他更指出,雖然許多中國企業盼能創立自家聊天機器人,但國內外仍有許多困難亟須克服。

TNL+ 2023/01/30 | TNL國際編譯

芬蘭「媒體識讀」教育從幼稚園扎根,抵禦不實資訊能力連續5年蟬聯歐洲第一

芬蘭早在2014年便開始推動將媒體素養、批判性思考等知識,納入各學習階段的核心課程。教育專家指出,芬蘭的目標是培育積極、負責任的公民及選民。無論資訊從何而來,評估內容、批判性思考、事實查核,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TNL+ 2023/01/26 | TNL國際編譯

俄烏戰爭、核武威脅與氣候變遷,「末日鐘」距午夜僅90秒為史上最接近滅亡時刻

本次針對末日鐘進行的調整,是2022年2月24日爆發烏俄戰爭以來,所做的首次更動。且隨著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時間拉長,核戰發生的可能也隨之增加。一旦爆發衝突,無法保證核武器擁有國皆能自我克制。

2023/01/19 | 《卓越新聞電子報》

【講座】管中祥X沈伯洋:談「假新聞」之前必須認知到,所有新聞都是「媒體再現」的結果

事件透過媒體的「去脈絡化」和「重新脈絡化」,會產生不同的意義與價值表達,雖然無法斷然說這是假新聞,但它的社會影響卻可能比假新聞更甚。而當我們看見「模糊焦點」甚至是「腦殘」的報導時,也必須意識到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2022/12/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中大民調:疫情資訊過量,市民迴避相關訊息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魏然表示,人們渴求資訊,認為資訊多多益善,但隨著資訊爆發式增長,尤其是疫情爆發期間,人們發現資訊量增加不一定是好事,因為網路上新舊資訊匯集,真真假假,反而會增加人們分辨和尋找有效資訊的負擔。

2022/12/29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偷渡政治立場、操縱選民意向,偽裝成媒體的「粉紅組合肉新聞」正在美國蔓延

人們在觀看《福斯新聞》時,或多或少已知道會得到哪類訊息;反觀,合成新聞則是欺騙媒體身分,讓人們相信是發跡於地方的網站,聲稱要向公民提供地方新聞。類似欺瞞手法,同樣可見於俄羅斯的宣傳......

2022/1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TikTok分享個資、監控等疑慮,5面向分析為何威脅美國國安

雖然新的聯邦禁令預期不會對估計有1億3000萬名的TikTok美國用戶造成重大影響,但《路透社》諮詢的專家表示,這項措施可能會損害TikTok的形象,進而嚇跑有價值的廣告客戶。這項禁令包裹在為美國政府運作提供資金的一份龐大綜合開支法案,預計本週交付表決,再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

2022/12/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要收呼吸稅?惡搞戲謔文和假新聞難區分,專家憂讀者信以為真、不斷轉傳

有多個諷刺性網站模仿正規媒體網站,提供看起來像是正常新聞的內容,其實卻是捏造的故事,經常讓讀者感到困惑。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波爾森(Shannon Poulsen)研究幽默和假新聞之間的關連,她說:「諷刺文比我們以為的更容易造成誤導。」「由於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信以為真,我想要說,這是值得注意而且嚴重的假新聞態樣。」

2022/12/06 | 方格子vocus

卡達世界盃背後的資訊戰:為什麼會出現「沙烏地擊敗阿根廷,王儲送勞斯萊斯」這樣的假新聞?

這一回卡達世界盃預賽中,沙烏地阿拉伯以二比一擊敗世界排名第三的阿根廷,讓所有足球迷炸開了鍋。此時有一則值得關注的假消息被寫成新聞在網路上瘋傳:沙國皇室要贈送所有球員們一人一台勞斯萊斯。假消息形成的假新聞滾雪球,讓沙國足球隊召開記者會鄭重澄清這一切都是子虛烏有。然而,如果更了解中東列國的情勢,就會用不同角度來看待這則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