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

假新聞(英語:Fake news)為以不實資訊誤導大眾,以帶來政治、經濟、市場、或心理得到成就感和利益的新聞或宣傳,包括通過傳統新聞媒體(印刷和廣播)或在線社群媒體傳播的故意錯誤資訊或惡作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10/17 | 《思想坦克》

隨著「刪Q」行動起跑,YouTube上的中國假主播也開始全面啟動

這樣非常明顯的協同作戰行為,可以看出罷免案已經不是藍綠對決而已了。但既然Youtube是跨國網站,而且這樣的機器人影片模式已經可以量產,所以很難從源頭來杜絕這樣的假新聞主播機器人繼續出現與傳播。

2021/09/30 | 潘柏翰

YouTube將移除所有「反疫苗」相關影片,專家:假訊息被封鎖,陰謀論並不隨之消失

YouTube在今年稍早曾表示會下架6位由英國反數位仇恨中心(Center for Countering Digital Hate)辨識出來的反疫苗論者(該中心點名的人數總共有12位),YouTube最新宣布的政策代表多數反疫苗論者的帳號都將有可能被封鎖。

2021/09/27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無煙硝的跨國戰爭:威權國家對內網路審查、對外散布假訊息,台灣如何面對資訊攻擊?

過去,威權政府限制人民上網、抑制網路擴散,但大約2012年以後,威權度較高的國家,包括中國、伊朗、埃及、土耳其、俄羅斯,以及近年的泰國和馬來西亞,已陸續建置了網路審查系統,形塑出強大的維穩防火牆,得以遮蔽並扭曲訊息。因此即便網路更普及,實際上卻是被套上重重枷鎖,甚至轉而成為國家打壓監控的有力工具。

2021/08/30 | 讀者太太Mrs Reader

5G會散布病毒、疫苗是藥廠陰謀——英國那群要自由不要命的「anti-vaxxer」

你以為這群人只是少數嗎?其實全世界大約有147個大型的反疫苗社群帳號,從疫情爆發以來,吸引了數量龐大的新粉絲,總計目前這些平臺在全球共有大約5800萬人追蹤,他們許多人的想法是「我是自己身體的主人,而且我的選擇只會影響到我一個人」,卻完全忽略如果他們不打疫苗,就有在得到病毒時傳染給別人的風險。

2021/07/31 | TNL 編輯

搶救疫苗覆蓋率:美國要求聯邦雇員打疫苗、民眾接種可拿2800台幣「獎勵金」

美國一些大公司已經開始要求其員工接種疫苗,科技巨頭Facebook和Google都在本周宣布,員工必須證明他們已經完全接種疫苗才能重返工作崗位。

2021/07/27 | TNL 編輯

指揮中心:疫調輔助平台已開放地方局處申請,民眾可查詢個資下載存取情況

今(27)日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針對表示,日前國內疫情已經趨緩,但新增確診仍以雙北為多,佔整體74%;另疫調輔助平台已開放地方申請,為了保障隱私個資將在28日內刪除,屆時開放查詢,讓民眾知道是「誰」看了資料。陳宗彥也指出,從疫情去年爆發到現在,很多假訊息流竄,檢警調等單位持續通力合作, 阻絕假訊息散播。

2021/07/19 | 讀者投書

如何回應限制社會經濟活動所帶來的衝擊,考驗著台灣的抗疫治理能力

從因疫情而生的各項社會衝擊影響來看,突顯出民眾因數位科技能力和網絡資本落差而形成的不均發展問題。由於疫情期間各項活動高度仰賴數位化的運作,因此,數位設備可及性與數位科技應用能力的高低,乃至於辨別網路資訊的虛實,也成為能否在疫情期間維繫生活的關鍵。

2021/06/05 | 莊貿捷

假訊息分為「民間謠言」與「有意圖的訊息」,高齡長者成為疫情下的受害者

有時候,並不是因為人們無法分辨訊息的真假,而是恐懼情緒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渲染力,掩蓋過一切理性,才可能誤信很荒謬的資訊,成為假訊息傳播者。所以,當某些媒體為了收視率,有意無意製造恐慌,利用措辭、畫面以及口氣,都可能間接成為謠言傳播的動力。

2021/06/01 | TNL 編輯

「台灣社交距離App」上傳183位確診者足跡,民間疫苗採購已有4個機關團體送件

全國防疫會議會後,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召開記者會,說明與各縣市副首長針對COVID-19疫情應變的討論結果,包括醫療物資、離島三縣與企業快篩,以及外界關注的民間疫苗採購,陳宗彥都逐一回應。

2021/05/26 | 吳瑟致

你可以討厭林瑋豐反串帶風向,但中國滲透、對台認知作戰不是事實嗎?

國民黨氣急敗壞的只想揪出反串者,卻對反串內容輕描淡寫,難道提高國人對中國的認知錯了嗎?如果不是在替「被反串者」出氣,那麼就是沒有記起過去國共相互滲透的慘烈經驗。

2021/05/25 | TJ

【關鍵眼中盯】無論林瑋豐是不是「反串失敗」,他已經成功降低八卦版的公信力

PTT八卦版曾經是2014年太陽花事件的火種,但2019年外交官蘇啟誠自殺後,PTT進行一系列網軍帳號掃蕩,大幅降低綠營在其中的聲量,曾經很有「台灣價值」的八卦版光譜也隨之改變,而林瑋豐的「反串」與發言,其實都在是降低八卦版的公信力。

2021/05/25 | 精選轉載

民眾不在乎林瑋豐是誰,但政府公信力已被「認知作戰」的劇本玩掉

林本人是不是真的反串,民眾一點都不關心。這件事給小老百姓的認知是「政府說的中共認知作戰,是親民進黨的高層製造出來的?」、「總統臉書說的假訊息,是黨工與她老公製造的?」,這會讓整個執政黨——包括總統——都威信盡失。

2021/05/23 | 潘柏翰

指揮中心簡化通報送驗流程,調查局澄清未對討論「校正回歸」言論進行情蒐

調查局表示,指揮中心發布額外增加400例「校正回歸」個案,已在記者會中清楚說明原委,媒體亦詳盡報導,調查局並無情蒐必要。除非散布與該情有關假訊息,符合「惡、假、害」法辦要件,該局即會蒐證偵辦。

2021/05/22 | TNL 編輯

中國認知戰成危機?疫情升溫,打假訊息三步驟:多疑、多查、不亂傳

隨著台灣疫情逐漸升溫,中國認知戰也透過假消息對台灣造成危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受錯誤資訊影響。

2021/05/21 | 潘柏翰

指揮中心:一人開車不用戴口罩兩人以上同車要戴,疫情援助金、疫苗價差皆為假訊息

陳宗彥表示若是兩人以上同車應佩戴,獨自一人開車則可不佩戴。另外是工地工程人員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用餐跟喝水可允許不佩戴口罩,其餘時間仍須遵守規定。

2021/05/20 | TNL 編輯

全台各縣市「疫情熱區」將設置採檢站,LINE出現盜版「疾管家」請民眾當心

指揮中心表示,未來將與地方政府就防疫資源、檢視執行進度、駁斥錯誤不實訊息3部分,於每日早上進行固定的會議討論。今(20)日會議結果已經和地方政府達成7點共識。

2021/05/14 | 張宇韶

每當疫情惡化,鼓吹普篩、購買中國疫苗的訊息就開始擴散,此為中共認知作戰的一環

假新聞的後製剪輯源於中國的中央廚房或內容農場,經由自媒體迅速傳遞到擴散端,散布者再視內容予以加工,並選擇身分在適合平台露出,再由網軍複製轉發,成為新的滾動議題。

2021/05/08 | 高智敏

母親節最好的禮物不是康乃馨,而是好好處理媽媽LINE群組裡的「假訊息」

這些「早安圖」與「假訊息」只不過是萬般思念與疼愛的煙霧彈,藏在背後的不過是一句「孩子,我好想你」。只是,這種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愛,你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