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

假新聞(英語:Fake news)為以不實資訊誤導大眾,以帶來政治、經濟、市場、或心理得到成就感和利益的新聞或宣傳,包括通過傳統新聞媒體(印刷和廣播)或在線社群媒體傳播的故意錯誤資訊或惡作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5/08 | 高智敏

母親節最好的禮物不是康乃馨,而是好好處理媽媽LINE群組裡的「假訊息」

這些「早安圖」與「假訊息」只不過是萬般思念與疼愛的煙霧彈,藏在背後的不過是一句「孩子,我好想你」。只是,這種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愛,你聽到了嗎?

2021/04/30 | 德國之聲

歐盟報告:中、俄媒體試圖散播疫苗假訊息,分裂西方國家

歐盟28日在一項研究報告中,批評俄羅斯與中國透過散播假訊息,意圖增加外界對西方新冠疫苗的不信任感。俄羅斯與中國都出面駁斥相關指控,反批西方國家想壟斷疫苗市場。

2021/02/10 | 精選書摘

《區塊鏈社會學》 :自以為抗爭到唾棄體制,卻依賴體制的基礎——貨幣

我們以為抗爭者唾棄體制的一切,但當有人提出要鑄幣用作交易,甚至有「抗爭幣」不收分文、只是定位作積分獎賞,已經被指吃「人血饅頭」。我們自以為全面否定體制,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依賴體制最基礎的組成元素,甚至守護它。

2020/11/09 | TNL 編輯

現任總統才有網路言論禮遇,川普推特帳號明年一月將回歸平民待遇

推特、臉書基於公眾利益原則,給予各國領袖和部分官員帳號禮遇,讓這些重要政治人物的言論較不受事實查核和規範限制,以揭露或陳述有關公眾之事。新任總統就職時,卸任總統的私人帳號就與平民無異,須遵守相關言論規定,

2020/08/15 | OCF Lab

【數位公民週報】 WhatsApp的假訊息防堵機制:請你Google一下

相較於一般的社群平台,聊天軟體上的訊息交換較為私密,許多人收到資訊後一時之間不易查證其正確性,更可能再次夾帶不實謠言傳出,因而成為錯誤訊息的溫床,各家平台也都在尋找解方,而WhatsApp的作法則是提醒使用者「Google一下」。

2020/07/05 | 新社會政策雜誌

從《瘟疫公司》的「假訊息肆虐」副本,看謠言如何征服世界

瘟疫公司遊戲每一段時間都有推出新的病毒包,也有劇情模式,運用同樣的傳播邏輯,抽換不同內容。其中有一個劇情包是假訊息,遊戲目標是要在事實查核完成之前,操盤讓全世界被假訊息蒙蔽。

2020/04/02 | TNL 編輯

武漢肺炎新增2例本土個案,陳時中闢謠網傳「端午節前別出門」訊息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針對假訊息的內容表示:「他說不要出門我也不反對,但是如果要在假期出去走走我也不反對,但要注意我們的社交距離。」

2020/03/26 | 楊孝文律師(律小編的法巢)

如果我「真的相信」假新聞而轉傳,還會構成犯罪嗎?

刑事法以處罰「故意」為原則、「過失」為例外,如果主觀上欠缺故意或過失就,理論上不會構成犯罪,不過也有判決指出人應具備相當查證義務,認為「輕率將與事實不符之資訊發布於臉書」屬於過失的一種。

2020/03/04 | 柳金財

轉傳假新聞是「顛覆國家政權」?以防疫為名的中國網路監控

網上坊間的種種疫情傳播究竟是「真實」或「謠言」的認定,中國政府是否完全以專業進行判斷,恐怕也不易釐清,因為中國政府全力抗擊防疫目的,不僅是保衛武漢、保衛湖北而已,更是保衛政權。

2020/02/28 | TNL 編輯

「台灣疫情失控、每人可領10片口罩」調查局分析指中國網軍發動「假消息戰」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網民發現兩岸用詞不同,導致製造的假訊息也遭辨識,已有人提議直接引用台灣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用於假訊息變種,以避免兩岸用語落差。

2020/02/14 | 《思想坦克》

「趁災造謠」絕非言論自由,但移送之後法院買單嗎?

同樣是針對虛假訊息的制裁,或許基於訊息內容與政治事務的關連性,法官在適用《傳染病防治法》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的案例上,似乎存在著敏感且難以言喻的區別對待。

2020/02/10 | TNL 編輯

警查獲3人散播「衛生紙短缺」假消息,其中1人為衛生用品承銷商

網路謠傳中國工廠將停止生產衛生紙,造成台灣、香港兩地造成瘋搶衛生紙的熱潮。不過在這二地,搶購的恐慌又有什麼不同?

2020/01/29 | 精選書摘

《後真相》:這一切都與逆火效應和「蠢到不知道自己很蠢」的達克效應有關

為什麼在人類的演化過程中會出現這些認知偏差?這是個有趣的問題。難道去適應真相不是件好事?難道相信真相不會增加我們的生存機會嗎?

2020/01/14 | 周慧儀

為何大馬華人多不支持香港反送中?從媒體識讀與社會運動的想像匱乏談起

馬國公民在長達半世紀的威權統治下,形成對政治領袖的依賴,進而限縮自身對參與政治的想像,彷彿參與政治的方式只剩下選舉和投票,國家的進步與發展,依靠政治領袖的帶領,個體的力量卻是微小的

2019/12/31 | Abby Huang

不是網軍、不是腦粉,挺韓素人靠什麼煉成十萬追蹤YouTuber?

2020總統大選倒數不到10天,回顧過去一年來,YouTube上大量出現支持特定候選人的網紅YouTuber,他們因何而起、走紅的原因又是什麼?

2019/12/22 | 《思想坦克》

我現在要出疹:「後事實年代」的生存之道

曾經年輕人認為用網路可以改變世界,但在「同溫層」越來越厚的後真相時代,過去清者自清的理念已經不合用了,想要在資訊戰爭底下求生,就必須「以戰止戰」。

2019/11/08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假新聞」是社會的疾病,還是法律規範的漏洞?

現在有兩種看待假新聞的方式:一種是把它當成現代社會的疾病,另一種是將它當作民主社會中,要用法律工序處裡的對象,而後者除了歐盟所訂GDPR規範外,德國、法國、美國又各自有什麼因應措施呢?

2019/11/06 | TIME

川普該不該被罷免,你所收到的資訊是正確的嗎?

如果你把水弄得夠混濁,那觀眾也會看得一頭霧水、眼花撩亂,最後就相信你的說法了,或者讓觀眾以為「對方也一樣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