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家指中國第二波感染高峰在5至6月之間;染疫被妖魔化,中國偏鄉老人諱疾忌醫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日前進入為期40天的春運,數以百萬計的外來務工者返鄉過年,他們搭乘火車和長途汽車離開工業城市、建築工地和城市,脆弱的農村地區正面臨大規模的感染衝擊。此外,因COVID-19被妖魔化,農村的老人覺得染疫很丟臉,當地醫療院所幾乎不談新冠病毒。 華盛頓郵報 殯儀館 More... 火化 中國疫情 偏鄉 妖魔化 農村 春節返鄉 高峰 COVID-19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2022/10/28 | 醫學有故事 【專訪】許乃懿醫師:在衛生所與鐵道之間,守護偏鄉兩條生命線 上班時,許乃懿照顧居民的健康;下班後,他研究、書寫、演講,投身台灣鐵道保存與活化運動;滿頭華髮、身材清瘦,到哪都揹著一台相機的他,在遠離都會的衛生所一面守護民眾健康,一面守護有「經濟交通血管」之稱的鐵道兩條生命線。 台灣 鐵道 More... 保存 衛生所 許乃懿 偏鄉 鐵道研究 2022/09/02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為接住經血女孩需蹲坐沙坑一整天,台灣組織愛女孩送暖到非洲:盼終結月經貧窮悲歌 被非洲赤貧地區女孩以沙坑接經血狀況震撼,愛女孩Love Binti團隊以教導縫製布衛生棉為開端起點,深入偏鄉,牽起一雙雙女性的手,期盼貧窮、教育、環境落差能逐漸消弭。 消弭落差 偏鄉 More... 赤貧 教育 月經貧窮 國際 NGO 愛女孩 2022/08/18 | 關鍵特務 Brand Studio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5:疫情、天災、戰火引爆全球緊急特況,兒童救援行動迫在眉睫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5關注世界各地發生的緊急特況:有經歷多重災禍、面臨人道危機的阿富汗,也關注因新冠疫情而陷入困難的臺灣弱勢家庭,帶大家共同了解兒童脆弱性與救援行動的必要性。 世界展望會 飢餓三十 More... 蔡尚樺 震災 行動講堂 李漢威 新冠疫情 阿富汗 國際大風吹 緊急特況 特況救援 偏鄉 弱勢家庭 即刻救援 通貨膨脹 弱勢兒童 2022/08/17 | TNL 編輯 蘇貞昌訪偏鄉學校中央廚房新擴建成果,投入60億元資金卻仍有10間工程進度落後 針對工程進度落後的學校,為了讓新式中央廚房順利運作,教育部也備妥相關配套措施,例如讓原有廚房配合供餐,或延續110學年度午餐合約,以確保開學後供餐順暢。 營養午餐 中央廚房 More... 潘文忠 教育部 蘇貞昌 行政院 偏鄉 2022/07/29 | 李芯 「生生用平板」拼9月上路:中央投入200億買61萬台平板,能達到怎樣的學習成效?老師會使用平板教學嗎? 在僅有232名學生、39位老師的新城國中裡,鄧承平指出:「我應該是唯一有在用平板的老師,其他老師並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平板在教學上」,所以在他看來,「生生用平板」最大的問題是老師不會使用。 偏鄉 偏鄉教育 More... 生生用平板 平板電腦 數位學習 數位教學 教育部 2022/07/21 | 李芯 教育部開發88天偏鄉學校菜單指引,行政院補助6億元讓全台國中小學每月吃一次石斑魚 教育部另外也和農委會合作,每個月會有1餐石斑魚料理,不只偏鄉學校、全國國中小學都吃得到,費用到年底大概要6億左右,這是行政院外加的預算,不會用到學生繳的餐費。 營養午餐 教育部 More... 石斑魚 羅秉成 潘文忠 國教署 偏鄉 2022/07/18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罹癌卻樂觀啟動另一種從醫人生,陳宥達推社會處方籤以閱讀接住遲緩兒 20幾歲正是花樣年紀的陳宥達,在遠赴非洲參與志工醫療後,卻被老天開了個玩笑,罹患癌症。但他卻樂觀的展開了很不一樣的人生,他創立「展臂閱讀協會」期盼用「閱讀處方籤」解決偏鄉遲緩兒問題。 展臂閱讀 醫療 More... 貧窮 消弭落差 親子共讀 社會處方籤 閱讀處方 偏鄉 部落 2022/03/27 | 野人 想像一座城市,從摳腳大漢到如花少女個性都很像館長,這就是我對中國東北人的感覺 在中國的多半時間,我在次級城市和名不見經傳的縣城生活——那是多數台灣人不會駐留,多數中國人生活的地方。其中最具北方代表性的,就是東北人——想像一座城市,從摳腳大漢到如花少女,老人、小孩個性都很像館長,那就是我對東北人群的感覺。 中國 二線城市 More... 偏鄉 東北 北漂 山西 黃土高原 哈爾濱 東北人 2022/03/02 | 讀者投書 原鄉婦女的空間正義(下):位置偏遠交通不發達,原住民的「醫療可近性」問題亟待解決 因為原鄉地理位置偏遠以及交通不發達,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使原住民高齡者缺乏醫療照顧。又因應原鄉在地老化之在地照顧之情況,原鄉老人雖然普遍可以到附近的部落文化健康站,接受老人日托照顧的服務,但是不一定能接受到醫療資源的服務。 偏鄉 部落 More... 原鄉 女性主義地理學 通勤 醫療 空間正義 交通 原住民 遠距醫療 網路 原住民族健康法 部落文化健康站 長照 2022/03/01 | 讀者投書 原鄉婦女的空間正義(上):身為一位原住民職業婦女,我的移動經驗是如此疲於奔命 對我這個原住民職業婦女的通勤者來說,上班提早出門、下班回家晚歸已是日常生活。如果我的職場與移動經驗是這樣疲於奔命過來的,那麼其他原住民女性的移動經驗呢? 偏鄉 部落 More... 原鄉 交通 通勤 女性主義地理學 原住民 空間正義 原住民族健康法 2021/11/16 | TNL Brand Studio Brand Studio 隱藏在偏鄉裡的快樂學習天地(下):豐田五味屋,顧瑜君老師與孩子們共譜的鄉村樂章 在五味屋巡禮的最後,我們問顧瑜君老師她對「理想教育」的想像。她回答,教育應立基於充分地接納與理解,將孩子身上的標籤撕下,溫柔緩慢的陪伴、支持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 教育 偏鄉 More... SDGs 顧瑜君 偏鄉教育 豐田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社會進步 五味屋 關鍵永續視角 2021/11/12 | TNL Brand Studio Brand Studio 隱藏在偏鄉裡的快樂學習天地(上):台東「孩子的書屋」為迷失之子找回良善本性 「保有善的本質,去創造新的樣貌。」孩子的書屋作為一個社區機構也好、一個教育載體也好,終極目標是喚回每一個人內在的真心誠意,讓善良的本質去發揮他該有的力量。 SDGs 教育 More...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偏鄉 陳彥翰 教育品質 孩子的書屋 偏鄉教育 陳俊朗 陳爸 社會進步 關鍵永續視角 2021/09/29 | 關鍵特務 Brand Studio 在貧瘠的東部偏鄉,為長者帶來日照光輝:一粒麥子基金會「多功能日照中心」的理想與現實 一粒麥子基金會的「多功能日照中心」有別於一般的安養中心或是日照中心,致力於提供更多功能、彈性化的支持性照顧活動,真正契合台灣花東地區長輩的生活需求與身心健康。 一粒麥子基金會 高齡社會 More... 長期照顧 社區照顧 偏鄉 居家照顧 獨居老人 多功能日照中心 台東基督教醫院 高齡化 2021/09/23 | 關鍵特務 Brand Studio 【影音】老不一定要孤獨——「一粒麥子基金會多功能日照中心」,重新找回偏鄉長者對生活的熱忱與重心 「我還是會老,但不會孤獨老。」不讓老和孤獨劃上等號,是許多人的盼望,也是一粒麥子基金會「多功能日照中心」的任務。 一粒麥子基金會 高齡社會 More... 多功能日照中心 偏鄉 社區照顧 獨居老人 高齡化 台東基督教醫院 居家照顧 蔡尚樺 長期照顧 我是崴爺 2021/09/18 | 精選轉載 【專訪】語言學家戴浩一的手語拓荒之路:靜默無聲中,仍有傳達無限意義的方法 就像常見的口語都具備一定的語言規則,各國手語也非任意、無規範的比手劃腳,而是同樣擁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詞義規則。遵循這些語言規則所打出來的手勢序列,才算是「打手語」。戴浩一統整多年研究成果,為我們介紹幾項關於臺灣手語的基本知識。 戴浩一 語言學 More... 手語 聽損 聽障者 聾人 高齡化 台灣手語 語言 啟聰學校 偏鄉 老化 2021/09/04 | Louis Lo 【圖輯】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無線網路,SpaceX「星鏈計畫」讓智利偏鄉孩子看見世界 SpaceX公司旗下的星鏈計畫(Starlink)發射1.2萬顆人造衛星,作為低空地球軌道網路的一部分,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寬頻網路服務,特別著重在地面網路基礎設施難以到達的偏遠地區。 智利 網路 More... 馬斯克 星鏈 SpaceX 衛星 行動網路 WIFI 偏鄉 網際網路 2021/04/07 | 廣編企劃 Sponsored 30年奉獻,一輩子不變:你的消費,也能支持這個溫柔而堅定的守護者 刷樂與陳俊志牙醫師用溫柔的力量支持偏鄉孩童,讓六龜合唱團的小朋友站上了舞台,用張開口的力量讓全世界聽見台灣的嘹亮。 刷樂 口腔保健 More... CSR 社會企業責任 偏鄉 陳俊志 社會進步
2015/09/30 The News Lens International Edition TNL 編輯 Injustice in Educational Subsidy for Taiwanese Aboriginal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