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0/31 | 袁齊

11月8大新制懶人包:地價稅開徵、台電新增電價方案、高鐵自備環保杯買熱飲折5元

明天就是11月了,不少新制即將上路,當然也不少是和大家最關心的荷包與健康有關。《關鍵評論網》整理了11月8大新制,除了地價稅即將開徵之外,公費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第二階段都將在11月開打,「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也從109年僅部分縣市試辦,到今(2023)年正式納入全國22縣市,此外台電也在11月新增了電價方案。還有哪些重要的事呢?11月新制懶人包一次看!

2023/10/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SMA基因治療納健保給付,全台首例效果顯著,證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高醫院長王照元表示,SMA發生率約萬分之一,最嚴重的第一型SMA病童,約80%在2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死亡,是目前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遺傳疾病。健保給付第一個SMA基因治療個案已於8月23日在高醫執行藥物治療,這名4個月又11天大男嬰治療前頭部無法直立,全身軟弱無力,哭聲微弱,經過2個月治療後頭部已可以控制自如、扶著髖部可以坐立、手部抓握力量變強、並且能主動連續翻身、趴著時可自主抬頭。

2023/09/06 | 讀者投書

「如果機器取代了勞力,那還要藥師幹嘛?」為何民眾覺得醫院藥師是可有可無的職缺?

如果說專科醫師是懂得深,那多數一般藥師(非專科臨床藥師),其實是要懂得廣。尤其,台灣已然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活得越久,共病越多,併服的藥品種類與就診開立藥品的科別也更多,多重用藥的狀況下,無疑提高了藥物交互作用與重複用藥的風險。

2023/08/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藥難納健保,石崇良:明年擬另設百億基金促使1年內給付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規劃參考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模式,成立行政法人醫療科技評估專責單位,預計一開始先由健保署委託辦理專責辦公室,最快明(2024)年1月上路,台版NICE的任務是評估新藥是否納常規健保給付,臨床療效不確定性高的藥物採暫時性支付,設計新藥基金。

2023/08/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治療藥1劑4900萬,首名健保給付通過,採分期付款對總額衝擊較小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蔡淑鈴今日下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SMA基因治療藥以「年」付款,需確定藥物對病人有療效,才會付下一期款項,這是健保首次對藥廠採取分期付款模式。除了基因針劑,健保還給付背針、口服等2種治療SMA的藥物,因要價沒有那麼高,未使用分期付款。

2023/08/09 | 方格子vocus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治療藥價格近5000萬,你贊成納入健保給付嗎?

如果擁有不好基因的病患都要被淘汰,那糖尿病、高血壓、癌症、免疫疾病等,你所有想的到的疾病,或多或少和基因有所關聯,所以這些病患要被淘汰嗎?這些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孩子,只是很早發病而且病況嚴重,就沒有存活的權利嗎?

2023/03/06 | 精選轉載

缺藥是因為健保藥價過低、不應砍價?要討論藥價差,先瞭解「處方藥不是自由市場」

處方藥並不像是雞蛋一樣,消費者今天想吃、有需求,我們就買得到。一般民眾並沒有具備自行購買處方藥治療疾病的相關知識,法律亦賦予醫師診斷疾病並開立處方藥物治療的權力,如果我們要取得處方藥,就必須經過醫師處方、藥師調劑後才能取得。

2022/05/05 | 李秉芳

女兒罹癌全家苦撐治療,余天呼籲政府仿效英國設立「台灣癌症藥品基金」,彌補健保缺口

癌症新藥從申請健保到實際給付等待期過長,納入給付後範圍也嚴格限縮,例如第一線藥物不給付、某些病程、某些條件的人不能給付,不少癌症病友經常看得到、用不到。

2021/12/24 | 方格子vocus

醫院看護納入全民健保給付範圍?我們的醫療將會崩壞?未來家人住院可能得自求多福!

醫院看護納入健保給付,交由醫院管理看護,政策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勢必得漲健保費,或是需要從別的健保給付中來挖東牆補西牆,如果此政策實行成功,看護交由醫院聘請,一位醫院看護可以照顧三至四位病患,輪二班或三班,看護薪資估算落在3至4萬元左右。

2021/10/14 | 讀者投書

你認為心理師可以獨立執業嗎?如何解決不當限制心理師「網路諮商」的問題?

我認為衛生主管機關應該比照《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來制定《通訊心理治療審查辦法》,也就是心理師針對有精神疾病診斷的民眾實施通訊心理治療時,需要事先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申請報備。心理師針對一般民眾實施網路心理諮商業務屬於獨立執業範圍,不需要經衛生主管機關核准報備。

2021/09/29 | TNL 編輯

健保署放寬藥物健保給付:阿茲海默症、成年過動症患者受惠,預計逾1.6萬人受惠

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另外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高淑芬醫師則指出,台灣約有7%兒童患有ADHD,其中因為缺乏適當治療而導致症狀持續至成年的比例有60%。

2021/09/22 | 大象醫生

「五大皆空」知多少:婦產科醫師人數逆勢成長,是雨過天晴還是海市蜃樓?

近年來婦產科的熱門度,不減反增,看完上半部的讀者可能很納悶「為什麼?」,深究原因之一,就是近年有幾間大型診所,真正帶著醫療走出了廉價的窠臼,如今很多人一輩子就生一個寶寶,稀缺性帶來的是精品化醫療的興盛,醫療以外的月子中心等等的附加價值也帶著婦產科一路水漲船高。

2021/06/23 | 方格子vocus

趴著也能治療新冠肺炎?淺談「俯臥擺位」

回主題,俯臥用於新冠肺炎患者身上,主要是有急性呼吸窘迫(ARDS)或是急性呼吸衰竭(ARF)的重症患者。其實最早的俯臥相關研究是1974年就有了,而在過去十年間也有不少相關的研究,尤其是去年針對新冠肺炎的研究更是不少。

2020/06/14 | TNL 編輯

【更新】健保自費醫材收費上限「暫緩實施」,陳時中:優先處理極端個案

時中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與會人士達成共識,將先處理極端個案,重新檢視過去曾有民眾反映、有爭議的案例,了解問題所在。並設置更親民的公開資訊平台,2個月內解決完問題後,再來討論天花板究竟要不要設。

2020/03/10 | 李秉芳

海外台灣人的健保費是否公平?該不該調整?6個QA一次看

2017年短期返國復保再出國停保者約有6.1萬人,短期返國復保期間總保險費收入約3.16億元,就醫的總醫療費用約2.82億,立委溫玉霞以此指出,這些人並沒有「拖垮」台灣健保。

2019/08/24 | 李秉芳

感冒也做高階檢查:健保年虧逾200億,2021年恐調漲

配合人口化帶來的醫療需求,健保總額每年有一定成長率,醫療費用勢必愈來愈高,在收入、支出不變的狀況下,每年支出平均比收入高出8%,因此健保財務自2年前開始收支不平衡。

2018/11/20 | 問8

你的孩子有「中樞性早熟」嗎?如何診斷與治療?

若屬「中樞性早熟」,及早診斷並及早開始接受「柳菩林」(Leuplin,促性腺激素釋放作用劑)治療,絕大部分孩童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