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健康飲食

均衡飲食是健康的必要條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12 | 優照護

多蔬果、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地中海飲食」對長輩有防失智等五大好處

地中海飲食為現代營養學相當推崇的一種養生飲食模式,其清淡卻富含營養的飲食內容,已是全球知名的健康飲食類型。從許多健康研究相關證實,選擇「地中海飲食法」對於樂齡族是大有裨益。

2022/04/20 | 讀者投書

台灣進口葵花油99%來自烏克蘭,俄烏戰爭將如何影響台灣食用油市場?

俄烏衝突的影響是,烏克蘭的穀物油籽商品大部份均由黑海出口,港口封鎖對許多糧食進口國造成極大威脅,因而此次俄烏衝突才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危機,這樣看來,烏克蘭的出口中斷似乎會對我國葵花油產品供應造成很大的影響。

2021/10/11 | 精選書摘

《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為什麼在減肥中的人,也需要攝取脂質?

本書由日本脂質營養學會理事長撰寫策劃,利用最簡單易懂的圖解說明,讓大家更理解關於「油」與「脂肪」的原理、效能和攝取方式,避免我們掉進「健康飲食」的誤區,才能打造真正不生病的好體質!

2020/12/26 | 照護線上

15種飲食陷阱:「吃太少健康食物」比「吃太多不健康食物」的死亡風險更大

過去我們講到飲食陷阱,很多人會介意在總量吃太多,那這次的研究討論的是藏在藏在細節裡的魔鬼。但如果你仔細看前面的內容,會發現「吃太少健康食物」帶來的死亡風險,會比「吃太多不健康食物」更大。

2020/07/28 | 廣編企劃

滿足一餐所需營養,夏日增肌減脂來碗桂冠美味健力湯

桂冠營養研究室期許幫助消費者以輕鬆的方式,建立營養均衡的概念及飲食習慣,耗時三年研發「美味・健力湯」,為健身族與熟齡族群補充一餐所需營養。

2020/07/27 | 廣編企劃

你買的氣炸鍋真的安全嗎?享受減脂料理前,消費者應注意的兩大氣炸鍋安全標配

近期發生的氣炸鍋爆炸意外事件,造成人心惶惶。然而聰明的消費者要知道的是,這種「高溫烹調、高功率用電、高使用頻率」的三高電器,本來就應該留意產品安全認證和品牌品管標準。

2019/10/10 | 50+(Fifty Plus)

身兼數職的潘懷宗如何落實「養生六件事」,迎向人生下半場?

潘懷宗把無毒生活排在第一位,因為這是保健的根基。他比喻,就像你時刻注意養生,但每天都有人餵你吃少量毒藥,最終也是徒勞無功。

2019/07/25 | 精選書摘

《好卡路里,壞卡路里》:可怕的麵粉和糖——現代飲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在一個世紀的激辯裡,似乎沒有人想到,除了將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去除,這些精製食物(麵粉、糖和白米)的特性本身就可能衝擊人類的健康。

2019/07/25 | 精選書摘

《好卡路里,壞卡路里》:一個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有可能是健康的嗎?

一個族群或一個物種為了適應其環境中任何新的因子,都要花上一段時間;我們吃某種特定食物的時間愈長,它就愈接近其自然狀態,它對我們的傷害就可能愈少。這是所有公共衛生推薦在關於健康飲食的特性上的一個基本假設。

2019/06/14 | 照護線上

飲食選擇是假議題嗎?15種與死亡最相關的「飲食陷阱」

醫學期刊《柳葉刀》刊出一篇研究報告,認為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因為自己的飲食習慣而提早死亡」。我們就根據這篇研究,看看究竟怎麼吃才最健康。

2019/05/13 | 港台電視31

求診見醫生前先磅重,更有助減肥

要病人改善身體過重問題,並且預防患上相關疾病,原來換個溝通方式,成效如此顯著。

2019/02/03 | 環境資訊中心

科學家設計《地球健康飲食指南》,用「少肉多菜」拯救世界

每天平均攝入2500卡路里,可以吃一個牛肉漢堡和兩份魚肉,但大多數蛋白質來自豆類和堅果,每天一杯牛奶,或一些起司或奶油,一週一到兩顆雞蛋。每盤食物有一半是蔬菜和水果,三分之一是全麥穀物。

2018/08/30 | 周雪君

研究:放長假可能有助延年益壽

放長假的重要?在一項研究中,放年假為3星期或以下的人,死亡率比放年假超過3星期的人高出37%。

2018/02/05 | 當代評論

震驚宵夜族!為推廣健康飲食生活,大馬擬禁止餐廳午夜後營業

以目前的肥胖人口比率作比較,馬來西亞人(17.7%)高出韓國人(5.3%)三倍以上。國人基本上不愁深夜沒地方吃喝,選擇實在太多。馬來西亞衛生部出乎意料地考慮禁止午夜12時後餐飲營業時間。

2017/08/06 | 科技農報

紅藜哪有這麼夯?超級食物「藜麥與紅藜」,大受歡迎的原因在這裡!

與主要糧食作物相比,藜麥與紅藜的蛋白質含量約占14~16%,是白米飯的2倍。而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與維生素的藜麥,很適合作為低度開發國家人民的主食,補充微量元素的不足。

2017/06/17 | 精選書摘

打破迷思:吃全脂乳製品、雞蛋,甚至是肥肉,在各方面都比低脂高碳飲食來得健康

吃奶油、喝全脂奶,並且這樣餵養全家大小。庫存起乳脂乳酪、內臟肉、香腸,還有,嗯,培根。這些食物都未曾被證明過會導致肥胖、糖尿病或心臟病,而大量且逐漸增長的新近研究更強烈指出,這些問題是由碳水化合物造成的。

2017/06/17 | 精選書摘

「低脂高碳」還是「低碳高脂」?或許,我們都錯怪了脂肪!

這套飲食因為幫助人們成功瘦身而存活了下來,雖然是改走地下路線。事實上,這段飲食歷史悠久得令人訝異——碳水化合物使人肥、而高脂飲食帶來健康的信念,早在阿金醫師之前就已存在,而且很快就有其他更主流的人士加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