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

傅佩榮(1950年12月16日-),中華民國學者,祖籍上海,私立恆毅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宗教系博士。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11/08 | 精選書摘

《人生困惑問莊子【第一部】》:莊子坦然無畏的生死觀,和西方的生死觀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問哲學家,真正的哲學家沒有怕死的,像孔子所說的「未知生焉知死」,你何必在意死亡呢?你應該珍惜自己活著的生命。莊子更是如此。他對於死亡,只認為那是一個自然界的變化,就好像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春天、夏天就有秋天、冬天一樣。

2020/11/08 | 精選書摘

《人生困惑問莊子【第二部】》:面對言語攻擊,莊子會建議我們針鋒相對還是保持沉默?

莊子的思想重點之一,就是要讓許多人間真正的問題回歸事實層面,大家各自安於自己的天命與本性,然後照實際的生活去發展。任何要說的話,不過只是用以表達個人的知、情、意,如果別人有不同意見也該互相尊重。

2020/05/27 | 精選書摘

傅佩榮《西方哲學之旅(下:現代)》:特立獨行的維根斯坦,做的是所謂清理戰場的工作

維根斯坦出版了《邏輯哲學論叢》之後,自認為解決了所有的哲學問題。他認為,大部分談論哲學的語句與理論都不是錯誤的,而是沒有意義。換句話說,過去西方哲學家的大部分說法都是沒意義的。他為何會這樣說?

2019/05/08 | 精選書摘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孝順的六種境界,重點在於「忘記」

莊子說:「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也是期待更親密地融合善與惡、是與非、物與我。在莊子看來,萬物之間沒有什麼嚴格的分別,這種齊物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啟迪呢?

2019/05/08 | 精選書摘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孔子是個有用的人,但老子覺得他書都白讀了

莊子提倡人要處在有用和無用之間,才能安全,活得自在。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尺度卻很難判斷。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處理事情?老莊又推崇怎樣的最佳狀態呢?

2018/10/11 | 精選書摘

《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世上了解孔子的,只有「天」

孔子要人不要信仰天子,而要相信人內心的真誠所帶來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人可以瞭解天命而實踐它。所以孔子的宗教情操顯示於「天」的概念。

2018/10/11 | 精選書摘

《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現實世界不公平,所以人「需要」玩遊戲

我們也可以藉著遊戲的特性,去瞭解儀式。無論任何人參與遊戲,規則都是一樣的,而宗教的儀式必然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感覺彼此是一個團體,而有「共融」的意識,這也是宗教儀式非常重要的一點。

2017/06/13 | 精選書摘

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什麼是「八卦」和「爻」?卦象的用意是什麼?

所謂「卦」,是指「掛在眼前的象」,對古人而言,不外乎原始的景觀,就是由「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大現象所組成的。八種現象共有六十四種組合,形成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於是出現三百八十四爻。

2017/06/09 | 精選書摘

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什麼是「八卦」和「爻」?卦象的用意是什麼?

所謂「卦」,是指「掛在眼前的象」,對古人而言,不外乎原始的景觀,就是由「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大現象所組成的。八種現象共有六十四種組合,形成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於是出現三百八十四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