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
《人生雖然有點煩,就靠哲學扭轉它》:康德由道德經驗預設了自我的自由、靈魂不死,以及上帝存在
康德每天下午準時出門散步,但是在收到盧梭的《愛彌兒》的那一天,他暫停這個習慣,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破例做法。康德急於知道一位無神論者如何談論「愛」。
2019/05/08 |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孝順的六種境界,重點在於「忘記」
莊子說:「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也是期待更親密地融合善與惡、是與非、物與我。在莊子看來,萬物之間沒有什麼嚴格的分別,這種齊物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啟迪呢?
2019/05/08 |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孔子是個有用的人,但老子覺得他書都白讀了
莊子提倡人要處在有用和無用之間,才能安全,活得自在。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尺度卻很難判斷。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處理事情?老莊又推崇怎樣的最佳狀態呢?
2018/10/11 |
《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世上了解孔子的,只有「天」
孔子要人不要信仰天子,而要相信人內心的真誠所帶來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人可以瞭解天命而實踐它。所以孔子的宗教情操顯示於「天」的概念。
2018/10/11 |
《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現實世界不公平,所以人「需要」玩遊戲
我們也可以藉著遊戲的特性,去瞭解儀式。無論任何人參與遊戲,規則都是一樣的,而宗教的儀式必然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感覺彼此是一個團體,而有「共融」的意識,這也是宗教儀式非常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