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
同傅歌一起作「知識的考掘」
傅歌一生的批判思想對當代和後世的影響均甚為巨大,其多部鉅著亦以難懂見稱,不過面對著澤桑舍和廣大法國聽眾,傅歌除了是幽默的,更是易懂的、全沒架子的文人,訪問中甚至為澤桑舍的一些最簡單直接的問題而「困住了」。
2022/04/12 |
《傅柯》:從前的傅柯就要漸漸消失,被人遺忘,而從凡森大學的蒸餾器裡將冒出一位入世的哲學家
此書是第一部問世的傅柯傳記,作者艾希邦不但在傅柯生前跟他有密切往來,對法國學界也有相當深入的瞭解。這個在二○一一年大幅修訂擴充的新版本,基於初版面世後不斷出土的文獻,增加更多傅柯與其他知識分子之間的來往互動,同時也觸及他與性及藥物的關係。
2021/12/30 |
約翰威利《地景》:「帝國地景」與後殖民理論
地景是文化地理學的核心主題,過去三十年是這個領域前所未見的豐盛時期,迸生了一連串影響深遠的地景解讀。本書首度匯集這些原本彼此分離的地景研究傳統於一處,以批判的視角綜合檢視。
2021/11/22 |
《修養與批判》:就傅柯而言,「同性戀工夫」是當代工夫實踐的重要例子
無疑,傅柯實驗性地使用「工夫」的方式,乃從同性戀文化的經驗中獲得關鍵啟發。但同時,他也試圖將修養論的主題從「性」中獨立出來。因此,思考同性戀工夫,不僅有助於理解傅柯修養論的批判意涵,亦可藉此反思「工夫論」的現代化問題。
2021/05/21 |
【當代館20周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存在是必須的,進入下一個20年還有什麼發展可能?
美術館空間與藝術作品或是藝術之間的關係為何?又,在這樣的脈絡下,美術館還有什麼發展可能?而台北當代藝術館在進入第20年後、又或進入下一個20年,可以帶來如何的契機?
2019/09/22 |
《哲學,為人生煩惱找答案》:傅柯「生命權力」——明明很自由為何還會煩悶?
生命權力就烙印在我們身上,我們被各種權力馴養,甚至還會相信這些權力所盼的就是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不是父母要我做的,是我自己的意願」、「這些工作是我喜歡才做的」、「為國家犧牲就是我的期盼」。
2019/05/27 |
專訪STS先行者傅大為:STS對社會運動的貢獻是什麼?這才是挑戰
雖然這場訪談並不是為了《STS的緣起與多重建構》而籌畫的,讀者不妨透過閱讀這場訪談的內容,來為欣賞新書「暖暖身」。因為在這場訪談裡,你將讀到關於傅老師與台灣STS的許多有趣故事與重要細節!
2018/05/19 |
《哲學家傅柯的公寓》:談論遺忘與談論愛,很可能是同一回事
他教導我好好生活,別急著奔向死亡。我當時連30歲都未滿,卻對他能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無止盡地豐富我的人生,感到信心滿滿。能夠認識到這個事實,是無比幸運的;然而最為幸運的,莫過於認識他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