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
《修復關係的正向衝突》:正如傑佛遜和亞當斯的警告,「分門別派」幾乎保證了衝突的發生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屢獲殊榮的記者亞曼達.瑞普立,在本書中結合五段精采的故事、先進的科學證據與相關的調查研究,帶領讀者看見發生在個人、社區、國家,乃至整個民族的衝突,並進一步解釋:何謂高衝突?人們為何長年受困其中?又該如何找回修復關係的正向衝突,相互理解、獲得更好的回報?
2019/05/21 |
《生而被標籤》:黑奴膚色是卑賤出身的永久紀念?
十九世紀間,沒有一個黑人女性比莎拉・芭特曼登上過更多家巴黎報紙的訃告。居維葉取得她的屍體,帶到他的實驗室。他脫下她的衣服,劈開她的胸壁,取出她所有的主要器官仔細研究。在他的報告中,宣稱「從未看過比她的更近似於猴子的人頭。」
2019/05/15 |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導論:為何本書用的術語是「觀念」而非「意識形態」?
「觀念論」(idealist)和「唯物論」(materialist)的歷史解釋是個讓人肅然起敬的辯論。新觀念會引發社會、政治、經濟變遷嗎?還是與之相反,觀念是時代的產物呢?本書的立場毋寧是,觀念經常走在物質變遷前面,隨即在解釋和推動這些變遷上推了一把。
2019/05/14 |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導論:為何本書用的術語是「觀念」而非「意識形態」?
「觀念論」(idealist)和「唯物論」(materialist)的歷史解釋是個讓人肅然起敬的辯論。新觀念會引發社會、政治、經濟變遷嗎?還是與之相反,觀念是時代的產物呢?本書的立場毋寧是,觀念經常走在物質變遷前面,隨即在解釋和推動這些變遷上推了一把。
2015/04/08 |
研究:美國高教崩壞,讓更多窮人上大學也無法改善貧富差距
提高整體教育程度,不會降低1%高收入者的所得與富人累積財富的速率,教育的確不是解決貧富差距的萬靈丹,但提高社會底層的薪資仍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