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2/04/30 |
【書評】《沉重天堂》:Kurt Cobain道出了許多青少年無法言述的,那想要擁抱世界卻又想逃開的隔閡感
超脫樂團的主唱Kurt Cobain用那充滿憤怒的嗓音,憂鬱而細膩的神情吸引了全球無數粉絲,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樂團之一,但看似高度成就的背後卻是不幸的童年、充滿猜疑、爭吵的婚姻,連自小一起長大的Krist Novoselic也被他拒於門外,最終於1994年飲彈自盡。
2022/04/15 |
《桑塔格》傳記:蘇珊現在安全了,家事法庭的法官說,「妳先生真的瘋了,孩子給妳了」
本書是截至目前,關於蘇珊.桑塔格這位二十世紀文化界巨擘最為全面、整體的傳記。莫瑟進行了大量驚人的研究,不但深入檔案資料,更追索桑塔格的腳步,在世界各地採訪了曾直接或間接接觸過、曾談論過或未曾公開談論過她的人,從而描繪出了桑塔格精彩豐富的一生,與她複雜的性格與面貌。
2022/04/12 |
《傅柯》:從前的傅柯就要漸漸消失,被人遺忘,而從凡森大學的蒸餾器裡將冒出一位入世的哲學家
此書是第一部問世的傅柯傳記,作者艾希邦不但在傅柯生前跟他有密切往來,對法國學界也有相當深入的瞭解。這個在二○一一年大幅修訂擴充的新版本,基於初版面世後不斷出土的文獻,增加更多傅柯與其他知識分子之間的來往互動,同時也觸及他與性及藥物的關係。
2022/04/03 |
《沒有人活著離開:吉姆・莫里森傳》:分隔已知與未知的是一扇門,是我想變成的東西
本書自吉姆・莫里森的少年時代寫起,詳述了人格的建構和其展露的特質,還原吉姆絕口不提的原生家庭;門樂團的階段則加入了樂團工作人員丹尼・蘇格曼的貼身側寫,勾勒出吉姆的立體面目,以及平衡歷來媒體扭曲的報導。
2020/07/29 |
《生來已逝的愛德華・高栗》:他活得夠久,以至於能看見自己被模仿
高栗作為文化參考點的重要性不斷上升的主要指標,是藝術評論者愈來愈常使用「像愛德華.高栗的」(Edward Gorey-like),或者更好的是用「高栗式的」(Goreyesque)作為描述字眼。
2020/07/29 |
《生來已逝的愛德華・高栗》:古怪小孩的詭異圖像,他重塑了美國人對童年的看法
透過同志史和酷兒研究的鏡頭觀察高栗的藝術,揭示其作品中迷人的弦外之音,將有力地證明他在同志史上的地位,以及在藝術的演變中,對美國文化的影響之深遠。
2019/06/15 |
《浮與沉》:攝影大師尤金史密斯,死時戶頭只剩18美元與令人作噁的房間
透過《浮與沉: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的傳奇人生》作者Sam Stephenson二十年來的考據與追尋,以及聆聽超過1700卷尤金史密斯個人收藏的私人錄音,這本非典型傳記將帶給我們一個非常特殊的體驗。
2019/05/04 |
《浮與沉》導讀:尤金史密斯——一位以紀實之名、化真理為偏見的攝影家
約翰伯格說,不需要膜拜的尤金・史密斯,應該會是屬於鬧區酒吧裡,你偶爾遇上了可以共飲並哈拉個幾句,並從往來話語間得到一些啟示的那種獨行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