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0/01 | 精選書摘

《六格格的宴席》:請張愛玲食什麼好?栗子蓉鮮奶油和司空

埃及艷后、諸葛亮、玄奘大師、楊貴妃、蘇東坡、達文西、吳爾芙、張愛玲等,穿越時空28組超強卡司名人盛宴。以科學、人類學、歷史為經,以美食及廚藝為緯,一對唯食夫婦向宇宙發出迷人又體貼的請帖,61道料理祕方,解讀人類飲食文化歷史亮點!

2019/06/13 | 林宜敬

香港,我們的傾城之戀

在公元2000年前後,我很喜歡到香港,每次轉機的時候總會藉機停留個幾天。但是最近幾年,我已經很少去了。我總覺得現在的香港已經不是我之前所喜歡的那個香港──那個不中不西又充滿著自由氣息的城市。

2019/06/13 | 林宜敬

【台灣看香港】香港,我們的傾城之戀

在公元2000年前後,我很喜歡到香港,每次轉機的時候總會藉機停留個幾天。但是最近幾年,我已經很少去了。我總覺得現在的香港已經不是我之前所喜歡的那個香港──那個不中不西又充滿著自由氣息的城市。

2018/11/14 | 精選書摘

「講故事的人」——張愛玲早期小說的記憶轉化

要判別張愛玲早期小說是否具有講故事式的傳統敘事特質,除了要找出「講故事的人」這個敘述者有否出場以外,亦可憑著文本中「講故事的人」的聲音是否明顯去決定。

2018/11/14 | 精選書摘

他者的形象——張愛玲早期小說對香港的「觀看」

香港之所以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以一個「他者」的形象出現,其實是張愛玲借用了一種「洋人看京戲」的眼光,亦即類似殖民主義文學中常用的「殖民者凝視」(colonial gaze)去建構出來。

2018/11/13 | 精選書摘

《視覺、性別與權力》:「講故事的人」——張愛玲早期小說的記憶轉化

要判別張愛玲早期小說是否具有講故事式的傳統敘事特質,除了要找出「講故事的人」這個敘述者有否出場以外,亦可憑著文本中「講故事的人」的聲音是否明顯去決定。

2018/11/13 | 精選書摘

《視覺、性別與權力》:「他者」的形象——張愛玲早期小說對香港的觀看

香港之所以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以一個「他者」的形象出現,其實是張愛玲借用了一種「洋人看京戲」的眼光,亦即類似殖民主義文學中常用的「殖民者凝視」(colonial gaze)去建構出來。

2018/06/17 | 林澤民

鏡子、玻璃、鑽石:閃爍不定的微光,對照張愛玲世界的黑暗

這些微光,與其說呈現光明,不如說是對照出張愛玲世界的黑暗,以及光明之微弱、不定、和易滅。這樣的形式安排,為故事帶來一種氣氛,在讀者心中則造成一種不平衡甚至不安的感覺。這完全是德國表現主義的手法,在好萊塢黑色電影(film noir)中常見的。

2018/06/16 | 林澤民

鏡子、玻璃、鑽石:閃爍不定的微光,對照張愛玲世界的黑暗

這些微光,與其說呈現光明,不如說是對照出張愛玲世界的黑暗,以及光明之微弱、不定、和易滅。這樣的形式安排,為故事帶來一種氣氛,在讀者心中則造成一種不平衡甚至不安的感覺。這完全是德國表現主義的手法,在好萊塢黑色電影(film noir)中常見的。

2018/01/08 | 精選書摘

張愛玲的茶裡人生:為白流蘇留住陪她喝茶的男人

《紅樓夢》中,妙玉出場論茶,那些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一下就懵了。張愛玲也論茶,只是更加隱晦。譬如園林中的借景,看起來宜人,卻隱藏了太多需要解讀的密碼。

2018/01/05 | 精選書摘

張愛玲的茶裡人生:這一次,她要為白流蘇留住那個陪她喝茶的男人

《紅樓夢》中,妙玉出場論茶,那些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一下就懵了。張愛玲也論茶,只是更加隱晦。譬如園林中的借景,看起來宜人,卻隱藏了太多需要解讀的密碼。

2017/06/30 | 精選書摘

王安憶看張愛玲的文藝觀:無論怎樣抽離和「五四」的關係,她還是時代中人

張愛玲小說寫的多是小市民,即不在知識分子以為有啟蒙價值的範圍裏,也不在左翼文藝歌頌的群體,是被擯棄的人生,但在張愛玲,卻是在「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着」的「成千上萬的人」裏,以平等的原則,不也是「五四」的民主科學精神?

2016/02/17 | 時報出版

【小說家這份職業】陳祺勳:所有小說都需要起飛的時刻

很傑出的小說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帶領讀者起飛的瞬間。所有的小說都需要這樣子的起飛時刻,即使是通俗的小說,它也有起飛的時刻。有的小說能帶你飛到遠方,甚至飛到你沒辦法想像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