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 |
《你可以當好人,但不要好得不像人》:討好者會揣測別人的想法,並以此形塑自己的人生
我當時正在寫文章,順便整理一些電子郵件。但我沒辦法忽視這段美好的故事:九十歲的女士剛買了蘋果的手錶,正在努力學習使用方式。「這可以顯示我的心律嗎?」我聽見她問。 「當然囉,奶奶。看到了嗎?在這裡。」年長的女士說:「我每天早上都會檢查有沒有脈搏,有的話才需要起床。」
2022/11/11 |
「誠信」是專業工作者必備的特質,還是最後的底線?
當每一次我們做出專業決定或是判斷時,也可以用稽核的眼光看看自己,是不是秉持自己所相信的價值觀,也做了當下的自己所能做出最好的判斷。
2021/09/29 |
丹麥藝術家向博物館借8.4萬美金現鈔進行創作,繳回空白作品並命名為《拿了錢就跑》
丹麥觀念藝術家哈寧向博物館索取了8.4萬美金,博物館期待哈寧寄回兩個裝有現金的相框,這將可視化丹麥和奧地利人的平均年收入。但展覽開幕前2天,他們得到的是2個空框架。
2021/02/18 |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能不能加薪,取決於你是不是「有利用價值」的人
很多人以為一定要有碩士學位、要有多少年的工作經驗,才可能在某個領域找到工作賺到錢,其實,身為現代人的我們非常幸運,因為這在你爺爺奶奶或爸媽的年代,學經歷也許是一個事實,但在現代卻不一定如此。
2021/01/22 |
《萬物的價值》書評:最有前景的企業卻運作得像間銀行,這是一種「金融詛咒」
從矽谷的Apple、Google等,到金融業,再到大型藥廠——呈現出一旦失去辨別價值創造與價值萃取的能力,等於是開了方便之門給特定人士,肆無忌憚地僭稱價值創造者之名,以行價值萃取之實,加劇社會、財富與所得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