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諸子百家及九流十家之一,是一種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思想、哲理。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8/05/17 | 精選書摘

《低端人口》:送子女到歐美的上層世界 vs. 活在高風險地底的「鼠族」

在暗無天日的地底,「鼠族」家裡的照明全靠那些嗡嗡作響的日光燈,呼吸著汙濁的熱空氣,空間十分潮溼且蚊子到處飛,走廊的瓷磚表面也滿是髒黏的汙垢。夏天的雨水先是流進廚房、公共盥洗室,接著淹到共同空間,甚至房間裡。

2018/05/07 | 余杰

儒家思想為何與共產黨一拍即合?

儒家以仁為中心的內聖,無法開出民主科學法治的外王。因此,儒家道德理念必須經過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接受吸納西方的民主科學法治,才能完成中國文化的創新。

2018/04/09 | 余杰

北大性侵案沉冤20年,正是中國儒家文化最黑暗的一面

苦命的、卑微的中國父母們,只能暗自祈禱:我們的孩子最好不要是女兒;如果是女兒,最好不要太聰明、太漂亮;如果既聰明又漂亮的女兒上了最高學府,千萬不要遇到「狼師」。

2018/03/30 | 沈建一

台灣不該獨尊儒家思想:總統都直選了還在「君君臣臣」?

儒學長期以來一直受權貴者愛用,將其以仁為本的生活規範化作箝制思想自由的愚民利器,培育出許多唯唯諾諾、瞻前顧後、喪失求真求新精神的人,和現實社會嚴重脫節,我們應該掙脫這個緊箍咒,鼓勵實話實說與學用合一,才能為社會帶來真正的進步。

2018/03/23 | 黑波克

日本老師《論語》教人生:孔子生氣就像「暴走老人」

不要把《論語》當成不容懷疑的教條鐵律,而是該透過《論語》學習思考歷史、思考人生。

2018/03/23 | 黑波克

日本老師用《論語》教人生:孔子生氣就像「暴走老人」

這門課並不是把《論語》當成不容懷疑的教條鐵律,而是透過《論語》讓大家學習思考歷史、思考人生。

2018/03/07 | 說書人柳豫

孔子談救人:「行善不欲人知」才是對的嗎?

孔夫子並不是一位只會空談的老師,他是優秀的人類觀察家。如果能夠幫助更多人,那麼拯救溺水者、收下謝禮就是正確的選擇。

2018/03/06 | 精選轉載

中國式民主有三寶:儒教、共黨、美國大佬

共產黨的領導階層做對了一件事,他們放出來了數以百萬計的留學生。這些脫離祖國洗腦控制的青年,就算是最義和團的那類,照樣也接觸了西方文明、民主自由傳統。

2018/02/05 | 王偉雄

假如不斷重複過同一天,人會變得更好嗎?

電影《今天暫時停止》的主角陷入了一個時間迴圈,不斷重複過同一天、經歷相同事情,他最終領悟到需要自我完善。

2018/02/05 | 王偉雄

假如不斷重複過同一天,人會變得更好嗎?

電影《偷天情緣》的主角陷入了一個時間迴圈,不斷重複過同一天、經歷相同事情,他最終領悟到需要自我完善。

2018/01/08 | 王偉雄

印度文化支配了中國文化兩千年?

印度內政部長辛格稱「印度不費一兵一卒,就在文化上控制並支配了中國逾兩千年」,究竟是對是錯?

2018/01/08 | 王偉雄

印度文化支配了中國文化兩千年?

印度內政部長辛格稱「印度不費一兵一卒,就在文化上控制並支配了中國逾兩千年」,究竟是對是錯?

2017/12/26 | 精選書摘

《生命的學問12講》:說生死——三句話說明儒家的「不死」思想

道家認為順乎自然,死也是生,葉落歸根,瓜熟蒂落,回到大地,新生命又在泥土間生根萌芽,茁長壯大,還開花結果,這樣,死是新生的開端,而人為造作,卻適得其反,反而走向死亡。

2017/11/03 | 王偉雄

人活著不單靠食物,那還靠甚麼?

孟子和耶穌都認為,人之為人的生活與其他動物不同,不只是為了生存,否則有足夠的食物、能存活下去便可以了。

2017/11/03 | 王偉雄

人活著不單靠食物,那還靠甚麼?

孟子和耶穌都認為,人之為人的生活與其他動物不同,不只是為了生存,否則有足夠的食物、能存活下去便可以了。

2017/10/30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度身訂造書單︰中國哲學入門

今次我們力邀台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陳志強,為有意了解中國哲學的讀者開一張書單,讓大家可以一睹這學問的堂奧。

2017/10/28 | 精選書摘

幾個儒家士大夫一面之詞,打倒權傾朝野的武則天

武則天一開始是儒家倫理秩序的受益者,而她最終的失敗也是因為這套倫理秩序,以皇后的名義奪國神器,已經不見容於儒家哲學對正義的定義,如果再要傳之後世,對儒家倫理秩序意味著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