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3/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SEMI預測:2026年全球12吋晶圓廠月產960萬片,美國占比從2022年的0.2%竄升至9%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包括台積電、聯電、英特爾(Intel)和中芯等業者,它們將興建打82座新廠及產線,並於2023至2026年開始陸續量產。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科技雜誌Wired記者撰文盛讚台積電:我在一座半導體工廠見到了神的面容

半導體製造技術不僅複雜,且精準度相當於從地球上拿著手電筒要精準照在月球上的50元硬幣。赫弗南讚嘆這樣的技術已不只是達人等級,而是達到「神的境界」。半導體業者說,目前仍有部分民眾認為晶圓代工業技術層次不高,赫弗南的長文將有助外界對於半導體前瞻製程技術能有更深入了解。

2023/02/04 | 莊貿捷

美中晶片戰爭:當「政治」成為半導體最大考量,聯電將成為下一個關鍵公司?

美中晶片戰爭可能要由「先進製程」擴大到「成熟製程」領域,近來隨著中國華為、比亞迪等指標企業逐漸站穩腳步,中國以成熟製程作為突破口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環境下,聯電2022年第4季季報中,22/28奈米製程的營收年增竟然超過56%!

2023/01/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法說會7大重點一次看:今年營收估微幅成長、3奈米滿載生產、考慮在日本建造第2座晶圓廠

台積電預估,今(2023)年上半年美元營收將較去(2022)年同期些微減少,隨著供應鏈庫存將大幅降低,需求可望於下半年穩健回升。總言之,他們認為2023年全年美元營收將「微幅成長」,長期毛利率達53%以上是可實現的。

2022/12/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3奈米量產暨擴廠,劉德音:深耕台灣破除「去台化」疑慮

對於赴美投資引發的「去台化」、掏空台灣疑慮,劉德音今(30)日致詞時表示,3奈米量產暨擴廠典禮展現了台積電在台灣發展先進技術及擴充先進產能的具體作為。

2022/12/27 | 莊貿捷

《金融時報》:北京不計成本扶持華虹半導體,5顆成熟晶片「堆疊」成1顆先進晶片效能,力拚突圍美國封鎖

中國為了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將扶持二線業者華虹半導體(Hua Hong Semiconductor)擴大產能,業內人士強調,過去如果是1顆先進晶片,現在則是以4至5顆堆疊補足效能差異。

2022/1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矽晶圓明年出貨成長恐放緩,SEMI報告:2021至2023年全球新建84座晶片廠,投資總金額超過5000億美元

大家將目光放在了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台積電(TSMC)新晶圓廠,卻忘了其他國家也如火如荼地在蓋晶圓廠,2021年至2023年共有84座新廠開始興建,投資總金額超過5000億美元。

2022/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赴美設廠,半導體在地製造「逆全球化」成趨勢,業者:其他國家無法複製台灣3優勢

中華徵信所指出,包括台達電、和碩、金寶、緯創、英業達、佳世達、光寶科等大廠今年都先後展開新一波東進。一旦供應鏈整個移動,台灣的相關技術、人才也勢必跟著外移。台積電供應鏈業者表示,國際級大企業原本就應該貼近服務客戶,將台積電赴美設廠視為「掏空台灣」,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事情」,應不致削弱台灣半導體競爭力。

2022/12/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向美商務部反應赴美設廠成本高、人力不足,《華爾街日報》形容「誕生之痛」

台積電11月致函美國商務部,反映在鳳凰城設廠面對的建造成本與工程不確定性,使得在台灣建造同等先進晶圓廠的資本密集度大大降低。台積電在信中表示,在美國製造晶片的真實障礙是「建造與營運的比較成本」。

2022/12/06 | 精選轉載

台積電先進製程轉移到美國該擔心嗎?其實「不在台灣的台積電」才是護國神山

美國是鐵了心把部份先進製程移到本土的,哪怕張忠謀已經三番四次說出本土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但這對美國來說是百年大業,不是單單用錢來衡量的,更牽涉到中美霸主之爭,美國未來的地位,如果台灣一定要反對,難道日本的下場不是警惕嗎?

2022/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擴充3~5奈米先進製程產能,成美國最大晶圓製造商,因應客戶配置台美韌性供應鏈

外界預期台積電未來4至5年,可能在亞利桑那州擴大5奈米甚至3奈米的先進晶圓製造代工產能,預估到2027年,台積電可能成為美國最大的晶圓代工製造商。

2022/11/24 | 莊貿捷

三星3奈米製程搶單台積電:傳大客戶輝達、高通變心,專家指「良率」是最大罩門

《韓國經濟新聞》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三星將為輝達、高通、百度等公司代工3奈米晶片,但是良率遲遲無法突破。

2022/11/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經濟部長王美花(下):台版晶片法案減稅、龍科3期推進1奈米,鞏固半導體領先地位

王美花表示,政府為台積電將來製程推進至1奈米時的擴廠需求,早已討論好一陣子,因台積電大本營在竹科,且新竹到桃園有地緣方便性,可讓兩邊供應鏈廠商能就近相互支援,所以才宣布擴編龍科3期。她透露,桃園市長鄭文燦當年就任時,就已先設想到未來若有半導體廠要的桃園擴廠,該如何就土地、水、電做好準備。

2022/11/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經濟部長王美花(上):半導體在地化也是全球化,台灣三大優勢他國難複製

對於國際擔憂台海危機,是否影響外資投資意願,王美花不諱言說,這的確會是風險公司的考量因素之一。但她表示,美國非常清楚,台灣如果受到攻擊或封鎖,全世界受到的災難,會比俄烏戰爭嚴重很多。北韓頻頻發射飛彈,韓國也有風險;中國若封鎖台灣,對自己的海運、空運及陸運也會有影響,「大家都有風險,應該管控風險」。

2022/11/14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半導體去台化可能嗎?台灣具備獨有的產業群聚優勢,但須注意兩項隱憂

從中長期來看,雖然各國都為了防止晶片再度因黑天鵝事件斷供,紛紛試圖增加國內半導體產能。但未來亞洲仍會是半導體製造的重鎮。企業最終在風險與利益權衡下,交給亞洲地區代工仍是更具比較利益的選項,而之中台灣的半導體發展又會如何?M平方統整一項優勢及二項隱憂。

2022/11/08 | 莊貿捷

美國擴大AI晶片禁令,台積電要求中國客戶自報規格、簽署免責聲明,避免掃到颱風尾

美國正在打擊中國人工智慧(AI)產業,而台積電(TSMC)為了避免掃到「美國禁令」的颱風尾,要求中國客戶自行申報規格,還要簽署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