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克羅埃西亞語:Republika Hrvatska),通稱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語:Hrvatska),是位於東南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札格瑞布。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29 | BBC News 中文

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未竟的夢想:無線供電

特斯拉會如何看待我們的未來?「我想,如果特斯拉今天還活在人世,他會說人類更關注舒適,而不是未來及其可能帶來的問題,」佐里克說。

TNL+ 2023/01/03 | 許劍虹(Samuel Hui)

冷戰時期被左翼共產陣營控制的國家,為什麼現在紛紛走上極右翼的道路?

親俄與反俄或者親共與反共都只是手段,但是對民族主義的追求卻是所有東歐後共產主義國家的共識,從俄羅斯到波蘭無一例外。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亭在內,他們都將自己視為蘇聯的受害者,誓言討回當年蘇聯從他們身上所剝奪走的一切。

2022/12/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界盃】阿根廷3比0勝克羅埃西亞晉級冠軍賽,梅西罕見發火成迷因周邊商品熱燒

梅西坐鎮的南美勁旅「潘帕斯雄鷹」阿根廷在卡達世界盃4強賽3比0輕取「格子軍團」克羅埃西亞,贏得決賽門票。而鮮少在球場發火的梅西日前賽後受訪時對鏡頭外的荷蘭球員發火怒飆「你在看什麼?笨蛋?閃遠點」成網路瘋傳迷因圖,如今也成為阿根廷熱門商機,各式周邊商品因應推出。

2022/1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界盃】法國大戰摩洛哥,超越運動的地緣政治與族裔認同對決

除地緣政治外,族裔認同也是議題。法國北非移民眾多,光是摩洛哥國籍人口就70萬人。許多北非裔的法國球迷因此陷入兩難,有人表示「像在父親或母親間抉擇」,也有人說比賽那天臉頰一邊會塗上法國旗,另一邊則是摩洛哥國旗,使得這場大賽注定是場超越運動的地緣政治與認同對決。

2022/12/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界盃】克羅埃西亞PK大戰淘汰巴西晉級4強,內馬爾痛哭:可能不再披國家隊戰袍

克羅埃西亞堪稱是世界盃當中,最會踢延長賽的隊伍,包括今晚比賽在內,他們這兩屆世界盃在淘汰賽的6場比賽,有5場透過延長賽獲勝。克羅埃西亞最終以4比2淘汰巴西後,內馬爾忍不住心碎痛哭,和記者說話時仍難掩情緒、聲音顫抖,坦言自己無法「百分之百保證」將來還會披上巴西知名的國家隊黃色球衣上陣。

2022/10/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因戰爭離境的俄羅斯人居留陸續到期,在國外避提國籍與普亭劃清界線

協助俄人離境的社運人士拉普波特(Eva Rapoport)3日對《美聯社》說,開戰後立即離境的俄人是「受過良好教育、西向的國際化族群」,近日出走的這批「幾乎是所有能夠逃離俄國的人」。

2022/09/26 | 精選書摘

《野生的東歐》中冊:巴爾幹地區有個廣泛流傳的迷思,那就是美國想要從塞爾維亞手中奪走科索沃

本書的作者塔朋是位浪跡天涯的背包客,他深深了解到世人眼中「典型美國人」的形象,就是自我中心與傲慢,對美國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為了讓美國人多了解一點東歐,他先後在2004年與2009年展開長達三十六個月的歐陸壯遊,把他與路人的相遇以及從他們口中獲得的地方知識記錄下來,成為這本《野生的東歐》。

2022/08/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看清雙邊經濟利多一場空,波海三國集體退群,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10年玩完

「巴爾幹洞察」(Balkans Insight)近日刊出東歐研究學者卡臣斯基(Piotr Maciej Kaczyński)專文,他認為中東歐國家與中國交往的主要框架已經從經濟轉為安全考量,該區國家對中國越來越覺得不可信賴,甚至憤怒,關鍵就是中國對俄國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的姑息態度。

2022/07/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批准克羅埃西亞2023年成為第20個歐元國,然而歐元區經濟正面臨艱難時刻

克羅埃西亞2013年加入歐盟時,就已表達加入歐元區的意願。如今在歐元區今年才剛慶祝流通屆滿20週年不久,便傳出克羅埃西亞獲准加入的決定。為了加入歐元區,克羅埃西亞必須符合若干嚴厲條件,包括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與其他歐盟國相同區間,且公共支出必須健全。

TNL+ 2022/05/26 | 許劍虹(Samuel Hui)

盤點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的前因後果,土耳其跟克羅埃西亞又為何出言反對?

北歐5個國家當中,丹麥、挪威與冰島已經加入北約,挪威和芬蘭都與俄羅斯有陸上邊界。如果從拱衛俄羅斯首度莫斯科的角度出發,芬蘭與莫斯科的距離更是比烏克蘭少了95.7公里,威脅還比烏克蘭加入北約更大。

2020/12/30 | TNL 編輯

克羅埃西亞140年來最強地震:規模6.4、震源深度僅10公里,鄰國預防性關閉核電廠

克羅埃西亞(港譯「克羅地亞」)近兩日發生多次淺層地震,其中1次地震規模6.4,為當地帶來巨大損害,已知至少7人死亡。巴爾幹地區地震很常見,但極少強震,這場地震讓周邊國家感到緊張,斯洛維尼亞因此預防性關閉國內唯一核電廠。

2020/01/25 | Louis Lo

【圖輯】波士尼亞難民營:克羅埃西亞的動物住得都比我們好!

上百位來自中東與非洲的移民,住在波士尼亞邊境森林的一個營地裡。隨著巴爾幹半島寒冬來臨,他們缺乏食物與衣物,暴露在龐大的生存風險之中。

2019/12/18 | 精選書摘

《南斯拉夫史》: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後,歐美面臨要不要承認新國家的兩難

聯合國祕書長基本上是反對南斯拉夫分裂,希望維持聯邦體系。正因為聯合國抱持這種態度,南國內戰屬內政問題,聯合國根據《憲章》不便干預。而美國原則上亦持相同立場,反對承認斯、克兩個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