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兒少

未成年人(未成年者或未成人)是一個社會學和法學概念,即尚未發育成熟的人,與成年人相對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03 | 李秉芳

檢警搜索要求炎亞綸到案說明,性侵和偷拍未成年者影片將面臨什麼法律後果?

依照《兒少性剝削防制法》相關規定,製作兒童少年性私密影像,最輕的刑責是有期徒刑1年以上,最重可以到10年以上。另外針對未滿18歲的兒童少年性私密影像散布、販賣,法律也都有額外加重的罰則。

2023/05/25 | 李芯

台灣兒少自殺原因「校園問題」5年提高6倍,專家籲應去識別化進行「死亡回顧」

成大公衛學科暨公衛研究所教授呂宗學指出,想要探討自殺死亡原因一定會有隱私、不可告人的故事,因此在執行死亡回顧時時不會太深入討論個案細節,更不會咎責,而是關注在事件的可預防性,所有個案都只是對未來防治的啟發。

2022/11/19 | 姜冠宇

台灣兒少自殺防治的基石,不是樓不要蓋高,也不是中秋烤肉別讓孩子買煤炭

台灣被問到青少年自殺率,那個衝動形成原因是什麼?這些都才是民眾需要知道的東西。再說一次,自殺預防的基石,是篩查自殺衝動,那些樓不要蓋高、不要中秋節烤肉讓孩子有機會買煤炭,其實不會抹消自殺的可能。

2022/11/18 | 李芯

兒少抗議面對課業壓力時「政府在哪裡?」國際委員建議:政府要主動出擊

國際審查委員、澳洲兒權專家托賓(John Tobin)提及,心理健康方面,中央、地方政府不只是要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也要有一些預防機制,因為在兒少需要諮詢輔導之前,可能已經有很多警訊,「換句話說,我們要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等待。」

2022/11/16 | 李芯

高樓數量和跳樓輕生究竟有沒有關聯?民團質疑搞錯重點,衛福部心健司長:被斷章取義

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表示,隨著台灣這10年來工業化、商業化的發展,家庭支持力道降低,兒童、青少年到青年的自殺率緩步上揚。「這5年大家可以看到,青年、青少年的自殺率有突然增加,但是如果我們把它扣除跳樓的因素,其實就沒有那麼明顯。」

2022/11/09 | 李芯

台少盟發布縣市長候選人兒少政策評比:全台近半數不及格,基隆陳薇仲、嘉市黃敏惠、台北陳時中位居前三名

台少盟今日發布縣市長候選人兒童及青少年政策評比報告,全台有近半數縣市長候選人的分數不及格,但仍有7名獲得超過90分的佳績,包含基隆市議員陳薇仲、嘉義市長黃敏惠以及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等等。

2022/11/01 | 李芯

《少年報導者》上線,鎖定10-15歲兒少談議題、要與「抖音」博眼球

台灣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近期推出給10到15歲孩子的兒少媒體《少年報導者》,在媒體業待了超過20年,總監楊惠君發現新聞業現今不是和同業競爭,而是得和抖音「搶眼球」。因此,《少年報導者》透過圖文、聲音與遊戲等多元形式,和10到15歲的孩子述說國內外重要社會議題。

2022/09/06 | 賴冠伶

Instagram違反GDPR遭重罰4億500萬,主因為未善盡對兒少個資保護義務

英國資料諮詢公司的所有者卡羅琳・卡魯特斯(Caroline Carruthers)表示,Instagram 在讓青少年設立商業帳戶時,沒有考慮到對青少年的隱私責任,並且在使用者的隱私設定中也「明顯缺乏關注」。

2022/08/18 | TNL 編輯

近10%兒少安置後返家1年內再受虐,監院調查報告要求衛福部、高市府檢討改進

衛福部提供的數據顯示,近3年結束安置的兒少,在返家後1年內有7.7到10%會再被通報,有5.4到6.4%則會再度被列為保護個案,其中甚至還發生重大而虐致死案件,侵害兒少的生存權。

2022/07/21 | TNL 編輯

政院通過《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修正草案,公立校長、教師若犯性騷擾,無需上報即可解聘或免職

教育部人事處長王崇斌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中指出,這次修正內容涉及到4個面向,第1個是不適任教育人員解聘或免職的法定事由,第2個是處理程序,第3個是消極任用資格,第4個是任用前的查詢作業。

2022/05/12 | TNL 編輯

監察院報告:台灣連續2年兒少人口負成長,兒少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卻不減反增

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已經連續2年兒少人口負成長,近4年內兒少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卻不減反增,傷亡率更成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後段班。現今各級政府對於降低兒少無照駕駛及騎乘機車傷亡人數、掌握事故傷害數據、落實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通學環境等面向作為皆有待改進。

2021/12/09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兒少保防線失守:為何多次通報也無法阻止孩子受虐致死或重傷?

104到109年間,我國兒少人數驟減42.7萬人,但受虐兒少卻不減反增,通報增幅超過50%,這幾年間,台灣兒少的三級防護網出了什麼問題?

2020/09/02 | 李秉芳

14歲少女遭網路誘拐非「個案」;立委、民團指「安珀警報」機制失靈

網友在公開社群平台提供警方目前辦案進度以及嫌犯相關個人資訊,但也可能使嫌犯透過網路公開平台,了解目前警方辦案進度,進而湮滅相關證據或轉移窩藏地點。

2020/02/13 | 讀者投書

時常忽略的兒少權益:離婚協議書應增列未成年子女會面與扶養費

反新加坡與香港的離婚程序中,多詳細兒少於父母離異後之後續照顧的保障作法,反觀台灣的書表中並未有未成年子女會面、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的約定項目,故當事人也未必自行約定,直接傷害兒童的權益。

2015/12/14 | TNL 編輯

千份問卷調查兒少關注議題,兒盟:孩子最擔心食安問題

對於校園民主問題,包括了校風自由度不足、課堂上不能表達自己想法等。兒少代表表示,打籃球也可以健身,為何一定要跳健康操?又為何女生「一定要穿裙子」?

2015/11/13 | Kenzo

廢除刑法227替兒少性行為除罪? 柯P簽承諾書表達反對立場

議員徐弘庭問柯,該法規範未成年性行為,存廢兩方也有很大的討論,問柯對於法條是否廢除,有無意見?柯文哲思索一下說:「這個未滿十六歲,應該還是不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