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兒童

兒童(英語:child),是指從生命誕生之始到成年期之前的人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2 | 精選轉載

小孩說肚子痛,檢查卻一切正常?小兒腸胃科醫師談「功能性腹痛疾患」

小朋友頻喊肚子痛,但檢查卻一切正常?「兒童功能性腹痛疾患」往往是檢查沒有結果,但腹痛怎麼也好不了的病症。即使醫師根據腹痛的位置與特徵診斷出來,但到底什麼是「功能性腹痛疾患」呢?好虛幻的診斷,讓人不知道該怎麼辦。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聯合國演說,促全球反對俄羅斯種族滅絕,呼籲剝奪其安理會否決權

澤倫斯基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身穿招牌軍服,自去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首次與俄羅斯官員共處一室,俄國官員則滑著智慧型手機,明顯一臉不在乎的樣子。他重申烏克蘭的立場是,否決權屬於前蘇聯國家,蘇聯是二戰勝利者之一,聯合國是在戰後成立,因此否決權不應被普亭(Vladimir Putin)領導的俄國獨占。

2023/09/16 | 邱宜君

高市2名幼兒目睹雙親被殺,誰能幫孩子?衛福部及法務部說明協助進度

高雄市昨上午發生兇殺案,63歲吳姓男子疑因長期不滿噪音,持刀上樓殺害30多歲羅姓夫婦,羅家就讀國小一年級、幼稚園的兩名幼子目睹不幸發生。兩名孩童雖非刑案被害人,但身兼目擊者、被害人家屬、未成年人等多項身份,後續的心理創傷的療癒,將涉及法務部、衛福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及所轄單位的長期協助和追蹤。

2023/08/27 | 精選書摘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別急著對孩子們的「好奇心、活力與追求新奇」投藥

如果我們不要強迫孩子做他做不來的事,相反地,我們讓孩子往他的特質去發展人生:愛冒險、對有興趣的事物全心投入、擅長同時進行許多事、熱情、動作快、點子多、顛覆傳統、不愛墨守成規等等,讓過動兒有機會發揮這些珍貴的特質,就如同書上所說:過動症不再是病態,而是一種會發光、發亮的特質。

2023/07/25 | 精選書摘

《當管教變成虐待》:為什麼即使有監視錄影, 幼兒園的虐待仍然持續發生?

我和婆婆一起出席市政府舉辦的聽證會時,也曾怨嘆市政府的負責官員當時為什麼沒有發現問題。我家孩子的受虐影像我看了無數次。我的結論是,大約有20台監視器同時運作,即使只針對某一台螢幕進行即時監看,除非對畫面進行放大和追蹤,否則很難發現異常的虐待行為。

2023/06/28 | 蕭如芯

聯合國調查報告:俄羅斯任意拘留大量平民、草率處決77人,烏克蘭也被控虐待被拘留者

根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處的調查報告指出,烏克蘭與俄羅斯在戰爭當中,均作出違反國際法與人道原則的非法居留行為。此外,在最近聯合國秘書長向安理會提交的報告當中,也指控烏俄在戰爭中,雙方皆曾損害兒童權利。

TNL+ 2023/06/17 | TNL國際編譯

美最高法院裁定維持《印地安兒童福利法》,原住民仍可優先領養原民兒童

這項法案緣起於當時國會調查,發現在1950至1970年代間,有三分之一的印地安孩童被迫離開原生家庭,且要與非原住民家庭或與部落文化無關的機構共同生活。為確保類似問題不再出現,這項法案建立了三種方案:首先,當原住民孩童要被領養或安置時,他們會優先考量小孩的親戚,接著是同部落的其他家庭,接著是其他部落的家庭。

2023/05/24 | 張博丞

美國伊利諾州451名天主教神父性侵1997名兒童,檢方消極處理是「不願再揭開兒童的傷疤」

一名被指控虐待許多小男童的神父,被教區的兒童稱為「快樂之手」,他多年來一直逃脫法律制裁。檢察官在面對指控時,往往選擇消極處理,原因是不希望為了懲罰他,讓孩子們面對法律程序,再度揭開他們的傷疤。報告表示,該名神父在1990年開始受到指控後,便多次更換教區,直到2008年才結束神職工作。報告稱,他從未因虐待孩童而受到懲罰。

2023/04/14 | 廣編企劃

慢飛天使的羽翼,輕柔地鼓勵了我:晧晧和我的早療成長之路

根據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統計,發展遲緩兒的發生率約為6%至8%。早期療育是提供0到6歲發展遲緩的幼兒及其家庭所提供的整合性服務,透過專業的支持和特殊的教育方法,幫助他們發展最大潛力。

2023/04/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31名烏克蘭兒童遭送至俄「夏令營」半年,返家後訴:我們被對待的方式和動物差不多

自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入侵以來,近1.95萬名烏克蘭兒童遭俄羅斯以「夏令營」名義,送至俄羅斯或俄國占領克里米亞。在歷經複雜交涉之後,有31名孩子終於回家。這些孩子被迫在夏令營待了4到6個月,期間還一再更換地點,甚至被關在個別的建築之中。而俄羅斯的營區內目前還有其他孩子,一名回家的女孩表示:「看著他們在圍籬後方哭泣,讓人心都碎了」。

2023/04/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兒盟調查指出兒少課業壓力大,睡眠偏少,監委: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是國家重視兒童人權

監委說,現行教育法制設計,讓教師與「學生或其代理人」在教評會審議前有接受調查訪談機會,但進入教評會審議階段,卻只保障教師陳述意見的機會、不保障學生及其代理人作為「相對人的權利」,不符合兒童權利公約規定。

2023/03/31 | 廣編企劃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2023/03/24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奇蹟般的《世界人權宣言》,如何改變二戰後殘破的國際秩序?

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的誕生,是出於確保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整個人類造成的史無前例的的恐怖悲劇不再重演的美好願景。就在2023年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宣言距發表已滿75週年之際,《瑞士資訊》聚焦於《世界人權宣言》是如何孕育而生的,以及在當今這個時代其是否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TNL+ 2023/03/19 | TNL國際編譯

紐西蘭研究:國小學童每晚少睡39分鐘,身心狀態及學校參與表現就會變差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研究團隊,針對當地100名年齡介於8到12歲的孩童,分成兩組進行為期一週的實驗。參與實驗的孩童,除了有一週正常的睡眠時間外,則被分為提早一小時及晚一小時睡覺,以觀察不同長度的睡眠,是否會對孩童造成影響。

2023/03/12 | BBC News 中文

AI開始接替人類完成訊息、email撰寫,這種技術會不會改變我們的大腦?

機器開始接替我們完成給同事、朋友和親人發訊息這件事的部分努力,這個過程中是否有可能剝奪了一些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東西?它是否在抽走我們的個性和人類互動的樂趣?甚至,這種自動完成技術會不會改變我們大腦的工作方式?

2023/03/01 | 品粹牙醫咖啡館

小朋友老是用嘴呼吸?口腔顎面肌肉障礙,不用拔牙也可以矯正?

當肌肉持續進行錯誤的吞嚥、呼吸、咀嚼時,牙齒的受力會失衡,齒列自然很難位在該有的位置上。肌功能矯正器的目的是改正錯誤使用的肌肉,使顏面與口腔的肌肉恢復正確的功能,讓牙齒回到平衡且和諧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