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內閣

內閣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機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7 | 邱宜君

承諾女性閣員至少3成:侯、柯、賴今首度公布女性政策、少子化對策

台灣女董事協會今舉辦《2023剛柔並濟大未來論壇》公布最新《女性治理白皮書》,台灣上市公司14%由女性治理,女性領導者的優勢,有助公司在地緣政治危機下保持穩健成長。這股力量,連總統參選人都無法忽視,三位參選人選擇在此論壇首度公布自己的女性治理政策。

2023/05/30 | 《思想坦克》

侯柯相繼提出「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恐怕會讓行政院長的角色更加尷尬

從2004年陳總統、2015年馬總統願赴國會報告,多數被封殺的理由,都在於朝野對問答方式有質疑。按照憲法規範,總統不宜對立法權有太多「檯面上」的影響力,假設採取即問即答方式,很容易總統每句話都是政策,必定影響立法與政策進程,那行政院長功能將更被弱化。

2023/03/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政府驚險挺過不信任案,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幾乎可視為通過,相關爭議一次看

投票後法國總理柏納在推特寫道:「我們完成了這個對國家極其重要改革的民主進程。懷著謙卑與感謝,我盡到了我和政府的責任。」包括在野的社會黨主席等左翼政治人物,一致呼籲撤回法案並揚言將「持續戰鬥」,並稱總統馬克宏造成社會與政治危機,「國家遭到癱瘓,總統被孤立。」

2023/03/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年改法案延燒:在野黨提出內閣不信任案,馬克宏考慮「解散國會」

一位政治顧問告訴《世界報》,「很難預知事態將如何發展。」無法預料馬克宏是否能找到政治僵局的出路,法國政壇風雨欲來。據幕僚表示,馬克宏沒有後悔,「他清楚意識到這是代價高昂的勝利,但這決定是為國家利益而非自身政治利益。」

2023/02/14 | 《思想坦克》

「台灣有事」下的台灣-菲律賓關係(下):小馬可仕團隊有哪些關鍵角色?如何促進兩國合作?

攤開對外發言,可以了解到小馬可仕並非「親中」或是單純的投降主義,菲律賓至今尚稱穩健的外交政策,背後也有其具豐富經驗的團隊影響。然而比起結盟夥伴來說,更親的恐怕還是自身親戚。

2023/02/06 | 精選轉載

希望新任內政部長林右昌切中病端的檢討,會是陳建仁內閣ㄧ個亮眼的開始

終於,新任內政部長林右昌1月31日發表了一份他個人對民進黨敗選的觀察檢討。終於提出了:「疫情造成的相對剝奪感」是民進黨敗選的主因。我衷心希望,陳建仁領軍的新內閣,能夠對症下藥,讓所有因疫情受到影響的百姓,都能夠得到應有的幫助。

2023/02/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陳建仁借調薪資惹議中研院釋疑,普發現金、口罩令鬆綁、疫後復甦成新內閣首要挑戰

對於近日媒體報導質疑陳建仁自中研院借調出任行政院院長,是不捨特聘研究員的49萬元高薪,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接受媒體聯訪時,做了相關分析。黃進興認為這是不公平的說法,也是對特聘研究員的設置不了解所致。

2023/02/01 | TJ

【關鍵眼中盯】陳建仁內閣流露出「扁朝末期」的味道,但國民黨內又能提出更好的名單嗎?

當管碧玲、梁文傑這些常在網路上和人吵架的民代入閣,代表民進黨政府用八年終於洗完了蔡英文身邊的人才,不過國民黨還沒有進入總統府,好像就已經遇到了人才荒。舉個例子,如果國民黨要組閣,文化部長可以是誰?

2023/02/01 | 《思想坦克》

從「衝衝衝」到「穩穩穩」,穩中求勝是陳建仁內閣的重中之重

如果說蘇內閣是「衝衝衝」的戰鬥內閣,那麼陳內閣的任務就是「穩穩穩」的防守內閣。從這個角度切入,目前已知的入閣成員,在內外兩方面,都符合「穩」的要求。

2023/01/25 | TNL 編輯

傳蔡英文農曆年間約詢,前副總統陳建仁答應出任行政院長

陳建仁將接替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的消息,在民進黨內已經傳了一段時間。外界預料總統府1月26日應會對外公布行政院長人事。不過媒體1月25日傳出蔡總統已經在農曆年期間與陳建仁見面,陳建仁答應接下行政院長重任。

2023/01/22 | 《思想坦克》

看不見煙硝的「戰時內閣」終結:蘇貞昌時代對總統權力及後繼者的影響

蘇貞昌院長在2019年1月接任之後,施政滿意度從最低的3成,一路到疫情初期來到近6成,這應該是總統民選以來,滿意度曲線最特殊的行政院長。告訴所有執政者的是,人民是會肯定並且感謝,帶領全民走過一段特殊、相當於戰爭但沒有煙硝的時代。

2022/12/27 | 王克殷

「四面楚歌」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下台嗎?一個台灣記者的觀點

岸田內閣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個人魅力不夠?美國不喜歡?這種似是而非,LINE群聊天用的笑話跟廢話,怎會是問題所在!筆者認為,最大因素還是「人事」,潛在的用人問題,讓內閣沒有構成戰鬥隊形。

2022/12/14 | 讀者投書

民進黨為何短短數年之內流失百萬民心?綠營支持者韓粉化,難以擺脫「尾巴搖狗」的宿命

民進黨根基猶在,與其只想換換幾個人做做樣子,更該全面檢討這6年下來府院黨的各項缺失,即使會遭到側翼網軍或者勢力要角反咬,也將它視為刮骨療傷的陣痛期,因為這才是讓民進黨真正重生的。

2022/10/22 | 精選轉載

誰來接任英國首相?内閣辦公室首席「捕鼠大臣」賴瑞似乎是最佳選擇

早在強森遭受各方抨擊時,就傳出「森下喵上」的聲浪,在一切獲得明顯改善前,不滿的英國民眾似乎更傾向支持這位在官場走跳逾十年的喵喵,讓我們一覽這位喵界政要在位多年的貓貓政績:

2022/07/26 | 張 郁婕(CHANG, Yu-Chieh)

日本前首相菅義偉重點政策「小朋友廳」,前陣子鬧出更名風波竟也和統一教有關?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殺以來,統一教與自民黨政權間的關係,也是一大焦點。目前傳出,前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小朋友廳(こども庁)」在上路前夕突然改為「小朋友家庭廳(こども家庭庁)」的爭議,背後也有宗教勢力介入,引發話題。

2022/07/08 | TNL 編輯

「我放棄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英國首相強森辭去黨魁,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誰能取代他?

自週二(5)日以來,強森內閣已經有59人辭職,強森說明他此前遲遲不願辭職的原因,是因為他有責任回應2019年時選民的期許。

2022/07/06 | TNL 編輯

英國內閣戲劇性離職潮:短短10分鐘2位重量級部長相繼辭職,強森政府這次會垮台嗎?

《大都市報》(Metro)形容這波離職潮讓「強森政府瀕臨崩潰」,而強森的密友則告訴《BBC》,「明天這個時候一切都會結束」,「沒有任何首相能在兩位重量級部長辭職後倖存下來。」不過《衛報》則指出,強森以固執著稱,他不太可能僅僅因為兩位部長決定離職而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