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全球化

全球化是世界觀、產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換,所帶來的國際性整合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7/13 | TNL國際編譯

蘇格蘭巴勒珍藏館獲頒「2023年度博物館」,負責遴選的Art Fund能為入圍的博物館帶來哪些效益?

本屆獲獎者、首位入選該獎項的巴勒珍藏館主要展出蘇格蘭女商人康斯坦斯・巴勒(Constance Burrell)及其丈夫威廉・巴勒爵士(Sir William Burrell)的數千件蒐藏品,這些蒐藏品的年代幾乎涵蓋全球5000多年的藝術史。自2022年重新開放以來,該博物館已經吸引50多萬名遊客到訪,並為格拉斯哥地區帶來超過2000萬英鎊的收益。

2023/07/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張忠謀:拜登說「工會回來了」聽了有點刺耳,國家安全至上「這還能算全球化嗎?」

張忠謀說,全球化的基礎是各持經濟比較優勢的分工合作,現在則是國家安全、科技領先(與國家安全有關)、以及經濟領先的重要性,已在全球化之上。他認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定調為競爭與合作,至少目前,競爭成分高於合作。

2023/06/12 | 方格子vocus

科技業大裁員,到處都缺工,但勞工哪去了? 美國超低失業率之謎

新冷戰格局下的結構性反轉,已經反映在勞動就業市場上,就成了美國傾全力拉攏全球製造業回流本土,亟需新的技術勞工加入。但美國大學們,卻沒教學生們如何扮演新鮮好用的肝,也造就了今日美國勞動市場的緊缺。

2023/05/31 | 精選書摘

《邊界的故事》:羅馬帝國極盛時期象徵──哈德良長城

從史上第一塊界碑、羅馬帝國的哈德良長城,到今日的以色列隔離牆、美墨邊界、中國的網路長城,作者講述邊界的興築與頹圮,它引發的衝突與苦難,以及我們該如何重新思考「邊界」⋯⋯。

2023/05/29 | 陳海粟

【書評】《For Better or For Worse》:越南男女運用不平等的全球化,打造一段「相對平等」的跨國婚姻

通過傾聽女性主體的聲音——她們對婚姻的思考,對家庭的思考,對父權的思考,對自我的思考;以及傾聽男性主體的聲音——對傳統男女價值觀的反思,對婚姻的反思,對自我的反思,對男性氣質的妥協,我們看到了跨國婚姻也可以成為一種「折衷的平等」——與父權妥協,與社會結構妥協,但又不妨礙實現自我的策略。

2023/05/24 | The Outlaw Ocean Project

【罪行海洋 EP2】船長好似上帝一樣,他們可以打人,也可以殺人

大多數政府都沒有興趣應對海洋上無法無天的情況,因為難度高,成本高,且只帶來最小的政治利益,因為這個領域的大多數受害者是沒有記錄的外國人。當他們採取行動時,通常都是笨拙、無效的。

2023/05/02 | 讀者投書

看見台灣產業獨步全球:112學年度統測國文取材有技職、有實用、有亮點

全球化讓市場有了更寬廣的銷售天地,但日益激烈的競爭下,也帶來了難以駕馭的經濟和文化的挑戰。台灣的各行各業無不思考升級轉變,所有的專業技術職人皆在自己的專業技術領域裡,不斷的突破創新。這些就是技職學子所應該要學習的態度,也是新課綱希望學生能適應現在、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素養」。

2023/03/20 | 精選書摘

《暗黑經濟》:我們何以至此?冷戰後非法勾當擴張的動力

跟世上其他很多國家一樣,敘國的戰亂,部分是由非法勾當資助的。走私毒品、人口、石油及古物,偷運香菸等其他違禁品,都提供資金以購買武器、發糧餉給戰士,由阿塞德的政府軍到各路反抗軍、恐怖團體,各造皆然。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張忠謀、《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對談重點一次看:半導體供應鏈兩極化、台灣工作文化具優勢

針對美國半導體產業政策想讓中國晶片發展腳步緩下來,張忠謀首度公開表態說,「我對這點沒什麼意見,甚至說我支持這樣方向」。與會業者說,美國不僅是台積電最大市場,台積電最大的供應商也在美國,當台積電面臨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的壓力增大時,從近年台積電中國市場比重下降情況,就可看出台積電的選擇。

2023/03/04 | 芭樂人類學

誰在非洲發明了東亞功夫?如何撰寫武術「真正」的歷史

阿里師傅講武術的真正歷史或原始來源,不僅僅挑戰了我們如何理解非洲和亞洲中間文化交流歷史的敘述,也挑戰了我們如何將「非洲」和「亞洲」視爲互斥的文化並地理範疇。

2023/02/10 | 方格子vocus

全球化已死?全球化 vs. 去全球化、長鏈 vs. 短鏈,一場品牌和廠商的數十年博弈

「不知道喊真的還喊假的。」是所有廠商面對短鏈生產的第一反應,面對這場未知博弈,供應鏈多半保守以待。也導致長年來,分散風險、短鏈供應,只是概念上的意義,僅少數廠商實驗性超前部署,但也只是小量生產,不敢放手重押。

TNL+ 2023/02/10 | 李少民

在中共邏輯裡「左傾激進總是比右傾保守好」,間諜氣球事件再次印證這一點

臺灣很多人是希望和中共緩和關係的,但他們往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為什麼?就是因為中共的「左比右好」,中共歷屆官員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只會越來越激進,因為這樣才安全。如果這個主管臺灣的官員被認為親台,立場不堅定,甚至通敵,那他的官運就基本完蛋了,而且還可能被關起來。

2023/01/27 | 《思想坦克》

全球正面臨空前複雜的經濟危機,唯有抱持「悲觀的積極主義」才是出路

當今我們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危機以及通貨膨漲乃至滯漲的局面,比起過去更加的複雜。全球化的終結更斬斷了大家逃離這場經濟災難的出路,加深了地緣政治的危機。不誇張地說,此後人們即將面臨的歷史巨變,恐怕都是上幾個世代加總也未能及的。

2023/01/25 | TNL特稿

《新視界》推薦文:從視覺藝術出發,探討歐洲主場景碰撞中國文化,引發一連串既創新又燦爛的效應

本書以圖像學為核心,探討兩百多張珍貴圖像史料及多語種的文獻,並超然於歐洲或中國本位,以淺白文字及靈巧思路,從具體到抽象、宏觀到微觀、生活場景到宇宙論述、宗教神話到科學技術,內容博學又引人入勝。讀者將會發現,今日的生活與這場交流竟有如此高度的關聯。

2022/12/28 | 精選書摘

皮凱提《資本與意識形態》導讀:唯一疏漏是對列寧式中國共產黨運作方式不夠瞭解

皮氏的不平等大歷史檢視,至少有一個視角我在以往西方學術著作中不曾見過:他坦然面對過去數百年歐美強權在殖民主義、奴隸制度等方面所造的孽。老實說,今天世界各地的不公不義不平等,有許多是歐美強權帝國主義造孽的後果。

2022/12/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50淨零碳排,56%民眾不清楚政府減碳規劃:廖俊智建議天然氣「去碳燃氫」發電,蔡明忠期盼政府做3件事

廖俊智建議,台灣應持續推動並密切追蹤天然氣的「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展,不但能達成減少碳排、可作為穩定基載電力來源、被歸類為綠電三大效益,其副產品碳黑或碳粉,更能作為重要工業原料甚至備用能源。最後,廖俊智呼籲全民支持減碳。為達成此目標,就要先有合理的碳稅費及合理的電價,如此才有支持的力量。

2022/12/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人才赴美恐掏空台灣?經濟部4點駁斥半導體「去台化」,張忠謀: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近壽終正寢

台積電外派數百名台灣員工赴美,引發「掏空台灣」憂慮。台積電高層緊急滅火,董事長劉德音、魏哲家、經濟部接連反駁。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認為,強調,重點不是人才外流,而是「人出去後,是否有機制讓他回流」,若能夠把國外經驗帶回來,對台灣就是好事。

2022/11/2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西元一千年》:哥倫布、麥哲倫是開拓者?他們只是懂收割啦!

《西元一千年》展示了來自遠方的商品、人們和想法如何幫助奠定了我們世界的基礎。這本書也突出了歐洲以外的地區,讓我們瞭解到,美洲在貿易中的聯繫比過去想像的要緊密得多。並且,還展示了非洲如何擁有一個複雜的貿易路線網絡,為後來的歐洲開發鋪平了道路,正是在這一時期建立的貿易網絡和渠道,為五個世紀後歐洲的黃金勘探時代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