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
媒體披露德國對中戰略草案:聚焦限制中國在西巴爾幹影響力,批中國侵犯人權、計畫深化對台關係
在這份草案中,德國還批評北京對俄羅斯的友好,烏克蘭遭入侵前兩國的聯合聲明「不符合聯合國憲章主權國家平等的原則」,強調未來德國和歐盟與中國的合作將取決於中國如何處理對俄關係。德國在文件中也批評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唯有和平且雙方都同意才能改變台海現狀」,並打算深化與台灣的關係,「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不違背所謂的一中政策」。
歐盟和北約合作聯合聲明,以及歐洲國家強化對日本和台灣的來往,諸多作為交織之下並非偶然。由於俄烏戰爭和「一帶一路」對歐盟造成的政治和經濟衝擊,促使歐盟國家因應價值觀的差異,從而開展身份建構的過程。理解歐盟和北約在永續發展與民主價值的準備,有助於台灣超越政治現實,強化與西方國家的結構,從社群的一份子協助歐洲推動全球發展計畫。
歐盟與東協14日在布魯塞爾召開首次集結各會員國領導人的實體高峰會,該峰會意義在於在美中對立情勢下,表達不想選邊站、互為彼此「第3選擇」的地緣政治意義。同時歐盟基於「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畫框架對東協投資100億歐元,主要領域將與再生能源轉型、數位轉型等基礎建設有關。
歐洲智庫布魯塞爾經濟暨全球研究所(Bruegel)資深研究員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現在是歐美與「一帶一路」競爭的好時機,因為中國在疫情下已喊停許多相關計畫,加上內部經濟窘迫,資金需要留在國內,因此在海外灑錢的能量大減。艾西亞表示,巴爾幹半島才是歐盟全球門戶計畫的關鍵地區,歐盟應該把力氣放在這裡。
在這份草案中,德國還批評北京對俄羅斯的友好,烏克蘭遭入侵前兩國的聯合聲明「不符合聯合國憲章主權國家平等的原則」,強調未來德國和歐盟與中國的合作將取決於中國如何處理對俄關係。德國在文件中也批評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唯有和平且雙方都同意才能改變台海現狀」,並打算深化與台灣的關係,「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不違背所謂的一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