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兩岸關係

海峽兩岸關係,或稱臺灣海峽兩岸關係,通稱兩岸關係、臺海關係,部分人士稱陸臺關係亦或中台關係,是指位在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30 | StockFeel股感知識庫

海峽貿易戰:中國研擬取消ECFA,是拿國民黨的政治遺產向民進黨宣戰

貿易戰的人道成本最低,並不會像豹式坦克、洲際飛彈一樣橫掃人命,因此許多總體戰、大型戰役的前兆都是貿易戰。事實上,海峽貿易戰持續已經持續超過四年。2019年7月31日,中國單方面宣布禁止以自由行的方式在台灣觀光,為2020年年初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投下新的議題炸彈。

2023/09/25 | BBC News 中文

郭台銘參選的三大解讀:首富的盲點、台灣政壇的「八年魔咒」與泛藍分化

政治學者翁履中分析,郭台銘的深藍論述,不符合美國理想的美中台關係裡台灣要扮演的角色,而對北京而言,郭的「大中國」想像又與中國那一套不同。在郭台銘宣佈獨立參選後,美國媒體沒有顯得太正面,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大篇幅報導,形容他參選是攪動台灣政壇,只會讓在野陣營更加分裂,「親痛仇快」讓民進黨坐收漁翁之利。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王毅見蘇利文,學者:關鍵字句對美充分表達不滿,雙方仍未見關係緩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表示,從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中美雙方高層交往與溝通幾乎沒中斷過,今年6月以後的高層溝通非常頻繁,但是溝通是一回事,溝通的結果要視中美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上互相的態度與舉措。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華府智庫演說闡釋「3D戰略」,赴AIT華府總部會談1小時,傳美行政官員參與

談到對侯友宜第一印象,「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說,侯友宜已做好充分準備,對兩岸問題的回答非常全面;她認為,侯友宜確實充分理解台灣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不僅是台灣、還包括美台必須共同完成的事情,並已經考慮到所將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TNL+ 2023/09/19 | 柳金財

爭辯中的「福建兩岸融合示範區」,意圖將「大陸-台灣」矮化成「閩-台」小兩岸?

作為統戰的方式之一,也有學者認為「這個融合的做法,一直是他習近平多年來的特色。從經濟融合、社會融合、甚至到文化融合,到最後的心靈契合。當然就是統戰,只是我們會發現說一直以來都是兩種手法,一方面他會對台灣做出一些比如說農產品、漁產品的制裁,二方面制裁後他又希望這些人到中國去發展。」

2023/09/18 | 德國之聲

俄烏戰爭陷入膠著,有沒有改變習近平統一台灣的想法?

在中國目前面臨一系列問題的時候,似乎有不少人認為,打台灣的事可能會擱置起來。筆者以為,習近平雄心壯志並未改變,而何時攻打台灣,就看普亭式的誤判在習近平那裡何時出現,是否會出現。

2023/09/18 | 方格子vocus

兩岸關係學者「避談習近平」猶如佛地魔,無疑是對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

習近平近來的許多政策,影響兩岸關係極為深遠。兩岸關係學者們避談這些政策的優劣缺失,不願意去討論到習近平大權獨攬,可能終身執政的局面,無疑是故意對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

2023/09/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學者傅泰林:中國不會因經濟陷衰退而對台動武,但會對外部威脅加強震懾

1989年,中國大批學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抗議,經濟也陷入困境。當時中共領導人鄧小平以武力鎮壓學生,而非對外動武,之後中國對外採取協商姿態,務求國內社會保持穩定。傅泰林表示,中國不但沒在國內不穩時對外動武,反而對外展示和解與合作的姿態。這是由於中國能審查資訊,透過媒體進行官方宣傳,進而控制輿論。

2023/09/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訪美:赴智庫談兩岸「3D戰略」,李昌鈺出席僑宴力挺、「巧遇」紐約市長互祝成功

侯友宜15日展開訪美行程,首站前往紐約,並到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外交關係委員會(CFR)等智庫進行座談,針對智庫所關心的兩岸、外交、國防等議題與美方進行交流。侯友宜表示,盼藉此行向美國各界傳達,台灣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會稱職扮演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角色。

2023/09/15 | 美國之音

馬斯克稱「台灣類似中國的夏威夷」挨批無知:原本獨立的島嶼被一個大型陸地鄰國吞併了

「這裡最根本的問題是台灣,」馬斯克說。「從他們的角度來說,這可能很像夏威夷之類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被人為分離,主要是因為美國特別地阻止了任何方式的統一努力和武力(統一)。」

2023/09/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BBC專訪美前眾院議長裴洛西:美國堅持一中政策,未因我曾訪台而改變立場

主持人接著詢問,儘管一中政策不變,但拜登政府似乎已放棄「戰略模糊」立場,因為當拜登被問及,一旦台灣遭受攻擊,美國是否會動用武力保衛台灣,他回答「是的,如果台灣遭受前所未見的攻擊」,但這並不符合美國的政策。

2023/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證實G20與李強會面,拜登:中國經濟困境不會導致它侵略台灣,事實上正好相反

拜登用「危機」形容中國經濟情勢,並且提到房地產業和高青年失業率等問題。他說:「他計畫當中一項主要經濟教條現在完全沒有發揮作用。我對這樣的情況不開心,但是那沒有起作用。」拜登指的是習近平。

2023/09/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黃士修:郭台銘將與副手一同遞交被連署申請書;美智庫:郭勝選對美國利益「最危險」

對於美國之音引述美國智庫分析報導,從美國利益角度看,郭台銘勝選將是對美國利益「最危險的結果」。黃士修指出,郭台銘主張兩岸必須建立具體溝通機制,美國擔心郭台銘是否要跟中共談判、是否會出賣台灣主權,但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郭台銘一再強調,他就是中華民國最堅定的捍衛者。

TNL+ 2023/09/06 | 橫議拉美

瓜地馬拉新總統宣稱要與台灣、中國皆維持良好關係,真的「完全兼容」且「絕對可行」嗎?

瓜地馬拉為中美洲最重要國家,為我國在中美洲「唯二」及人口最多(1700萬)的邦交國。瓜地馬拉曾歷經36年內戰、產生過一位原住民諾貝爾和平獎(1992)得主。瓜地馬拉2023大選,總統當選人希望未來擴展瓜地馬拉與中國關係,引起外界關注。

TNL+ 2023/09/01 | 柳金財

藍白在「雙城論壇」展現潛在政治結盟默契,反觀民進黨已陷入兩岸自我邊緣化困境

此次雙城論壇,是國民黨重新主政台北市、疫情後首次實體會議,參與市議員高達13位且擴及各黨派,獨缺民進黨市議員參與。這也顯示儘管民進黨黨政高層雖皆倡議兩岸應進行「有意義對話」、「建設性對話」,但黨籍地方議員及地方政治精英,皆不敢踰越雷池半步。

2023/08/30 | 袁齊

英外交大臣今訪中,同日英國會報告首次稱台灣為獨立國家、籲英政府「零容忍」中國迫害行為

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今(30)日訪中,英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巧合地也在今日發表了一份官方報告,並首次稱台灣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視台灣問題為中國一系列迫害人權的行動,該委員會強力呼籲政府應加強和台合作,同時譴責政府與柯維立對中政策態度。

TNL+ 2023/08/29 | 柳金財

台灣應跳脫「棋子論」始能走出被動、增強主動,避免成為美國的「棄子」

當前氛圍下賴清德為求選票極大化,不斷洗白「台獨金孫」形象,並將兩岸政策轉為「和平保台」;但卻不願見兩岸交流進一步融合發展。賴清德堅守蔡英文的「四個堅持」,尤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此為明顯違憲的「兩國論」訴求。直言之,賴清德主張「務實台獨」政治主張,已經成為兩岸融合的反作用力及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