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

公共財(英語:public good)是經濟學中財貨的一種分類,相對於私有財,從需求方面的觀點上,具有「非敵對性」;從供給方面的觀點上,具有「非排他性」。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10/26 | 精選書摘

《國家如何反彈回升》推薦序:復興美國民主之鑰?簡介普特南與社會資本理論

曾經深入研究美國教育與階級逐漸僵化情形的普特南,這次把眼光往前延伸,探討當年美國是如何從令人窒息的絕路當中,成功改造自己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對臺灣或世界各地想改善現況的國家來說,本書的故事都是相當寶貴的參照。

2021/03/25 | 《思想坦克》

勇於「平視世界」的中國,將激起西方世界的集體危機感

看在民主黨外交菁英的眼裡,川普的外交表現簡直是「離經叛道」。民主黨認為,川普政府正把美國推入「修昔底得」和「金德伯格」的雙陷阱中。對於「修昔底得陷阱」,外界傳言已久;反而是「金德伯格陷阱」較少為人所提。

2020/12/08 | 精選書摘

《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亞洲在安理會中未充分代表,是聯合國體系最無法忽視的缺陷之一

二十八歲即獲聘為哈佛終身職的著名經濟學者傑佛瑞.薩克斯,繼《文明的代價》一書後,將視野拉回過往七萬年的歷史演進。他想知道,若想保證人類的長遠未來,那麼借古鑑今是否有可能?如果我們能研究出過去每個時代的演變與困境,是否就能解決今日的問題?

2020/05/04 | 精選書摘

《洋蔥式閱讀系列—民主》:到底是民主促進經濟成長,還是經濟成長帶來了民主?

事實上,實行民主制的國家從來沒有發生過饑荒。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從饑荒研究中得出的關鍵結論。

2019/09/23 | 法操FOLLAW

古人名著的著作財產權歸誰?「存續期間」延長真的好嗎?

人類的文明進步,必須要透過前人的知識累積及後人加以運用才能達成。若是一昧延長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限,使少數人長期把持著作,對於文化發展真的好嗎?值得我們細細去思考。

2019/05/05 | 野人

台灣淪為「死觀光客冒險工廠」,正在一步步摧毀旅遊景點

死觀光客亦並不等於「奧客」,死觀光客是奧客的母集合,凡是出遊當下表現出的IQ、EQ低於正常社會人應有的表現時,每個人可能都當過死觀光客,但亦有時時腦袋失靈者,長期處於此失能狀態。

2017/11/27 | 精選書摘

〈少了一顆鈕釦的米娜〉故事背後的社會科學:囚犯困境、共有地悲劇、自我實現預言

凡是概念性的說明,通常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經由那樣的方式學習到的概念,不太容易應用在現實之中。其實,這些觀念是和現實生活及社會緊密相關的。倘若能讓各位讀者體認到這一點,筆者寫作這個故事就算成功了。

2015/07/24 | 地球公民基金會

美麗灣已停止開發,但東海岸攻防戰卻未曾落幕

近年來東海岸觀光發展盛行,除大型開發外,鄰近花東市區的台十一線上,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太平洋左岸彷彿歐洲,花蓮鹽寮地區小小一段公路旁,近百間的民宿比鄰而起,藍白相間的地中海風、希臘風、歐式城堡風交織出的海岸景觀,讓人忘掉這是海的子民─阿美族,邦查世居的傳統領域。